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韓民春:武漢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得天獨厚優勢

長江日報 2024-03-06 08:50:41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特派北京記者汪甦 徐佳)“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創新,武漢作爲創新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月5日晚,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做客長江日報全國兩會訪談直播間,就武漢如何抓住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機遇以及如何打造“陸海空”絲綢之路核心樞紐等內容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

“武漢擁有充足的智力資源、豐富的創新平台、優良的研發能力以及規模化的産業創新集群,這些都爲武漢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韓民春表示,作爲長江經濟帶中遊的增長極和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交彙點,武漢在城市能級、樞紐地位、科教資源以及産業發展等方面都具備堅實而獨特的實力。

“23家科研院所、2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都在這片土地上紮根。湖北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有18家,新型研發機構更是多達466家,這一數字在全國都名列前茅。這裏有92所高校的百萬大學生群體,他們爲武漢的科研和教育事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韓民春認爲,這些優勢資源是武漢數十年來不斷積累的成果,爲武漢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創新,創新是主導作用。”韓民春進一步解釋,新質生産力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科技、高效率、高質量。而武漢作爲創新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爲了抓住這一發展契機,他建議武漢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將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進行轉化和升級。

中國信科集團光迅科技光模塊生産車間,各種高端光電子産品生産設備開足馬力忙生産。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如何加速這一轉型?韓民春給出答案: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樣不僅能推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更能爲武漢帶來巨大潛力。

此外,他還建議武漢將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與自身發展、武漢都市圈的發展相結合,共同打造一個新興産業的生態系統。通過聯合發展,各城市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競爭力。

面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的不斷湧現,韓民春建議,武漢應固根基、鍛長板,推動綜合優勢加快提升。通過不斷鞏固拓展湖北的發展綜合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實力,優化現代化産業體系,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更加協調。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