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大別山後蔣介石深感危機,範漢傑只得讓黃百韬和王淩雲增援

史海撷英 2024-04-23 17:45:54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10日的深夜,一封來自軍委的AAAA級急電,發至華東局機要處,此間華東局機關正隨華東野戰軍“東兵團”行動,故電文實際接收者爲饒(華東局書記)、許(兵團司令員)、譚(兵團政委)等三位主要首長,毛澤東的電示簡單而明確:“望令許、譚盡可能以殲其一部之方法,阻止(敵)該兩師一個時期”!

電文中所指的這兩個師其實都是整編師(軍),分別是王淩雲的整編第9師和黃百韬的整編第25師,當時均隸屬于範漢傑的膠東兵團(亦稱第一兵團)。早在三天以前,也就是11月7日,華東局和東兵團司令部按例向軍委報告膠東敵人的最新動向時,提到了一個重要情況。

像許世友、譚震林這樣的沙場老將,對敵人的兵力部署和調動那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根據整9師企圖向青島收縮、整25師已在煙台集結的情況,判斷這兩股敵人“可能調往其他戰場”,因爲此時膠東大戰正酣,這兩個整編師突然選擇避戰而選擇向海港城市集中,非比尋常。

解放軍華北戰場示意圖

盡管許、譚首長尚不能准確判斷出王淩雲和黃百韬所部具體將調往哪個戰場,但是這一情況,仍然引起了軍委的高度重視,並且確信這兩支敵軍精銳調防的目的地,一定是劉鄧部隊正在苦苦堅持的大別山區,遂有11月10日的緊急命令電。

遺憾的是,東兵團未能順利完成軍委交付的重要任務,盡管許世友司令員已將第2縱隊、第7縱隊、第9縱隊全部擺在“膠濟線”(濟南至青島的鐵路線)兩側,准備層層阻截整編第9師撤往青島,可是敵情卻出現了重大變化。

範漢傑逞凶膠東解放區

解放戰爭時期的膠東解放區,是以抗戰時期的膠東抗日根據地爲主體發展起來的,區劃主要指膠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地區,以煙台、威海等濱海城市爲中心,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我軍最重要的後方根據地之一。

日本投降後,八路軍收複了膠東重要港口城市煙台,成爲我方掌握時間最長、最重要的出海口,當時的膠東解放區已擁有煙台、掖縣、招遠、萊陽等十余個城市,其提供的豐富物産和充裕的財稅,是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的主要經濟支撐。

與此同時,膠東解放區還是我軍最大的兵源基地,除了華野、東野若幹縱隊(至少四個)是由膠東子弟兵組成的以外,膠東當時擁有的十幾萬民兵,更是華東野戰軍最可靠的後備兵源,根據解放後的准確統計: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山東地區共發動了四次大入伍,前後共有589979名青壯年參軍,其中膠東解放區即有285839名,占全省的48.4%!山東一共授予了22萬余革命烈士稱號,其中作爲膠東解放區主體的煙台地區即有6.1萬名!

另外,在長城沿線遭敵封鎖的態勢下,從遼東半島到膠東半島的海路運輸,也是華東甚至華北我軍獲取軍火物資的重要通道,大連生産的炮彈以及炸藥、藥品等軍需,源源不斷船運煙台,再轉運到華野部隊和冀魯豫等軍區部隊。

歸根到底一句話,膠東解放區丟不得!它對于關內我軍的作戰,有著極其重大的戰略作用,因此華野“七月分兵”以後,特別抽調三個主力縱隊來堅持內線作戰,進而保衛膠東解放區,其中華東局率第9縱隊最先啓程。

第9縱隊彼時戰力尚算完整,且縱隊司令員許世友抗戰時期就曾擔任膠東軍區司令員職務。

對于膠東解放區的重要地位,南京當局清楚得很,因此早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間,蔣介石即飛抵青島,親自主持了高級軍事會議部署“九月攻勢”,決定調動六個整編師約15萬人組成“膠東兵團”,一舉占領我膠東解放區。

這六個整編師分別是整編第8師、第9師、第25師、第45師、第54師、第64師,其中李彌的整8師、王淩雲的整9師、阙漢骞的整54師、黃百韬的整25師皆爲中央軍嫡系或半嫡系部隊,戰鬥力還是蠻強的,最強悍的自然是黃百韬所部。

膠東兵團司令官則以蔣介石比較信任的黃埔一期生,時任陸軍副總司令範漢傑中將兼任,該敵自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1日起,分三路向膠東解放區瘋狂進犯,範漢傑搞的戰法叫作“錐形突進,分段攻擊”,來勢可謂洶洶。

王淩雲

軍史上著名的“膠東保衛戰”由此打響,客觀來說,戰役初期我軍相當被動,至9月18日,黃百韬整25師已侵占招遠、王淩雲整9師亦攻占夏甸,膠東解放區的中心地區面臨全面失陷的風險。

