中國超級運河開建,耗資超700億,我國爲何要突然建這條運河?

宇宙天文館 2024-05-16 13:57:16

2022年底,廣西平陸運河正式動工,這條運河造價高達727.3億,全長134.2公裏,每米造價高達53.38萬元。

工程所用的土方量高達驚人的3.4億立方米,是三峽工程的三倍多。

如此高的造價引起衆人討論,這是否合理?運河建成以後到底能不能回本呢?

水運的好處

早在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極其富有戰略眼光的提出了在廣西建造運河的構想,即將廣西的平塘江和陸屋江連接起來。

學過地理的人大概都知道,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水運是最便宜的。曾經有人計算過,在長江水道上,最常往來的就是重慶到上海的貨船。走水路的話,每噸貨物每公裏只需要花費9分錢。

與其他的交通方式相比,優勢十分的明顯。其中鐵路運輸每噸貨物每公裏要花費0.16元,使用公路運輸每噸貨物每公裏是要花費0.69元,而使用飛機運輸,走航空路線則是最貴的,每噸貨物每公裏要花費1.8元。如此一對比,水運的花費幾乎是可以不計的。

水運不僅僅是擁有價格優勢,而且在運輸量上,更是傲視群雄。

2022年,全國貨物運輸周轉量爲226122億噸公裏,其中水路運輸量位居第一,爲驚人的121003.1億噸公裏,而第二名的公路運輸只有水路運輸的一半,爲68958億噸公裏,鐵路運輸只有35906億噸公裏。

可見水運這一古老傳統的運輸方式,因爲其運量大、成本低、耗能少等優勢,至今仍然是大體積貨物運輸的首選方式。

同時,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中,大家普遍認爲遇水則發,水即是財。

這不無道理,從全國範圍來看,只要是水運發達的地區,必然是城市的聚集地。

作爲中國兩大財富重地的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就是兩個很好的證明。

可是廣西地處珠江流域,水利資源也非常的發達,爲何卻沒能成爲像珠三角和長三角那樣的大宗商品集散地呢?

爲何有著如此豐富的水利資源,還要去花費幾百億的投資去建設平陸運河呢?

爲何要建平陸運河

廣西地處珠江流域中上遊,境內的水系雖然四通八達,而且在南部還擁有出海口,但是廣西的貨物運輸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商人們甯願把貨物不遠千裏的送到珠三角地區去出海,也不願意走廣西的南部在北部灣出海。

這個奇怪的現象正是廣西尴尬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廣西境內許多重要河流都是自西向東流,順流直下,直達廣東。

這種情況之下,廣西的貨物如果想要降低運輸成本,使用水運的出海的話,就只能順流而下到珠三角去裝箱。

如果要到廣西的北部灣港出海的話,還要通過水陸轉運,貨物必須通過鐵路運輸或者公路運輸才能抵達北部灣的港口。

這樣一來,轉運不單單麻煩,還無端的增加了成本。

同時,珠三角因爲水陸交通都方便,大宗商品都喜歡在這裏進行集散,所以一般廣西的商人抵達廣東的港口卸貨之後。

在回程時,還會順便裝上廣東的貨物拉回廣西去賣,一來一回,兩不耽誤,兩趟都有的賺。

而廣西的北部灣港口則不同,因爲其只能靠陸路交通向內地運輸貨物,許多商人出于成本的考慮,就不會在北部灣停靠卸貨,而去到北部灣港出口的商人。

回程的時候,自然只能空車回去,無端端的加大了成本。

如此對比,不如直接順流直下,到廣東出海,這樣雖然耗一些時間,但是卻可以極大的節約運輸的成本。

正是廣西尴尬的河流方向,使得廣西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向廣東。正因爲如此,廣西雖然擁有優良的港口,省內各類資源也是相當的豐富,但是廣西卻是中國沿海省份中混的比較差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廣西看似有海,實際上又無海。北部灣臨海的區位優勢根本就沒有發揮起來。

這也正是國家要推動平陸運河的目的。這條運河將會把廣西東西流向的河流南北串聯起來。並通過一條筆直的運河直達北部灣港口。平陸運河建成之後,廣西境內的貨物不再前往廣東出海,而是可以通過運河,直接集中到北部灣港再出海。

按照平陸運河的計劃和同行標准,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北部灣將是對標珠三角的存在。按照建造計劃來看,平陸運河計劃使用3.4億立方米的土方,建成以後,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大運河,通航標准將會按照通航5000噸級別的貨輪來建造。5000噸相當于88節火車皮所裝載的貨量。

要知道,極具經濟活力的京杭大運河的通航標准,也只有1500噸。按照平陸運河的通航級別來看,未來西南各個省份的貨物,都會通過成本比較,而選擇通過北部灣進出口。由此可以想見,建成之後,平陸運河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世紀運河、世紀工程。

