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求職高校教師人群大數據洞察報告》發布

中國教育在線 2024-04-28 17:20:20

日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和《中國高校學術人才發展與評價追蹤調查研究(CUSS)》課題組聯合發布了《2023求職高校教師人群大數據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求職高校教師人群中“第一學曆”爲非雙一流的求職者占62%,但博士畢業院校絕大多數是國內外頭部高校;具有海外求學經曆的占39.54%,在SCI一區發表過科研成果的占比49.09%。

課題組首席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王雲海教授介紹,《報告》的樣本數據來自2023年度,報名參加學術橋組織或承辦(協辦)的67場國內外各類招聘會和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30500名求職委托人數據。學術橋人才顧問爲這些人才提供了一對一的求職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對接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等單位,最終26818人獲得有效反饋(如面試、試講等),其中5314人受邀參加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通過對這部分求職人群進行分析,揭示這一群體的求學經曆、學術成果、求職預期、科研能力等構成特征。希望通過研究,幫助高校更好地了解求職人群,提升引才成功率。引導准備求職高校教職的人,明確個人預期和定位,實現高校的引才需求和求職者預期雙向匹配和契合。

《報告》顯示,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已經成爲高校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是很多博士畢業生的首選就業方向。整體來看,學術橋2021至2023年一對一服務報名人才活動的求職者人數分別爲10089、21830和30500人,從此項數據看出,求職高校教師人群增速超過博士畢業生增速。調研發現,爲了更好地吸引和選拔優秀人才,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作爲一種人才選聘方式,有著10多年的曆史,目前仍廣受高校歡迎,已經成爲高校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報告》指出,求職高校教師人群絕大多數擁有博士學位,且多數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其中,“第一學曆”爲非雙一流的求職者占62%,但博士畢業院校絕大多數是國內外頭部高校。求職者具有海外求學經曆的占39.54%,在SCI一區發表過科研成果的占比49.09%。總體來看,求職人員具備較好的科研積累。

《報告》指出,在求職者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年齡分布以29至33歲最爲集中,超過50%。求職人群呈現出國際化的特點,國內占比超過九成,除了大量海外回國的華人學者,也有不少來華的外籍學者,他們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就中國大陸的求職者而言,來自山東省的人數最高,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位居其後。

2023年,報名參加各類人才活動,並經由學術橋人才顧問提供“一對一”獵頭服務的方式,成功受聘(入職)高校的案例397個(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不含洽談中、公示中、或公示後待入職狀態人才)。《報告》發現,對比求職者,報告顯示入職案例人群全部具有博士學位,過半數的入職案例第一學曆爲“非雙一流”高校,絕大多數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包括博士後)。70.28%具有留學經曆,留學目的地以美國、中國香港、英國、德國、韓國和日本爲主。其科研成果多發表在SCI一區,很多人有多篇SCI一區成果。

受聘于“雙一流”高校的占33%,受聘于“非雙一流”高校的占65.99%,且東部高校占比較高。這從側面說明,除了各類招聘會和青年學者論壇,獵頭服務是高校,尤其是東部非“雙一流”高校引才的有效方式。

課題組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秦冠英副研究員指出,相較以往高校“各自爲戰”的人才招聘,由專業服務機構助力的人才招聘論壇,可以有效集約各校的資源,拓展招聘活動的影響力,降低招聘組織管理和應聘者的成本,尤其在全球人才邀約、對接方面,成爲重要的力量之一。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高校采取人才招聘論壇的方式,課題組也將持續關注學術勞動力市場和人才招聘論壇的發展情況。

在學術橋公衆號後台回複“求職大數據”,下載PDF版報告內容

供稿:《中國高校學術人才發展與評價追蹤調查研究(CUSS)》課題組

來源:學術橋Acabridge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