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國內旅行車那麽貴?它和轎車有什麽差異?

貓叔侃車 2023-07-11 11:13:35

就著最近蔚來ET5,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轎車和旅行車之間的差異。先來講講它們兩者的定義,所謂轎車就是引擎艙、駕駛艙和尾廂是三個獨立的箱體,所以轎車也被稱爲是三廂車。而旅行車則是轎車的一種變體,它是轎車從鼻柱以後繼續把車身延展下去,把座艙和行李艙打通的兩廂車。

當然這也只是書面上的定義,不同車企其實實際操作起來會很靈活。比如說高爾夫的旅行版,就是在一台 Hatchback上面拉出來的旅行車,將座艙和行李艙打通,這也就引出了轎車和旅行車之間最大的差異——空間。

首先我們從外觀上一眼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旅行車相比于轎車,它在尾部的縱向空間上有很大差異。除了尾廂以外,其實旅行車在二排的頭部空間上也要比轎車更有優勢。因爲它在B柱往後整個白車身不是往下垂,而是可以繼續向後延展。既然核心的差異是在這個尾箱上面,各個廠家在設計旅行車的時候也在尾箱上面各顯神通,玩出各種花樣。

比如這一代寶馬3系旅行版就可以單獨打開尾窗玻璃,這樣就不用每次在等尾門的開合,方便日常拿取東西。又比如說在奧迪A6的旅行車裏面,它就有一個可以自由組合的網格機構。不過旅行車把座艙和尾箱打通,有了空間上巨大的提升後,也帶來一些劣勢。比如說在空調制冷效率上,轎車就優于旅行車。

接下來我們再說第二個差異,就是很多中高端車消費者關注的NVH。我們去看一下轎車的結構,它的後排座椅結合钣金把尾箱組成爲一個隔絕聲音的艙體。後輪傳上來的很多的路噪和胎噪其實會被封閉在這個尾箱的箱體裏面,不會傳遞到車艙裏去。而這些噪音到了旅行車上就會直接灌到座艙裏面來,這一點差異尤其在二排的時候,體驗會特別明顯。

第三點差異,它們兩者之間在整車剛度上面也存在不同。一般在相同車型平台下面做出來的轎車和旅行車,把它們的車身扭轉剛度是有根據不同的設計而有所差異的。具體的關鍵點取決于是否采用後排座椅放倒和全景天窗這兩個設計,首先是轎車車架強度高于旅行車,然後不帶座椅放倒的車身強度高于帶放倒的,最後就是不帶全景天窗的車身強度高于帶全景天窗的。

這裏大家最難理解的應該是座椅放倒這個點,很多轎車上面座椅是不能放倒的,座椅後面有一塊固定的钣金件與白車身完全相連,這塊钣金件可以大大提高車身的扭轉剛度。所有的旅行車上面後排座椅都是可以放倒的,所以這一個優勢就沒有了。但是旅行車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就是在相同的前置條件下,旅行車從B柱以後延展出來的這一塊白車身可以做頂部的加強橫梁,這個橫梁對車身的扭轉剛度是有極大幫助的。

通常來說,在汽油車的轎車裏面,後排座椅不可放倒,會比後排座椅可以放倒的扭轉剛度會強 30%- 40%。不帶全景天窗的旅行車和轎車相比,一般旅行車的整車扭轉剛度會比轎車要強個 5% 到10%。但如果兩者之間都采用了大的全景天幕或者大的全景玻璃的話,那轎車和旅行車的扭轉剛度幾乎是一樣的。當然我前面說的這些數字都只適用于汽油車領域,電動車由于它整個電池組也參與到車身結構去,比如我們常說的CTB車身電池一體化,那麽在電車裏旅行車和轎車之間的扭轉剛度差異可以說是非常小。

第四點就是兩者之間的重量差異。一般在相同的車型平台下面,旅行車會比轎車重大概100公斤左右。我們去看上一代F30的寶馬3系和F31 旅行版相比,兩者就差了100公斤。 B9平台A4 Avant也比A4轎車大概重 100 公斤。但是也有差別不大的,比如奔馳CLA Shooting break,只比奔馳CLA大概重了50公斤。

旅行車會和轎車有這樣子的重量差異,其實也主要就是來源于旅行車B柱往後多出來的白車身,以及白車身上的加強橫梁。然後還有旅行車的整個電動尾門機構、雨刮機構多出來的重量。旅行車多出來的這些重量對于動力和能耗確實會有影響,但是往往它對軸荷比是有幫助的。因爲絕大多數的轎車軸荷比都是介于前60後40到前50後50之間,而旅行車這些多出來的重量是紮紮實實的全部壓在車輛尾部。對于整車的動態平衡,旅行車的軸荷比反而是有好處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軸荷比並不是一個死規律,整台車子開起來到底好不好,和底盤上的太多因素相關了。

最後一點我們聊聊轎車和旅行車在用車文化上的一些差異。每個人對于旅行車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些人是覺得它非常適合家用,但是有些人是覺得它超級個性,很適合改裝,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

其實不僅用戶對于旅行車有認知上的差異,廠家也一樣,這一點我們從各大品牌對于旅行車的命名就能夠看出來。比如說奧迪的旅行車叫做Avant,其實這個名字是來源于Avongard,也就是說在藝術領域的先鋒派,這也是奧迪爲什麽會把它最頂級的RS系列用旅行車來表達,如RS6、RS4。

寶馬的旅行車都叫Touring,它的意思就是你開了這台車子是適合做長途旅行的。寶馬本身就是一個自帶運動屬性的品牌,所以它在做旅行車的時候,希望這台車子能夠讓你在長途的駕駛過程中依舊可以享受它很好的性能,開得很舒服並且充滿樂趣。

奔馳的旅行車在不同的區域會用大家最能理解的方式去命名,比如說它在北美就叫自己的旅行車爲Wagon,在德國本土市場叫做 T-model,它這個“T”其實也是代表著一種 Touring 和 transport 的這種含義。奔馳下面還有一種旅行車的分支叫做 Shooting break,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獵裝版,它給人傳遞出來的信息就非常酷,開著這台車子是大家帶著打獵的裝備一起去打獵。演變到今天的話,Shooting break已經慢慢變成了這個設計的一種定義。奔馳在它的CLS和CLA上做的旅行版都設計成Shooting break。

捷豹的旅行車叫做Sportbreak,它的理解就是一台運動能力很強的瓦罐車,同時又有 Shooting break這樣子優美的造型,所以捷豹創立的一個詞叫做Sportbreak

我們再來看用戶端,我們可以發現一點,馬路上改裝的旅行車似乎特別多。在ET5 Touring出來之前,中國市場幾乎所有的旅行車都會比它相同車型平台的轎車要貴不少。這也就導致買旅行車的人沒有幾個奔著實用性去,絕大部分都是真愛粉。因此,買瓦罐的人天生就是很容易被改裝文化所吸引,路上經常可以看到玩痛車的瓦罐、玩姿態的瓦罐、背著行李夾的瓦罐、背著自行車的瓦罐,玩性能改裝的瓦罐等等,他們的改裝比例之高遠遠超過于買 SUV 和買轎車的用戶的。

其實懂哥也很希望在新能源時代,瓦罐能夠通過同價政策慢慢被普及,讓旅行車文化在中國市場蔓延。

0 阅读:2

貓叔侃車

簡介:貓叔說汽車,懂車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