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楊秀清軍事能力一般,西征表現很糟糕

聊聊曆史 2024-03-31 20:04:18

李秀成自述中評價楊秀清:“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楊秀清頭腦聰明,無師自通。李開芳則說:“東王很少打仗,西王、北王經常打仗。”曾國藩則說:“排兵布陣,很有章法,賊中有人。”

那麽,楊秀清的軍事能力究竟怎樣?能與韓信、白起、衛青、李靖、徐達等頂級名將相比嗎?筆者認爲,楊秀清軍事能力應該是中上水平,談不上頂尖,因爲楊秀清弱點太明顯。

楊秀清最經典的戰役,是第一次京師解圍戰。此戰,“江北大營”被摧毀後,楊秀清力排衆議,征調各路兵馬,打垮“江南大營”,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極盛。

相對石達開而言,楊秀清確實厲害,卻依然有不足,且缺點太明顯。楊秀清不缺乏魄力,但作戰沒有主次之分,經常犯錯誤,導致西征陷入困境。

一連串的軍事受挫,北伐覆沒、東征受挫、西征陷入僵持,都是楊秀清責任。如果不是具備“天父下凡”資格,容錯率高,楊秀清早就被其他諸侯取而代之了。

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與清朝對峙。此時,究竟如何出兵,往哪個方向發展,擺上了議事日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正確認識自己,足夠了解敵人,才能取得勝利。顯然,楊秀清犯了巨大錯誤,在東征、北伐、西征戰場同時下注,結果損失慘重。

在此,筆者主要從西征作戰角度分析,楊秀清是如何葬送大好局勢,一步步把太平天國帶到了災難。

定都南京後,太平天國有多少兵馬?答案是,精兵不足6萬,總計十萬左右。

金田起義,包括家屬在內,太平軍才2萬人。戰鬥中損失,與沿途人員加入,總數不會變化很大。

1852年,蓑衣渡之戰,太平軍陣亡數千,元氣大傷。進入湖南後,得到天地會、礦工、漁民參加,通過兩次擴軍,兵馬大約6萬。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兩湖士兵人數最多,尤其是水師,幾乎都是兩湖。骨幹將領以及精銳,是數千從廣西而來的“老兄弟”,這就是此時太平天國的家底。

林鳳祥北伐帶走2萬,羅大綱鎮守鎮江,曾立昌守衛揚州,以及南京的防守,也要留下3萬多兵馬。如此,真正參與西征,尤其是第一階段的西征,不足一萬。

胡以晃、賴漢英是西征主帥,此前並沒多少戰功,經驗不足,與林鳳祥、李開芳不是一個檔次。西征士兵,“老兄弟”兩千多,其余是招募而來,總數不到一萬。

後來,賴漢英在南昌受到挫折,楊秀清才派韋俊、石祥祯、林啓容增援。後續西征的三位將領,都是骁勇善戰,一代名將。但是,西征之前,他們都沒戰鬥的經驗,不是“老將”。

定都南京之前,真正的頂級名將,經驗豐富的是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丞相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黃益芸。其中,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最顯眼。

可以說,太平軍面臨“缺兵”的困境,但清軍比較弱,弱點沒有及時暴露。湘軍崛起之後,西征受挫,跟缺少精兵關系很大,而歸根到底是楊秀清指揮有問題。

有限的兵力,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這是頂級主帥所必備的素養,楊秀清沒能做到這一點,導致西征虎頭蛇尾。

1853年的太平天國,沒有一座城池是“全部控制”,南京、鎮江、揚州處在清軍“兩大營”的包圍之中。除了城池,外面全部是清軍,太平天國成爲“包子餡”。

從雙方兵力對比看,太平天國最佳策略是穩紮穩打,步步爲營,逐漸穩固所占領的根據地,增強實力。有了穩固的後方,才能提升國力,進而與清朝逐鹿天下。

所以,西征應該是集中使用兵力,在局部戰場取得重大突破,完全控制所占領的地區。但是,楊秀清分散使用兵力,多個方向同時出擊,弱化了太平軍的攻擊能力,在每個戰場都打成了持久戰。

例如,韋俊拿下九江、湖口、田家鎮、半壁山、漢陽之後,武昌指日可下。如果韋俊拿下武昌,進而橫掃兩湖,西征軍全部投入戰鬥,曾國藩湘軍壓根就沒機會崛起,但楊秀清卻改了進攻方向。

楊秀清下令韋俊退兵,停止進攻武昌,分出部分兵力去北伐廬州。胡以晃、曾天養拿下廬州,湘軍鼻祖,安徽巡撫江忠源陣亡,開辟了皖北根據地。

拿下廬州,意義很大,楊秀清也沒利用好。兩湖比較遠,可以好好經營皖北這塊地方,進而奪取兩淮,增援林鳳祥的北伐。結果呢?楊秀清調遣曾天養西征,進入湖北作戰。

曾天養離開,主帥胡以晃也調走,廬州兵力不足,自保尚且困難,談不上開拓根據地。如此,和春率清軍再次圍困廬州,太平軍反而陷入被動,廬州沒能給太平天國帶來任何好處。

廬州留下兵馬,曾天養兵力不足,雖說連克湖北26座城,旋即抛棄,又被清軍占據。打了一圈,清軍一觸即潰,卻沒能消滅有生力量,還浪費自己時間。

1854年3月,廬州被圍困,楊秀清也不救援,他讓韋俊、石祥祯、曾天養、林紹璋西征兩湖。此時,楊秀清又犯了兩個錯誤,遺患無窮。

首先,同時進攻湖北、湖南。太平軍兵力不足,還要進行攻堅作戰,且湖北、湖南廣大地區都在清朝手中,太平軍想同時拿下武昌、長沙,簡直是癡人說夢。

武昌、長沙的清軍,只要堅守,不退縮,太平軍短期不可能拿得下。此前,楊秀清親自圍攻長沙,6萬太平軍全部參與戰鬥,打了八十多天,也是沒啥進展。

如今西征兵力有限,周圍清軍雲集,還想同時搞定武昌、長沙,除非清軍自己選擇放棄,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一旦陷入消耗戰,西征軍的後勤是問題,壓根就耗不起。

