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十多個兒子,爲什麽要立九子李治爲接班人?比一比就知道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3-23 13:02:25

別看李世民有十多個兒子,自從李承乾造反之後,李世民選擇李治爲接班人就是大概率事件,因爲他沒有更好的選擇。

1、嫡長子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天生的接班人資格,根正苗紅。

中國幾千年來的繼承制度一直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從來就不是以才能作爲繼承人的標准。

因爲嫡長子的確定非常簡單,只要是正妻生的兒子就有優先的繼承資格。

而才能本身就是個抽象的概念,不同的人對才能的理解不一樣,沒有簡單可行的標准來確定一個人的才能,所以就容易引發糾紛。

嫡長子繼承是血的教訓得來的經驗,雖然不一定合理,但卻是最穩定的制度,對政治來說,穩定壓倒一切。

李承乾

李承乾這個太子當著當著居然造反了,造反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寵愛嫡四子魏王李泰,導致李承乾心理失衡。

這是有原因的,李世民本人也是通過政變上台的,他不是嫡長子,而是嫡次子,李世民殺死了嫡長子李建成,才當上太子成爲皇帝,這一行爲影響了整個唐朝政治生態。

李世民的行爲給了後世皇帝的兒子們一個錯覺,就是通過非法手段上台,也能成爲一個好皇帝。

所以嫡四子魏王李泰蠢蠢欲動,企圖通過某種手段排斥太子李承乾,而李世民作爲父親,對待李泰的寵愛超過了太子李承乾,這些行爲都讓李承乾心裏不安。

在玄武門政變的激勵下,李承乾挺而走險,企圖殺死李泰,這直接成爲他謀反的證據。

李世民就把李承乾廢爲庶人,嫡長子就這樣失去太子之位。

2、庶三子吳王李恪

《新唐書.太宗諸子》:帝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故無忌常惡之。

李恪是李世民庶出的第三子,他的母親是隋炀帝的女兒楊妃,這個身份注定了他沒有可能成爲接班人。

李恪

李世民曾經以李泰過于軟弱,准備立李恪爲接班人,結果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

李世民說:你反對是因爲他不是你外甥吧,李恪這個兒子很像我,我想立他爲太子,怎麽樣?

長孫無忌說:李治仁厚,是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麽重要,怎麽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李世民最終沒有立李恪,這僅僅是一次試探而已,並不代表李世民真有此意,如果有,李世民不可能一下子都不堅持,直接就同意了長孫無忌。

讓李世民顧忌的應該還有李恪的身份,他的母親是隋炀帝的女兒,而唐朝取代了隋朝,立李恪不利于國家穩定。

再一個就是李恪是庶子,李泰和李治這兩個嫡子還活著,除非李世民沒嫡子,否則不可能考慮李恪,這會埋下政治隱患。

李世民在《唐會要 卷四 儲君》中曾對大臣說過這樣的話:

我識卿意。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我的兒子雖然腳有疾病,但他是嫡長子,我豈能舍棄嫡子而立庶子?

李恪後來被長孫無忌陷害致死。

李泰

3、嫡四子魏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四子,李承乾被廢爲庶人後,李泰的呼聲很高,李世民本來就喜歡這個兒子,而且李泰爲人聰明,有才能。

李泰不能成爲接班人的主要原因就是:李泰聰明反被聰明誤。

李泰一直就盯著太子的位置,李承乾是太子的時候,李泰一直就在爭寵,並且模仿李世民設置文學館,招攬天下學士。

正因爲李泰的才能,所以李世民很喜歡他,寵愛超過了太子李承乾,而且李泰相當聰明,李承乾謀反一事肯定與李泰有關,李泰也成功地排斥了李承乾。

李泰原本以爲太子之位就應該是自己的了,並且得到了李世民的口頭承諾,但是這無疑表露了李泰爭嫡的野心。

《冊府元龜》:太宗因謂侍臣曰:若立泰便是儲宮之位可經營而得也。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與承乾可無恙也。

李世民雖然喜歡李泰,但他很理智,他對侍臣說道:

