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正軍級,認爲評銜政策松一點可能是中將,實際差距還有多大?

從陽化石 2024-04-19 10:26:48

1955年,107位正軍級被授予少將軍銜,在這些將領中不乏老資格,他們大多數有一個共同特點,有資曆,有職務,可綜合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前線擔任軍政主官時間短。很多從事後方工作,如後勤、軍事教育,參謀、機關政治工作等。

當然,也有一些長期擔任軍政主官的幹部,像丁盛、羅華生、龍書金、劉賢權等都是在解放後才被提拔爲正軍級,解放戰爭時期只是師級幹部。

在這些少將中,如王智濤是一位資曆,有職務的將領,有人認爲他的軍銜低了,他個人認爲,自己是正軍級,如果政策松一點,可能也是中將。

1933年,王智濤回國就安排到軍事教育崗位上,一幹就是10余年。盡管抗戰時期擔任過2年385旅參謀長,以及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冀東軍區參謀長、冀察熱遼軍區副參謀長等職,職務雖然不低,卻沒獨立帶兵打仗的經驗。

參謀長的職責是負責司令部的具體工作,協助軍事主官制定作戰計劃,並安排落實。落實後,具體怎麽打,就是下面軍事指揮員的工作了。他們的作用就是戰前,以及戰鬥中發生的情況進行調整,一般就在司令部,鮮有到下面帶部隊作戰。

舉一個例子來說,縱隊司令與縱隊副司令、參謀長的關系,參謀長協助主官完成戰鬥計劃的布置、實施,戰場就在司令部機關;副司令員在戰鬥形勢緊張的情況下,下到作戰部隊靠前指揮。塔山阻擊戰,吳克華坐鎮軍指揮部,副司令胡奇才下到作戰部隊坐鎮指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新開嶺戰役時,胡奇才是司令員在軍指揮部,副司令韓先楚組建前指,在一線指揮。

參謀長絕大數的工作就是在圖上作業,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不過,在有些作戰單位,軍事主官權力下放,參謀長也時不時率部參加作戰,如抗戰時期386旅參謀長周希漢,新四軍5師參謀長劉少卿等,以及解放戰爭時4縱參謀長劉忠等。

王智濤盡管在解放戰爭時期幹軍事工作3年多,可並非野戰部隊,冀東軍區屬于二線地方部隊,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發動群衆,剿匪,建立政權工作,以及擴大武裝力量,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冀東雖然戰鬥不斷,但主戰場並不在此,敵人進攻被粉碎後,迫使大部分收縮,留在冀東只有國軍92軍和地方保衛團等。1947年冀察熱遼劃歸東北軍區後,組建8縱、9縱,他並沒有跟著詹才芳到9縱任職,而是調冀察熱遼軍區擔任副參謀長,協助司令程子華。冀察熱遼軍區算是東北軍區二級軍區,與西滿、南滿、東滿等軍區一樣,比縱隊高一級,他所擔任的職務對等換算,相當于後來的兵團副參謀長職務,按照級別與縱隊副司令同級。

在冀察熱遼軍區的工作更加瑣碎,因爲解放區多了,各自工作也就多起來。進行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宣傳土地改革,開展憶苦思甜教育,宣傳戰鬥英雄事迹,訓練部隊等。

實際上在後方生活安心一些,工作繁多,屬于有功勞,有苦勞,卻沒啥戰績。平津戰役結束後,他就被調東北航校擔任教育長,劉亞樓兼任校長。

單從職務、資曆上來說,他的條件也可以參加中將的評定,政策松一點,也可能被授予中將。老戰友曾經說,我軍衛生醫療戰線上的代表人物,賀誠、傅連暲都是中將,軍事教育方面代表人物,全軍有名的教育家郭化若、韓振紀,而王智濤也算一個。搞教育實踐最長,貢獻最大的還是王智濤,給他少將,不利于調動工作積極性。

軍銜評定是一個複雜的工作,既要考慮職務、級別、資曆、還要照顧“山頭”以及特殊情況和特別貢獻,每個幹部軍銜都是組織上統籌兼顧,全面考量後進行評定的,而且上將、中將的名額有限,在同等資曆、職務下,戰績或許是取決于軍銜高低的重要因素。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