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中國大獎賽收官,現代賽車設計借鑒了哪些航空技術和原理?

看航空 2024-04-29 09:25:28

4月21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收官。

本屆F1中國大獎賽盛況空前,對于賽車迷來說堪稱一場難得的“嘉年華”,久違的發動機轟鳴熱浪、賽車的風馳電掣,引發了全場山呼海嘯的掌聲與呼喊,令賽車迷久久回味。

在航空迷眼中,在這場關于地表速度的競賽中,每一個轉彎和直道都見證著空氣動力學的無形“大手”如何將賽車穩穩地按在賽道上,讓它貼地飛行,高速過彎。也是這雙空氣動力學的“大手”托舉著飛機沖上藍天,賦予人類一雙翅膀。

本期,我們就從空氣動力學的視角來聊一聊F1賽車“貼地飛行”背後的奧秘。

F1賽車之所以能貼地飛行、飛機之所以能飛上藍天,都有賴于空氣動力學。圖爲意大利“三色箭”飛行表演隊(使用MB-339教練機)以9機編隊的招牌動作,爲F1意大利大獎賽表演助興。

從升力到“負”升力,賽車貼地飛行

飛機之所以能飛起來,一種簡單的解釋是:空氣流過機翼(通常是上表面向外彎曲的程度較大、下表面相對較平)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空氣流速加快、壓力變小(根據伯努利定律);下表面的空氣流速減慢、壓力變大。上下翼面的壓力差形成了托舉飛機飛上藍天的升力。

20世紀60年代末,後翼(也有稱之“尾翼”)被引入F1賽車的設計中。自此,前翼和後翼就成了F1賽車上的標配。

而F1賽車上的前後翼,在翼型(翼的剖面形狀)上就類似倒置過來的飛機“機翼”。

F1賽車上的前後翼,在翼型上可以視作倒置過來的飛機“機翼”。

對比于,機翼(上圖)升力的産生,將其倒置作爲F1賽車的前後翼,就將産生“負”升力,對賽車的下壓力。

當空氣流經F1賽車前後翼,下翼面氣流流速高、壓力小,上翼面的空氣速度低、壓力大,從而産生了“負”升力,即空氣對賽車的“下壓力”。

這雙無形的大手“下壓力”讓F1賽車得以牢牢地抓住地面。這樣一來,在直道少、彎道多的F1賽道上,F1賽車就能夠以盡可能高的過彎車速、更好的操控性、更穩定地通過彎道(尤其是高速彎道),幫助賽車手創造更好的圍場戰績。

當F1賽車的“機械抓地力”(全賴于汽車自身質量、輪胎和懸架系統等)接近極限時,工程師們就要依靠空氣動力學來創造“下壓力”。

倒置機翼令賽車設計方向劇變

20世紀60年代,美國德克薩斯賽車手兼汽車設計師吉姆·霍爾(Jim Hall)率先在他的Chaparral 2E和2F跑車上安裝了後翼。

F1蓮花(Lotus)車隊的創始人、賽車設計師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很快將後翼引入他的車隊F1賽車上。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高速行駛中後翼産生了更大的下壓力,大幅提高了賽車過彎的速度和穩定性,比賽成績由此不斷刷新。

1970年,一代經典F-14“雄貓”戰鬥機首飛,此時“變後掠翼技術”正熱門。

20世紀70年代的航空技術早已進入了噴氣時代,跨入了超聲速時代。所以,賽車工程師從航空領域借鑒一下,給賽車裝上機翼,這算不上是什麽異想天開。

不過,最初前翼和後翼在賽車上的布置還是比較簡陋的。比如,全寬後翼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後懸架上,或者由細長的支柱(長度4英尺,約1.2米)來更高地支撐起來。

也因此,有時空氣動力那雙無形的大手會將前後翼直接壓塌,乃至威脅賽車手的安全。這也讓F1規則做出修改,對前後翼的高度、寬度、位置等做出越來越嚴格的規定,它們被要求布置在賽車較低的位置,也開始與車身作爲一個整體來通盤設計。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嚴格、繁瑣的F1規則限制下,在各家車隊對性能的取舍,以及技術路線的差異影響下,F1賽車外觀經曆了一次次叠代乃至巨變,這也恰似航空領域的戰鬥機在氣動外形上的變化——天地之中的它們,外形之變無不是來自空氣動力學那雙手的塑造。

由空氣動力學主宰的性能和設計

“將機翼倒置裝上賽車”後,F1賽車的設計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標志著空氣動力學開始在F1賽車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空氣動力學不僅在一年又一年的新賽季中“再造”著各家車隊新車的外觀,也幾乎主宰著一輛賽車的全部性能。特別是隨著發動機研發、輪胎特性等變量趨于穩定,空氣動力學開發所帶來的性能優勢將直接決定新賽車是“火星車”還是“地球車”。

也因此,F1賽車的懸架設計、動力總成、構造和布局等都要服從于空氣動力學的要求。

一型飛機的設計離不開風洞測試、計算流體力學(CFD)軟件模擬等,一款F1賽車的設計也同樣如此。

在爲F1賽車裝上“倒置的機翼”後,那些圍繞機翼的一系列空氣動力學領域的理論定律、效應,發生在機翼上的種種空氣動力學相關的現象,也都在貼地飛行的F1賽車前後翼、擾流片(整流片)等賽車上表面的空氣動力裝置上處處應驗和發生著,包括但不限于伯努利定律、文丘裏效應、邊界層理論、流過F1賽車的湍流、失速現象、地面效應、康達效應等。

在航空領域常見的,如通過翼刀、翼尖小翼來梳理、引導氣流的氣動設計等“小手段”,在F1賽車的空氣動力設計上也有著類似應用。

位于前翼後的車輪産生的渦流會直接影響到整車的氣流流場。2022年F1新規則下的新賽車,在輪胎上方增加了擾流翼片,它的出現將控制前輪渦流,防止它破壞汽車其他部分的流場。

關于目前F1賽車身上的設計“小心思”以及那些可能會影響F1賽車的因素,明天的文章中我們繼續聊。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