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北京最熱鬧的景點,擠滿了看不懂的人

新周刊 2024-05-06 13:20:36

作者 | 福裏斯特

編輯丨 安菲爾德

題圖 | 福裏斯特

很難用特定的形容詞來描述剛剛結束的第十八屆北京車展的盛況。

可以是熱度爆棚。

自從4月25日北京車展開幕,持續到5月4日展會落幕爲止,直通車展主場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的地鐵15號線,其車廂擁擠程度,始終不亞于人人都向往的北京環球影城和故宮博物院。

也可以是滄海桑田。

要知道逢雙年舉辦的北京車展,2022年曾因疫情原因停辦。如今再度回歸,離上一屆已四年有余。也許你我看車的熱情依舊未變,但全球汽車的行業格局,在這四年間卻早已徹底變天。

今年的北京車展,外國友商比去年的上海車展更多了。(圖/福裏斯特攝)

而將時針回撥到四年前,天下依然由傳統燃油車主導。

彼時,以“蔚小理”爲代表的國産造車新勢力還沒有資格和BBA掰手腕,3C行業還沒冒出造車的念頭,汽車價格和品牌之間的關系依然明晰。

如今,電動化浪潮成爲未來趨勢,傳統燃油車被貼上“小衆”的標簽,不少曾經風光無限的知名車企已經消失“隱退”,甚至破産倒閉。

變化顯然不止于此。

2020年以及之前的各類車展,看車還只是字面意思上的看車,車企親自直播賣車多半會被當作神經病,普通人更不會關心車企一把手在車展上的活動軌迹。但在今年的北京車展,幾乎所有展位都有架著手機現場直播的銷售,以及舉起自拍杆直播逛展的汽車自媒體。

在北京車展,幾乎每個展台前都能見到直播賣車的汽車銷售。(圖/福裏斯特攝)

觀衆的興趣也變了。

作爲今年首場國際A級車展,北京車展無疑是整個車圈的風向標和“拐點”,然而看車卻不再是光臨北京車展的唯一目的。

有人來車展,只關注並體驗搭載在汽車上的新技術;有人前來看車企精心布置的裝飾,並收集那些五花八門的周邊;當然也有的人趕早沖進車展,僅僅只是來見見某個網紅。

燃油車成爲少數派,合資車企也承認了

今年北京車展開幕前,一組與汽車有關的數字讓人格外關注。根據乘聯會2024年4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51.6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的銷量約爲26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50.39%。

有人翻出了2020年乘聯會發布的曆史數據,當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還只有5.4%,並設立了“2035年新能源達到滲透率50%”的目標。

這意味著,隨著新能源市場滲透率過半,當初劍指2035年的宏偉目標,已經提早11年實現。

而買新能源汽車的人第一次超過了燃油車,“買燃油車的人正式成了少數派”的話題,也在當天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之後,你還會買傳統燃油車嗎?(圖/視覺中國)

有別于一般車展,北京車展更多是車企展示全新戰略的修羅場,並爲自己的概念車或者新車型揭幕。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過半的大環境之下,今年幾乎所有參加北京車展的車企,都決定擲出規模龐大的新能源車系,以在觀衆和對手面前,讓自己看起來離未來的潮頭更近一些。

這當然也包括去年上海車展裏,那些被“冷落”的合資和外資車企。

4月25日,新周刊記者在車展現場發現,本田、日産、馬自達等日系車企的展台,都清一色地擺放了新能源汽車,日産更在站台頂部用數塊巨大的LED屏幕宣傳自家新能源汽車,氣場一度力壓對面智己汽車的展台。最早進入中國市場、被譽爲“合資一哥”的大衆,同樣把專爲中國市場打造的新能源概念車ID.CODE推到了聚光燈下,而其全新一代邁騰和途觀L Pro兩款燃油新車則分列兩旁。

用新能源車型祭出“新招”,自帶“鈔能力”的豪華車企也不甘示弱。去年廣州車展打出巨幅廣告的沃爾沃,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將中國首秀的純電動SUV車型EX30放到了C位,燃油車型難覓蹤影。另一邊廂,保時捷發布了新款純電SUV車型Macan,以及專門爲中國市場打造的Taycan 4,其“賽博叢林”的藝術風格吸引不少觀衆駐足打卡。

保時捷在本屆車展上發布的新款純電SUV車型Macan,格外引人關注。(圖/福裏斯特攝)

曾經栽了跟頭的合資車企和純外資車企,已經意識到中國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開始大張旗鼓地調換船頭,比去年更明顯地表達了在新能源領域“大展拳腳”的決心。隨之而來的是,去年引起車圈爭議的“外國車企大潰敗”論調,也在今年北京車展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百花齊放的汽車市場格局裏,這自然是人們樂見其成的好事,也足以說明被視爲“新質生産力”的新能源汽車已成大勢所趨。

認真看車的人,車展裏找不到

官方數據顯示,本屆北京車展全球首發車117台(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0台)、概念車41台,參展的新能源車型多達278個。

另一個值得品味的現象是,今年北京車展將所有品牌均勻分布在各個展館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在同一個場館裏並排過招,讓人眼前一亮,也讓人寸步難行。社交媒體上,有展會第一天媒體日提前看展的網友艱難地透露,幾乎每個展館開幕當日都擠滿了人,甚至“很難拍到一輛完整的車”。

人多,幾乎是每個展館裏的常態。(圖/福裏斯特攝)