如果立李泰爲太子,那就證明儲君之位是可以經營奪取的,如果立李泰,那李承乾和李治將不可能活著,如果立李治,則李泰和李承乾都可以活著。

這是兩個問題:一是李世民不想唐朝的太子之位是通過手段能奪取的,雖然他自己是這樣,但不允許後世子孫這樣,這是個壞榜樣,必須杜絕。

李世民

二是李世民想盡最大可能保存自己所有的兒子,他不想讓兒子走自己的老路,他不想兄弟之間自相殘殺。

所以李世民沒有立李泰爲接班人,反過來說是李泰的野心導致他失去了接班人資格。

4、庶五子齊王李祐

李祐是李世民的庶五子,他的母親是陰妃,他的母族與李唐是仇家,隋末天下大亂時,李祐的外祖父陰世師殺死了李淵的小兒子李智雲,又把李淵家族的五廟墓葬給挖了,後來李淵殺死了陰世師。

李祐喜好打獵,結交小人,一直不受李世民待見,李世民多次下诏責備李祐,後來李祐與管束他的長史權萬紀發生矛盾,他派人殺死權萬紀,然後征發封地15歲以上男子起兵謀反。

李祐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就是一出鬧劇,被以謀反罪貶爲庶人,然後賜死,他自然是不可能有繼承資格的。

5、庶六子蜀王李愔

李愔是李世民的庶六子,母親是隋炀帝的女兒楊妃,是李恪的同母弟。

李愔是個標准的纨绔子弟,喜歡打獵玩樂,不遵守法令,李世民曾經這樣評價李愔:

禽獸調伏,可以馴擾于人;鐵石镌煉,可爲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

禽獸經過調訓,可以被人馴服;鐵石經過冶煉雕琢,可以做成方圓的器具。而像李愔這樣的人,還不如禽獸鐵石啊!

就這個評價,有資格成爲繼承人嗎?

李世民的兒子們

6、庶七子蔣王李恽

李恽是李世民的庶七子,母親是王氏,李世民這個兒子基本上沒什麽存在感,更談不上繼承資格。

李恽後來被人上告謀反,唐高宗李治派人調查,李恽自殺而死。

7、庶八子越王李貞

李貞是李世民的庶八子,母親是燕德妃。

李貞喜歡騎射,好學文史,有一定的能力,但聽信讒言,而且縱容部下欺負官員百姓。

武則天當政時,李貞起兵反抗,兵敗自殺。

李貞既不突出,也不出衆,高不成低不就的,繼承人之位怎麽也輪不到他。

8、嫡九子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九子,李世民只有三個嫡子,李治是最小的。

《舊唐書 本紀 卷四》:幼而岐嶷端審,寬仁孝友。

李治小時候很聰明,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對待兄弟和睦。

李治

李世民對李治的評價是:

行此,足以事父兄,爲臣子矣。 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你能孝順仁愛到這個樣子,我就算是死也沒有怨恨了。

李治雖然才能不及李泰,能力不及李恪,但首先他是嫡子,其次他的能力也不是很差,最爲重要的是李治這個人仁愛,能夠善待父親兄弟。

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以長孫無忌爲首的朝臣支持,朝臣不支持,李世民都得讓步,更何況李治。

所以你會發現,李世民雖然有十幾個兒子,但在李承乾被廢後,就只有一個李治可以選擇。

1 阅读:1435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5:33

    這還需要比一比?不知道作者懂不懂曆史,雖然兒子多但長孫皇後生的嫡子就那幾個,太子被廢不選擇李泰就只有李治,其他人都沒考慮過

  • 2024-03-31 15:23

    有兩個兒子學老子兄弟自相殘殺,正好讓李治撿來皇帝做做不是甚好?李治治理駕馭手段都不差的,差在是個病秧子。。。

  • 2024-04-15 12:54

    李治不差的只是他正好碰上狗屎運,兩個哥哥好的沒學到就學了老子兄弟手足相殘爭太子徹底寒了心,巴基太子位砸在了李治頭上。。。

  • 2024-04-07 05:53

    嫡子就那幾個!古代的嫡庶之分還是非常明顯的!

  • 2024-05-20 03:55

    還是長孫皇後死太快,多活幾年就沒那麽多事

  • 2024-05-23 12:25

    不用我們比,以李世民的能力肯定比我們強,你有別人了解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