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加快向東看,中俄貿易額或破2500億,歐盟外長喊話,不許中俄合作

鄭繼永教授 2024-03-16 20:14:43

對于歐盟來說,俄羅斯無疑令人“又愛又恨”,一方面,俄羅斯強大的實力讓西方各國感到“害怕”;另一方面,俄羅斯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又讓歐洲渴望;與此同時,中俄之間合作的不斷緊密,也讓歐盟産生了極大的危機感。

從2022年5月俄羅斯被實施制裁到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兩年時間,在這兩年內,美國帶領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瘋狂圍追堵截,但有意思的是,嘴上喊著要對俄制裁的歐洲各國,卻在私下偷偷和俄羅斯做生意。

【歐盟向俄羅斯提供了不少液化天然氣設備】

據俄海關署數據顯示,僅在今年1月份,歐洲各國就向俄天然液化氣項目,供應了價值2400萬歐元的設備;粗略估算,在過去的兩年中,歐盟爲俄提供的設備總額達到了5.8億歐元,相當于約45億人民幣。

我們需要明白的事,對于歐洲來說,與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是十分重要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能源供應方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産國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石油生産國。對于能源需求高的歐洲國家,尤其是東歐和中歐國家來說,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依賴度很高,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國,對歐洲來說是一個挑戰

其二,經濟聯系。歐洲與俄羅斯在農産品、機械設備、汽車和化工産品等多個領域,都有密切的貿易聯系。這些貿易往來不僅促進了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也爲雙方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促進了雙方技術和資本的流動。

【不少歐洲國家陷入了能源危機】

其三,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與俄羅斯保持穩定的貿易關系,對于歐洲的安全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往來有助于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減少誤解和沖突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經濟的相互依存,能夠作爲穩定雙方關系的一個緩沖因素。

但在美國的“指揮棒”下,歐洲各國明面上不得不主動切斷與俄羅斯的貿易,尤其是能源往來,這也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加快向東看的腳步,中俄關系也因此進入了“蜜月期”。這一期間,雙方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和互信水平,尤其是在經濟貿易領域,我們列舉幾個方面來說:

首先,能源方面合作加深。能源是中俄貿易合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俄羅斯是中國在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産品的主要供應國。近年來,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包括但不限于“東線”天然氣管道的投運,以及在核能、煤炭和電力等領域的合作。這些項目不僅增加了能源貿易的量,也提升了能源合作的層次,爲中國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在持續推進】

其次,投資合作持續深化。除了大型的能源項目,中俄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也展開了合作,比如中俄合作研發的CR929項目,而且中俄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發射火星車和軌道器,進行火星表面和大氣層的探測和研究。

再次,金融合作同樣取得了顯著發展,雙方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中持有重要地位。與此同時,兩國也在推動使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在這幾方面合作推動下,中俄之間的貿易額也十分“漂亮”,在2023年達到了創紀錄的2277億美元,按照這個趨勢持續發展,預測2024年年底,俄中貿易額可能達到創紀錄的2500億美元。

這個漂亮的數字,無疑讓被俄方“冷淡”的歐洲各國,感到十分“不適”。日前,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不希望將俄羅斯投入中國的懷抱“。而且博雷利還在講話中,將中國稱爲競爭對手,其話語中透露出的對俄方的挽留之意,以及對中方的“敵意”都顯而易見。

【歐盟代表博雷利喊話不讓中俄合作】

但中俄合不合作不是歐盟能說了算的,更何況被俄羅斯”冷落“,原因在歐盟自己身上:

一方面,歐洲各國一直都在緊跟美國腳步制裁俄羅斯,比如禁止進口來自俄羅斯的黃金、煤炭、鋼鐵、珠寶等商品;對俄羅斯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限制;對俄羅斯海運原油進行限制等

另一方面,歐洲各國一直都在給烏克蘭提供軍援,比如英國、法國、德國等。其中德國爲烏提供的軍援數額最大,截止去年上半年,德國的援烏總額就達到了168億歐元,而且在今年的財政預算中,而德國還爲烏提供了80億歐元的援助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還多次喊話,稱不排除向烏克蘭派兵援助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還想要俄方繼續與其合作,顯然是天方夜談,而這種既要有要的心態到最後,只能是什麽都沒有,此前,俄羅斯已經不止一次地表明了”向東看“的決心,表示哪怕美歐明天解除對俄的全部制裁,俄方也不會走“回頭路”,還表示在俄方看來,向東看才是“希望和未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向東看自然是好的,但我們也要明白,國與國之間總是利益爲先,我們也應該隨時做好應對俄方“轉向”的准備,而且也需要提醒歐盟的是,中俄合作是我們問兩國間的事情,歐盟顯然沒有指手畫腳的權利。

0 阅读:16

鄭繼永教授

簡介:複旦大學教授,朝鮮半島研究者,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