根據專家介紹,在以往西南四省份,雲南、廣西、四川、貴州如果想要把貨物運出海的話,最近的地方也是到達湛江的廣州灣,必須通過珠江航運體系才可以。

一旦平陸運河建成以後,他們就不如再去廣東出海,可以選擇更近的廣西北部灣進行出海,這樣足足縮短了560公裏的路程。同時廣西和廣東相比,更具有區位優勢。

廣西距離東盟國家更近。西南省份出海的貨物又大都銷往東盟國家。如果往後西南四省的貨物不再前往廣東而是選擇廣西,單單是運費,每年就可以節約52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單單從節省運費的角度出發,平陸運河七百多億的投資,只需要十四年時間就可以收回來。

因爲根據緊經濟專家的預測,在未來,一旦平陸運河將北部灣的經濟激活,當廣西和東盟國家在經濟上實現互聯互通之後 ,北部灣不僅僅會成爲西南省份的出海中心,因爲其靠近東盟的優越地理位置,還極有可能成爲西南省份的緊急中心,更可能成爲中國和東盟往來的經濟中心。

要知道,光是去年,東盟國家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就超過了6.5萬億人民幣。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這個貿易額只會有增無減。而平陸運河將會是撬動這塊經濟蛋糕的金鑰匙。

竟然平陸運河的好處這麽多,而且有早在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這個規劃,作爲直接受益省份的廣西爲什麽不早點推進這個項目,要等到2022年才正式動工。

耗資超700億的原因

首先我國作爲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巨型工程的建設都關系著國家經濟運行的命脈,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其次從運河的投資來看,運河的造價如此之高,那肯定是有原因的。運河和難度推高了建造的資金。

廣西地勢複雜,地質情況更是千變萬化。要想建造一條未來可以承擔西南省份貨物運轉的巨型航道,並不是挖幾條深溝這麽簡單。

想要保證5000噸的貨輪從珠江流域上遊通行到北部灣,就必須解決地形偏差所帶來的誤差問題。

從珠江流域上遊到北部灣港口的地形落差足足有65米之多,如果處理不穩當,未來將會給貨輪的通行帶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爲此,經過科學緊密的論證和意見征求,平陸運河采取三級航運樞紐轉換的階梯式方法來解決地形落差問題。

其中三個航運樞紐中的馬道樞紐又是這項樞紐工程的重中之重。建成以後,馬道樞紐的主體面積將會達到18.5萬平方米,屆時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水船閘。

除了地形上的憂慮,隨著現在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加,平陸運河如此大的工程,在建造過程中,勢必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多樣性,而平陸運河所在的八桂地區又是廣西乃至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何在建造過程中,把對環境的破壞降低到最少?如何更好的保護生態,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雙贏?這些問題當時都傷透了運河建造專家組的腦筋。

最後,專家組決定在平陸運河建設過程中,同步建設生態走廊,並在其中設置魚類繁殖站、魚類遊行通道、陸地生物通行走廊等等。同時還在各個樞紐點建設生物多樣性檢測站,實時的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評估。

其實平陸運河之所以拖了一百年,才最後落地,一是因爲經濟原因,二是因爲技術原因。現在富強的中國已經足以撐起這兩個沉重的擔子,在經濟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

在技術上,我國通過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等巨型基礎建設的實踐,已經積累的相當的經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平陸運河開通之後,將會撬動西南省份的經濟起飛,中國將會多一張世界經濟名片。

88 阅读:3362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05:55

    曾經有人計算過,在長江水道上,最常往來的就是重慶到上海的貨船。走水路的話,每噸貨物每公裏只需要花費9分錢。

  • 2024-05-17 20:33

    平陸運河,我也是參與了

  • 2024-05-19 23:24

    5000噸航道確實非常強大了!這樣內河船可以直接出海到東南亞國家啦,不需要遠洋海輪了。

  • 2024-05-16 17:45

    [呲牙笑][點贊]

  • 2024-05-17 15:22

    保護好航運水道也是也必須重視投入!

  • 2024-05-19 14:58

    爲什麽不像廣東一樣,把工業直接安排在近海的港口城市“欽北防”

    用戶12xxx94 回覆:
    你們廣西挨著廣東,經濟差距那麽大,咋不把廣東那邊的工業搬一半過去
  • 2024-05-17 21:57

    要是再打通四川或者重慶與廣西的運河呢?2000噸的標准也非常可觀的。

    初心 回覆:
    好像靈渠就是連湘江再連長江的吧
  • 2024-05-18 15:30

    期待成功

  • 2024-05-20 21:45

    廣西大有發展前景

  • 2024-05-19 09:56

    平陸運河每個船閘應該建4個閘,這條運河一定會和長江一樣繁忙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