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托孤之言,是信任還是套路?諸葛亮真的驚了!

台台君說史 2024-04-09 10:37:03

插科打诨說曆史,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來到台台君說史。

從古至今,子繼父位在封建時期似乎變得天經地義,這當然跟“家天下”有關系,但也有不少弊端,比如皇子年幼、無能或無後,這才引發諸多宮廷慘案。而大多數君主,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千秋萬代。

不過,有個人是例外,他就是本期要說的蜀漢創立者劉備。這位被稱爲“哭出江山”的君主,軍事能力確實很強,後來還占據了荊州、益州等地,成爲三國的一部分。

可惜,英雄也會老去。自從關羽在麥城戰敗後,劉備匆忙發動了討吳之戰,結果在夷陵被陸遜用火燒連營的計策,讓蜀漢七萬士兵全部葬送,劉備自己才僥幸逃脫,退回白帝城。

但此時的他沒臉面對蜀漢百姓了,只能在白帝城養精蓄銳。

然而,這場大敗也讓這位年邁的老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先是生病,接著引發很多並發症。沒辦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只能躺在病床上處理政務。

同時著急召見在成都的諸葛亮前來觐見,顯然,是要托孤了。

這裏引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裏的原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這句劉備給諸葛亮的托孤之語是啥意思呢?

大概就是說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強十倍,肯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事。要是他的兒子能輔佐就輔佐,要是不行,你就自己取代吧。

那諸葛亮是什麽反應呢?他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裏描寫諸葛亮聽到這句話後的反應是“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

這個描述挺有意思的,好像孔明受到了極大的驚嚇。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一聽這話就知道,如果回答不好,可能會引起群臣猜疑,甚至遭到劉備最後的反擊。所以他只能不停磕頭,表示會誓死盡忠。

從他後面的表現看,他說那些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一點做作。

那劉備這番話裏有試探的意思嗎?有。他想用這最後的話困住諸葛亮,畢竟當時群臣都在,就是逼諸葛亮表態。從此,諸葛亮直到死都被緊緊綁在了蜀漢的戰車上。

到這裏,後世對劉備白帝城托孤有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劉備極度信任諸葛亮,托孤的話是無私的,這個觀點是寫《三國志》的陳壽提出的。

而還有一種觀點認爲劉備這是在耍帝王心術,是一種狡詐的政治手段,就是要把孔明放在火上烤,不讓他有任何異動。

提出這個觀點最出名的人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了,他以皇帝的身份揣摩,看起來好像比寫史的陳壽更有說服力。那這兩個觀點到底哪個對呢?

其實台台君認爲,大可不必分而概之。以一個垂死的帝王心術,或許兩者皆有之。你覺得是這樣嗎?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