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首席專家談:基本養老金體系要改革?不要與五險一金挂鈎?

勻楓財技大兜底 2024-03-04 23:48:24

社科院首席專家提出的一個新穎的觀點,我們的基本養老金發放是不是應該與在職時繳納的社保挂鈎呢?還是應該變成一個普惠的養老津貼呢?這兩者是不是應該脫鈎,而且覆蓋面應當擴大,讓全國每一個老人都不能少!

這個觀點真的是一個顛覆性的看法,這名蔡專家的建議值得大家深入討論。要知道,現在養老金體系是由三大支柱構成的,其中第一支柱就是社保養老金,它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保證老人在抵達退休年齡之後,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這是我國老人養老的基礎保障,絕大多數勞動者在退休後都是依靠月月發放的這筆錢來生活的。

我們的養老金已經是18年連漲了,當初在2004剛開始全面推行社保養老金體系時,可能很多人的每月養老金僅僅只有一千多元。但是隨著每年3%到5%的比率,持續的先上漲,最終現在養老金的全國平均數都達到了3300多元了。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養老金平均數都達到了5500元以上了。

不過社保養老金目前的繳費和發放機制,那就是假如勞動者在上班時繳存的金額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就高,道理是自己上班時單位和個人繳存,國家進行投資理財,退休後再發放給個人。但是我們現在每年養老金的收支方法是先收取當年的勞動者繳納上來的社保繳費,然後發放給退休老人的養老金。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矛盾,那就是勞動者領取的養老金機制與現在養老金的當年發放機制是有著沖突的。那麽在未來老齡化趨勢下,我國領取的養老金的老人越來越多,上班的勞動者相對會越來越少。最終有沒有一種可能,按照這個機制構造起來的社保養老金,可能會呈現缺口越來越大,需要國家財政不斷兜底,那麽未來負擔和壓力會不會越來越大呢?

據最近的數據,2023年財政部顯示32個省市地區,共有財政補助預算10736.98億元,比2022年的預算數10155.76億多了581.22億。顯示出壓力越來越大,當然現在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接近6萬億元,不過隨著支出增加,還能結余維系嗎?

所以專家建議,應該是整體改變基本養老金的發放體制,未來不應該再與上班時繳存的養老金金額挂鈎。而是將所有的老人都覆蓋在內,進行整體統籌,整體確定養老金發放比例。同時現在養老金覆蓋率還沒有做到100%,而且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比例還是比較少,導致發放時養老金差距巨大。

例如,目前城鎮職工養老金全國平均數在3000元左右,而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數可能只有300元,兩者相差很大很大。即使都是領取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也呈現出社保養老金高低懸殊差別越來越大,就以城鎮職工養老金爲例,有些人一個月可以領取1萬多元,有些人只能領取1000多元。

這樣即使國家每次上調養老金增長比率時,即使低水平的養老金上調比例更高,但是由于養老金基數差別很大,最終調整的絕對金額差距仍然在持續擴大。例如3000元的調整8%也只有240元,而1萬元即使調整5%也增加了500元,那麽養老金的差額不就是越拉越大嗎?

那麽養老金應該如何調整呢?能夠讓社會更公平公正呢,也能讓老人的退休生活更加平等和穩定呢?如果進行調整之後,讓每一個老人都能得到最基礎的保障,不再退休後還有天差地別的差距,這可能是一個好的思路。

0 阅读:23

勻楓財技大兜底

簡介:敬天愛人,財富透視。帶你看最靠譜的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