黃百韬、王淩雲調往大別山

膠東保衛戰初期的不利局面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譚震林率領的華野第2縱隊、第7縱隊在之前的南麻、臨眗戰役中元氣大傷,正集結在諸城地區整補,膠東戰場暫時只有第9縱隊和地方武裝在苦苦堅持。

範漢傑軍事水平不差,加之手上掌握的兵力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敵膠東兵團進展很快,連續侵占了解放區8座縣城,氣焰十分囂張。直至10月1日,譚震林率2縱、7縱越過膠濟鐵路線,與華東局和9縱實現會師,部隊終于攥成一個拳頭,局面稍安。

然而膠東地區敵強我弱的局面並未從根本上扭轉過來,範漢傑還調來整74師的一個旅加入戰團,戰至10月中旬,敵人侵占的城市數量達到了14個,整個膠東解放區已岌岌可危,按範漢傑的估計,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底足可徹底“蕩平膠東”。

這恐怕是範漢傑軍事生涯中所謂的高光時刻了,可就在範漢傑志得意滿之時,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3日,蔣介石的一封急電令其呆若木雞:他的校長想當然地認爲,膠東大局已定,因此命令膠東兵團立即抽出整9師和整25師,馳援大別山。

原來,就在不久前的10月24日,劉鄧大軍取得高山鋪戰役的大捷,全殲雜牌軍整編第40師,此戰讓整個大別山戰場的敵軍膽寒,各部畏殲紛紛裹足不前,白崇禧強烈要求增加部隊,不給援兵就撩挑子,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只能“挖瘡補肉”。

範漢傑深知膠東戰局仍存在變數,並不願在這個要命的時間點上調出兩個主力整編師,但是胳膊扭不過大腿,只好給黃百韬和王淩雲下達了“轉進”的命令;而與此同時,軍委也給許譚兵團下達了遲滯這兩個整編師調往大別山的緊急命令。

原因很簡單,大別山的局面要比膠東困難得多,劉鄧部隊缺衣少糧且在當地無群衆基礎,而膠東畢竟擁有牢固的根據地,如果黃百韬、王淩雲兩部投放到大別山戰場,劉鄧部隊有堅持不住的巨大危險。

可是在東兵團兵力弱勢的情況下,想拖住敵人的調動談何容易?其中黃百韬的整25師,全軍已在煙台完成集結,隨即在敵海軍艦船的接應下,從海路撤往上海;許譚兵團能夠實施截擊的,只有位于朱陽地區的整9師。

狡猾的範漢傑于11月11日突然調動整編第64師、整編第8師的一個旅,自高密方向出援和接應整9師,11月13日,王淩雲率部登上火車,在其他三個旅的掩護下撤出陣地,兵力不足的許譚兵團只能眼睜睜看著整9師開往青島,旋海運上海。

挺進大別山示意圖

膠東戰場的壓力驟然減輕了,而大別山區的劉鄧部隊,則進入到最艱苦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冬季,鄧政委回憶這段時期曾經講過:“我們開了個會,我講的話,提出要避戰,因爲那時打不得敗仗,一敗就不可收拾”。

範漢傑在膠東虎頭蛇尾

範司令官手下攏共六個整編師,一下子被抽走了兩個,而且又得分兵把守10多個攻占的城市,能夠集中起來的機動兵力基本清零,只能轉攻爲守,這就給許譚兵團以充分的時間,壯大自己並轉入反攻。

期間我軍還以地方部隊升格,組建了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也是膠東子弟兵),遂使華野東兵團的實力增加到四個野戰縱隊,此消彼長的結果,是東兵團逐漸變被動爲主動,經過膠河戰役、膠高追擊戰、萊陽保衛戰之後,轉入全面反攻。

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初,華野東兵團改稱“山東兵團”,膠東解放區也基本恢複了前一年9月的態勢,曆時四個月的膠東保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從遼東半島運來的軍火物資得以繼續經膠東輸送到華東各前線,保證了未來豫東戰役、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實施。

換句話說,範漢傑及“膠東兵團”的所謂九月攻勢就這樣虎頭蛇尾不了了之,而期間整9師、整25師的突然調離是敵人最終歸于失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劉鄧挺進大別山對山東戰場的有力策應是絕不容忽視的。

範其叠

眼見侵占膠東解放區的計劃已事實上破産,而其他戰區又紛紛吃緊呼叫援兵,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底,範漢傑調任冀熱遼邊區總司令兼熱河省政府主席,整編第54師主力也被陳誠調往東北,“膠東兵團”幹脆被撤銷了番號。

該敵所余的三個整編師,只能龜縮在煙台、青島、濰縣等幾個要點,再也無力主動出擊,不久以後,隨著山東兵團的大反攻,整個膠東半島除青島外全部解放,山東全境解放也指日可待!

6 阅读: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