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陶駿、庹慶明談懲治網絡暴力——驅散“網暴”陰霾還“精神家園”風清氣正

人民法院報 2024-03-05 10:22:20

陶 駿 代表

庹慶明 代表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10.79億人。網絡空間已成爲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精神家園”。

然而,網絡匿名性、隱蔽性、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助長了“網絡暴力”的滋生。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侮辱、誹謗刑事案件增長明顯。2022年,人民法院一審收案618件,比2013年126件增長了近四倍。當年共審結誹謗刑事案件587件,作出判決的僅占13.46%。

“一方面,受害人身處弱勢地位,查證難、取證難;另一方面,網絡暴力往往是對精神的傷害,如何認定行爲與傷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從法律實踐來說是一個難點。”全國人大代表、台盟浙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陶駿認爲,網絡暴力表現形式複雜、多樣、隱蔽,且維權具有滯後性、傷害具有持續性,“有必要通過制定專門法律或者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加大懲治力度。”

“網絡暴力引發了一系列影響惡劣的社會問題。對于遭受網絡暴力的個人來說,不僅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等受到損害,還會遭受心理創傷,程度嚴重者甚至會崩潰自殺。”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庹慶明十分關注網絡暴力現象,2023年提出了關于制定反網絡暴力專門法律的建議。

針對“按鍵傷人”,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及典型案例。明確網絡暴力的罪名適用規則,明確網絡暴力違法行爲的處理規則,明確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政策原則等,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適用和政策把握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

“雖然反網絡暴力法還沒有制定,但目前‘兩高一部’所做的相關工作紮實有效。《意見》的發布施行,對于進一步提升網絡暴力治理成效、有效維護公民權益,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庹慶明表示,“針對一些新型網絡暴力,建議法院發揮職能優勢,對相關法律知識和典型案例創新開展廣泛宣傳報道。”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網絡暴力的成本更低、破解難度更大、手段更加隱蔽。”陶駿注意到,“兩高一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對“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布違法信息”的犯罪情形從重處罰,“對于層出不窮的網絡暴力行爲,司法機關要提高法律的威懾力,進一步完善救濟制度體系。”

未成年人容易成爲網暴的受害者,也會因爲心智不成熟而成爲施暴者。2023年,一起涉及18個省市、40余人的“人肉開盒”(指在網絡上公開曝光他人隱私的行爲)案引起熱議,大多數涉案者是未成年人。

“希望未成年人在遭受網暴的時候,及時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到人民法院起訴,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選擇以暴制暴。”庹慶明表示,“司法機關應當發揮職能優勢,對相關法律知識和典型案例開展廣泛宣傳報道,提高人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家庭、學校、教育和政府部門,則要做好引導工作,促進未成年人提高網絡素養,幫助未成年人養成良好上網習慣。”

陶駿認爲,司法機關的很多典型案例,需要更加有效地傳播出去,讓老百姓真正看到、學到、用到案例中的知識。“正能量更多占領宣傳陣地,才能擠壓網絡暴力的生存空間。”

“網信等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網絡平台的監管,壓實平台主體責任,指導、督促平台采取更多技術手段,爲用戶提供有效保護措施。”陶駿補充道,“這一點非常重要。”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姜佩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