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遊客去杭州旅遊買叫花雞卻遭遇空城計,商家要賠償嗎?要被罰嗎

金寶每日說法 2024-05-07 10:58:07
起因

五天假期說沒就沒了,但是假期還是發生了很多事情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比如,杭州上城區市場監督局發布的一個叫花雞公告:2024年5月4日13時,我局根據消費者反映的“叫花雞裏沒有雞”情況,已至河坊街涉事商戶開展現場檢查、制作筆錄,進行立案取證調查,並已同步受理消費投訴,聯系消費者進行調處。目前,案件正按照法定程序開展調查辦理中,後續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置。這個可以說是風起雲湧,網絡江湖上掀起了一場“叫花雞大辯論”!

那這“叫花雞風波”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啊,有個去杭州河坊街旅遊的博主“夏若淺沫”可是被這事兒給整得頭疼不已。據說啊,5月1日下午,他和家人興致勃勃地去河坊街遊玩,在一家臭豆腐店買了三只叫花雞,當場就打開了一只享用,剩下的兩只打包回家。可是呢,回到家後一打開,哎呦餵,裏面只有土,連雞的毛都沒見到!這位博主可不是吃素的,他立馬打開最後一只叫花

雞,並錄下了視頻作爲證據,結果你猜怎麽著?最後一只也叫花雞裏,還是——沒雞!

這事兒一傳開,那涉事的店員也是一臉無奈啊。他表示:“因爲假期生意火爆,我們招了些臨時工來幫忙。那天客流大,可能顧客太著急了,就把樣品當成售賣的叫花雞遞給了我們店員。店員們不熟悉商品,就給打包了。我們也是等到市場監管部門來了才知道這事兒。”店員還解釋說,他們店裏之前賣的叫花雞都是統一供應鏈供應的,店裏主要負責保溫加熱,“這事兒確實給景區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現在我們暫時不賣叫花雞了,等看有關部門的處理結果吧。”

本來想吃美味的叫花雞,結果叫花雞玩起了空城計,只有叫花沒有雞,有網友調侃雞太狡猾跑了,這“叫花雞風波”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不過呢,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出門旅遊啊,可得擦亮眼睛,別被這些“名不副實”的美食給忽悠了!

接下來,我們談幾個嚴肅的法律問題,商家將面臨哪些處罰、消費欺詐的認定標准是什麽呢、欺詐消費者的賠償標准是什麽呢?

首先行政處罰

商家如果涉嫌欺詐,市場監督管理局可能會采取一系列的處罰措施。具體的處罰會根據欺詐行爲的嚴重程度和具體情況來定。一般來說,商家涉嫌欺詐可能會面臨的處罰包括:

責令改正:市場監督管理局會要求商家停止欺詐行爲,並對其進行糾正。

警告:對商家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警告,提醒其注意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沒收違法所得:商家通過欺詐行爲獲得的非法收入將被沒收。

罰款:根據欺詐行爲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市場監督管理局可能會對商家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罰款金額可能根據違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來計算,如果沒有違法所得,則可能會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責令停業整頓:如果商家的欺詐行爲比較嚴重,市場監督管理局可能會責令其停業整頓,以糾正其經營行爲。

吊銷營業執照:如果商家的欺詐行爲情節特別嚴重,市場監督管理局可能會吊銷其營業執照,取消其經營資格。

消費欺詐的認定

消費欺詐的認定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量:

主觀上,欺詐者必須具有欺詐的故意。這意味著欺詐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明確的意圖通過欺騙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

客觀上,欺詐者采用了欺騙的方法。這包括兩種形式:一是虛構事實,即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告知虛假情況;二是隱瞞真相,即掩蓋和歪曲客觀存在的事實。當這些行爲導致對方當事人相信謊言,陷于錯誤判斷,並作出錯誤意思表示時,就可以認定爲消費欺詐。

結合本案事實,商家客觀上有欺詐的行爲,但是他們解釋是臨時工操作失誤,如果屬實的話,那麽主觀上就是沒有明確的欺詐的意圖,不屬于消費欺詐了。

欺詐消費者的賠償標准

根據法律規定,欺詐消費者行爲的賠償標准如下: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將按照五百元進行賠償。

如果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並因此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而且,這個涉嫌欺詐的消費屬于食品範圍,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生産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産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那麽賠償金額將爲一千元。但是,如果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那麽這一條款就不適用。

因此,對于食品的消費欺詐,消費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要求經營者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三倍賠償,或者按照《食品安全法》進行十倍賠償。在選擇賠償方式時,消費者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損失以及經營者的欺詐程度等因素。同時,消費者也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以便及時查處和制止消費欺詐行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