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船只金門交鋒,台媒猛然發現不對:大陸正在幹一件大事

交鋒新視野 2024-05-13 14:36:43

賴清德上任前夕,大陸海警10天展開了5次執法巡查活動,台媒最先發現不對勁:大陸對台風向恐有變化。

一、大陸巡台方式變了

5月開始,中國海警在金門水域的執法力度顯然有所加大,這不僅體現在頻率的上升,還體現在派遣船只有了明顯變化。

有數據顯示,4月內,中國海警一共開展了4次圍繞金門海域的執法巡查行動,而5月過去不到一半時間,中國海警的執法巡查次數已高達5次。

這時有人猛然發現,隨著中國海警頻繁駛入金門水域,台媒相關報道也在隨之減少,這無疑釋放了特殊信號。

有人指出,台媒相關報道頻率最高時正值2月份,而“2.14惡性撞船事件”正巧也在當月發生。與此同時,“禁止、限制水域”不僅一度成爲島內媒體報道的高頻詞彙,還成爲台當局單方面劃下的“紅線”。

這裏重點強調一下,台當局口中的“禁止水域”是指大小金門島向南8000米,“限制水域”是指向南8000到10000米。

而大陸針對台當局的“紅線”,也是直接“出手”反制,頻繁用行動證實兩岸之間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

有人認爲,大陸海警頻繁的巡查活動,不僅體現了大陸對該水域的有效管制,還體現了大陸的執法範圍已經實現對大小金門島周圍水域的有效覆蓋,這無疑敲響了台當局的警鍾。

台媒也是第一時間發現了大陸對台風向的改變,在針對大陸報道時變得“識趣”:不斷減少對“禁止、限制水域”相關詞彙的涉及。

(台媒正在減少提及“禁止、限制水域”的報道)

但這顯然無法阻撓“台獨”分子的野心。

自5月開始,“台獨”把炒作的矛頭從“禁止、限制水域”轉移到了“海域管制權”。

大陸也是絲毫不給其留機會,直接改變執法方式:執法行動劃分越來越細。並且在最近的一次執法巡查行動中,大陸首次派遣由大陸海警船和公務船組成的編隊駛入金門海域。

台媒在針對這次巡查活動進行報道時,也是著重突出“公務船”一詞,無疑是因爲這關系到現場水域的“執法權”,顯然大陸這次巡查行動無疑是給台當局炒作所謂“海峽管制權”的一記重拳回應。

二、兩岸船只金門對峙

據台媒報道,在5月9日,台海巡部門陸續偵獲,5艘大陸海警船只和7艘大陸公務船集結駛入金門水域,台海巡部門針對大陸行動也是調遣了6艘海巡艇前往現場水域進行應對。

這無疑形成了大陸執法船只和台海巡船只“正面對抗”的局面。

(兩岸船只在金門水域“正面對抗”)

而台海巡部門還表示,大陸開展救援演習的同時,大陸的4艘海警船組成另一編隊,從大擔島南面駛入“禁限水域”,而另一艘大陸海警船則是在“台方水域”外圍進行航巡任務。

台海巡則是直接派遣了3艘巡防艇不斷對其進行監視搜證。

顯然台當局海巡署部門在面對如今大規模的巡台行動,只敢在遠處幹看著不敢“出聲”,生怕再次遭受大陸的“雙語警告”。

此前,福建海警在一次常態化執法巡查活動時,就首次用到了“雙語警告”。

從當時的巡航畫面可以看到,一名海警人員通過廣播器向台海巡署船只發出警告。

而這段警告總的來講,就是向台方PP-10083船只聲明其行動嚴重威脅到大陸巡航船只安全,並告知其:如果不立即規範航行,我方必將采取必要手段。

甚至在普通話警告結束後,該海警人員還很“貼心”地用閩南語進行第二次警告,防止台海巡船只“裝聾作啞”。

(大陸海警執法巡查首次采用“雙語警告”)

三、賴清德上任要謹慎

而大陸海警船頻繁駛入金門水域進行執法巡查,顯然引起了賴清德的忌憚。

其一,面對大陸強大的武器裝備,台軍的軍事實力顯然有些不夠看。

而賴清德爲了維護其“台獨”立場,也是直接公開表示要和日本達成進一步合作,並且還表示這個合作不僅包括台日之間的經貿合作,還包括台日的軍事上的合作,甚至還用一句話定調台日關系,“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也是台灣有事”。

其二,隨著大陸不斷開展執法巡查,島內對大陸的負面情緒也在隨之減少。

而這個現象無疑要歸咎于大陸海警執法巡查,不僅切實地維護了大陸民衆的利益,同樣還維護了台灣民衆的利益,尤其涉及了金門民衆的切身利益。

金門地區一直在兩岸關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地民衆對大陸海警執法巡查認同度的不斷增加,無疑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兩岸統一進程。

賴清德顯然知曉,如今的他正面臨執政困境:對外有大陸的不斷施壓,對內有台灣民衆的反“獨”。

這無疑給他敲響了警鍾:搞“台獨”就要淪爲“孤家寡人”。

(大陸海警給賴清德敲響警鍾)

面對即將到來的就職儀式,賴清德無疑要認真考慮未來台當局的政治方針,而他當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與大陸達成一致共識,實現兩岸人民統一的夙願。

17 阅读: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