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竊密案例:間諜是怎麽以交朋友爲借口,套取機密信息的

反竊聽檢測磊哥 2024-03-28 08:34:39

近日人民日報分享了一篇,間諜假借交朋友的名義,實則是爲了竊取機密信息的新聞。我們之前反竊密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先給沒看過的朋友簡單講解一下這個新聞:

一名在高新企業從事研發工作的95後小夥阿強,在論壇上認識了另一個同爲研發人員的暗影Dark(網名)。

兩個人在論壇上互相交流工作心得,分享工作經驗,有些時候網名爲暗影Dark的網友還主動分享一些國外先進數據模型的設計方案,于是兩個人一來二去就成爲了朋友。

直到有一次暗影Dark給阿強發來私信,表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頸,希望參考一下阿強目前正在參與的機密項目的數據。阿強想著暗影Dark幫了自己這麽多,最終還是把項目部分公開數據發給了他。

暗影Dark收到數據之後給阿強轉了2000塊,這一舉動讓阿強非常懷疑,認爲對方可能是間諜,于是向有關部門舉報,經調查,暗影Dark確實是一名間諜。

間諜的竊密手段可不止這麽點,之前有一家高新科技公司參與機密項目的時候,邀請我們給公司辦公室和核心辦公人員的住宅、手機做一次全面的反竊密檢測。

當時在辦公區域檢測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是順著核心辦公人員依次往下檢測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在一個工程師的家裏的工作區域我們發現了兩個竊聽裝置、一個針孔攝像頭,他的手機裏也被安裝了竊密軟件。很有可能一些敏感的信息就經過這些地方泄露出去了,還好及時發現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後續他們也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查,鎖定了該工程師新交的朋友。這個朋友和該工程師也是經常在網上探討一些難題,後來發現他們在同一個城市,于是就經常一起吃飯、交流。手機竊密軟件可能就是工程師這個朋友有一次讓他幫忙點某個鏈接下載的,家裏的竊聽裝置估計也是他趁機放進去的。

所以說工作設計機密內容的工作人員要格外警惕,可能你早就被“有心人”盯上了,不知不覺就被竊取了機密信息。同時公司、企業在接收、處理機密工作之前,最好對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的反竊密檢測排查,包括檢測核心的工作人員,這樣才能降低泄密風險。

對于普通人來說,也不要覺得間諜離我們很遙遠,反間諜鬥爭是一場看不見的暗戰。提高反竊密意識,堅守底線,才能更好的維護國家安全和自身利益。

0 阅读:17

反竊聽檢測磊哥

簡介:一個從事反竊聽、反竊密十幾年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