再則,韋俊、石祥祯、曾天養是名將,且得到了戰場的考驗。楊秀清爲了限制韋昌輝家族、石達開家族的力量,居然讓“新手”林紹璋當主力,其余是配角。

林紹璋的水平,連三流都談不上。湘潭之戰,林紹璋先是盲目作戰,後則臨危逃走,被湘軍前後夾擊,2萬兵馬僅存7人,可謂全軍覆沒。

後來的安慶之戰,林紹璋也是臨陣而逃,坑了陳玉成。如此,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林紹璋“沒有什麽才情”。曾國藩則說:“林紹璋爲何能封王,而善戰的羅大綱卻不得呢?”

林紹璋封王,連曾國藩都覺得不可思議。可以說,楊秀清使用林紹璋,絕對是敗筆,李秀成將其視爲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原因”的第四點。

西征沒能集中使用兵力,湘軍才有崛起的機會。如果楊秀清沒有進攻皖北,直接讓韋俊拿下武昌,然後再集中兵力打長沙。此時,湘軍還沒訓練出來,兩湖就是太平天國的土地。

知錯就改,也是名將的特質,楊秀清也做不到。湘潭慘敗的教訓,楊秀清並沒汲取,他在分兵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把西征搞砸了。

湘潭之戰,曾國藩走出了靖港慘敗的陰影,然後一路猛攻,拿下武昌、田家鎮、半壁山,殺向湖口、九江。至此,太平天國西征第一階段成果,幾乎化爲烏有。

1855年,石達開取得湖口大捷,韋俊反攻湖北,再次拿下武昌。韋俊鎮守武昌之後,打死了湘軍創始人羅澤南,胡林翼在漢陽差點被俘虜,湘軍士氣低迷。

石達開則轉戰江西,在樟樹鎮打垮曾國藩湘軍主力,將其圍困在南昌。此時,江西絕大多數城池,都落入太平軍手裏,石達開打了一塊穩定的根據地,曾國藩陷入了絕望。

西征局勢一片大好,楊秀清卻非要摧毀“江南大營”,調走石達開的兵馬,導致江西戰場兵力不足,再一次陷入爭奪之中,而太平軍只能采取守勢。

客觀說,楊秀清摧毀“江北大營”後,不應該立刻打“江南大營”,因爲條件不允許,也不是非要打不可。此時,京師糧道暢通,湘軍又陷入絕望,楊秀清卻沒分清主次,曾國藩逃過一劫。

1856年,楊秀清搞定“兩大營”,代價並不小。湖北、江西兵力不足,反而陷入困境。但是,楊秀清也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是結束兩線作戰,但沒有抓住。

東線“兩大營”,西線湘軍,必須先消滅一個,如果同時開打,太平天國有限的實力,壓根就無法完成任務,尤其是水師太差。那麽,究竟打哪一個好呢?

東征,徹底消滅“江南大營”,奪取賦稅重地,進而直接與列強聯系,購買先進武器,是不錯的選擇。此時,英法忙于克裏木戰爭,跟沙俄死磕,也沒精力去幫助清朝,太平天國外部環境很好。

西征,消滅湘軍,鞏固上遊,進而攻取江浙,也是一條路。可以說,無論是西征還是東征,只要方向正確,認真打下去,太平天國都能開創新局面。

楊秀清如何做呢?同時西征、東征,繼續分兵。秦日綱東征,兵力不足,與張國梁在金壇、丹陽對峙,不能前進一步,東線陷入相持。

石達開西征,兵力也不夠,連蔣益澧的防線都突破不了。石達開屢次出兵,但湘軍堅守堡壘,加上湘軍水師的絕對優勢,石達開只能在洪山紮營,先保住自己的安全,沒能給武昌足夠的支持。

石達開、秦日綱同時陷入困境,誰都不能打開局面。究其原因,除了胡林翼、張國梁軍事才華出衆,楊秀清盲目自大,沒能真正汲取分兵作戰失敗的教訓,才是問題的根本。

石達開、秦日綱軍團,同時東征或者西征,情況都不一樣。此時,太平天國水師力量幾乎是零,不足以與清軍抗衡,一旦陷入持久戰,勝算概率不大。

縱觀太平天國西征,楊秀清用兵、用人,都犯了很多錯誤。但是,楊秀清具備“天父下凡”的資格,容錯率高,可以借助“天父”維持威望,並有改正錯誤的機會。

遺憾的是,楊秀清作戰受挫後,立威方式是“天父下凡”來杖責諸侯王,激化了內部矛盾。韋昌輝、石達開本就不相信“天父”,楊秀清又如此囂張,只能掀桌子了。

1864年,李秀成被俘虜,自述中總結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總計10點。與楊秀清有關的是5點:3次北伐、湘潭覆沒、天京事變。除了天京事變,其余4次都是跟軍事有關。

如果抛開“天父”,以正常人來指揮軍事,楊秀清只能說一般。陳玉成、李秀成才是真正的名將,他們在逆境中迎戰巅峰的湘軍,還能取得許多勝利,並奪取了楊秀清一生都沒能拿下的江浙,足以證明英王、忠王之強悍。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