展車被圍得水泄不通,但認真看汽車的人卻成了少數派。

有意思的是,比起車企們賣力宣傳的智能座艙和科技感十足的“AI大模型”,來車展citywalk的觀衆似乎對精心設置的品牌周邊更感興趣。

巨大的帆布編織袋和現磨咖啡奶茶是每個展館裏必備的福利品,在展台裏排隊尋寶、拍照打卡給刻板的車展增添了不少樂趣。還有會玩的車企把扭蛋機搬到了現場,讓參與的觀衆現場體驗開盲盒的樂趣。有人更現場抽到了迪士尼官方的玩偶,讓旁邊圍觀的群衆羨慕不已。

各種吸引力分薄之下,新車和技術本身的關注度被削弱,“看車”似乎已經不是逛車展的唯一目的。有人在社交媒體裏感歎,這屆北京車展“好像有點變味兒了”。

這個現象,並非無迹可尋。

車展前夕,乘聯會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新能源汽車增速達到34.3%,但純電車型的增速卻只有14.7%,不足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速的一半,同時也創下了本世紀以來3月環比增速最低的紀錄。

放眼世界,電動汽車銷量雖然總體仍在增長,但增速同樣明顯放慢。美國的幾家大型車企宣布暫緩對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德國政府暫停了電動車的補貼申請。今年缺席北京車展的特斯拉最近風波不斷,一季度淨利潤腰斬,前段時間鬧出的裁員風波更被全球媒體爭相報道。

一個無可避免的現實是,新能源汽車的“軍備競賽”,正在變得越來越像智能手機之爭,當汽車可以搭載的黑科技越來越多,車企之間也更習慣在“堆料”上發力,就和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

比如更大的電池,更高的性價比,更高科技的智能座艙,以及近來被車企頻頻提起的“AI大模型”。

今年首次參加車展的小米SU7,展示了搭載的全新小愛大模型智能語音,號稱“語音深度控車,模糊指令也能識別”,車展還沒開幕就吸引了大量專程前來體驗的觀衆排長隊等待,觀衆密度和熱度不亞于去年突然空降上海車展的“人氣王”仰望U9。而小米展台對面的“AI汽車機器人”極越,同樣也擠滿了前去體驗新鮮的觀衆。

進入小米展台的隊伍一度多達數百人。(圖/福裏斯特攝)

流量爭奪之下,車展會消失嗎?

讓車展變味的原因,尖端科技分量更重和福利周邊越來越多,也許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並不是最有撼動力的原因。

按照常規操作,各路明星大咖都會在車展首日出席車企舉辦的品牌活動。有人在會場碰到了黃渤和陳小春,也有一大群年輕人舉著手機蹲在車展某個展台周圍,等待出演《慶余年》的當紅小生張若昀現身。

然而他們的出現卻沒能攪動互聯網的流量。

社交媒體上,有人赫然發現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戴著口罩坐地鐵去參加車展,全程低頭看手機一言不發,照片傳到網上引發討論。而在車展現場,新周刊記者發現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穿梭在自家展台,而簇擁他的人群圍成了一個直徑約1米的圓圈,其間更有人興奮地連續高喊“長城炮”試圖吸引魏建軍,然而並沒有成功。

烏泱泱的人群裏,最吸引人眼球的反而是穿綠色T恤的小米CEO雷軍,以及穿紅色T恤的360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前者結束自家發布會後開啓“逛展模式”,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接待,承包了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熱搜榜首;

而後者則突然爬上東風猛士917的車頂,更一度自嘲爲“車展最老的車模”“想證明自己不是數字人”,讓人隱隱約約地聯想起2021年上海車展特斯拉女車主維權的畫面。

光是與小米CEO雷軍有關的話題就占據多席,更一度沖上熱搜。(圖/微博截圖)

耐人尋味的是,兩個科技圈大佬出現在車展現場,所到之處都有緊緊跟隨的“信衆”,這一幕甚至讓不明所以的外國參展商,都跟風舉起手機拍照。轉換到線上,幾乎一半流量都在關注他們倆“都去了哪個展台、和哪個高管寒暄”,汽車産品和技術的討論反倒成了次要。

有網友戲稱這樣的舉動是“流量扶貧”,也有人嗅到了熟悉的味道——聲勢浩大的線下“真人秀”,火熱程度讓粉絲瘋狂,也讓友商難以招架。

也有骨灰級車迷,認爲北京車展的關注點“莫名其妙地被帶偏”,內心很難不五味雜陳。更有專業觀衆開始擔心,未來的車展是否會因此調轉風向縮減規模,最後變成時代的眼淚。

被流量奪走的北京車展,有人覺得變味了。(圖/福裏斯特攝)

某種程度上,CEO親自下場代言獲得流量,代表其對行業的高度關注,過去的不少例子也佐證了這一觀點,得到的反響常常是好評多于差評。轉換到車圈裏,車企這種打“感情牌”的營銷方式,自然也有利于品牌更好地和用戶打交道。

然而,要謹慎的是,過去幾年互聯網上各種與車圈有關的口水戰,讓汽車界競爭的方向駛向了另一個極端——發布會上制造“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金句,各種派別之間的互怼,等等等等,似乎已經成了常態。

必須明白的事實是,流量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行事低調的車企高管們搖身一變成爲流量明星,也能將口碑不俗的車圈之人變成路人甲乙丙。亂花漸欲迷人眼,看不懂的行外人除了大呼“貴圈真亂”,好像也無能爲力。

車圈越來越像飯圈,並非一日之事。(圖/《腦殘粉》)

尤其是在專業性極強的車展現場,流量籠罩之下的盛宴開啓之後,大抵只剩下落寞——當流量至上和飯圈化營銷取代了展覽舉辦的根本目的,只想認認真真看車買車的普通消費者當然會用腳投票。

畢竟用戶是因爲産品實力才會選擇買某家品牌的車,不是因爲流量。

在“新時代·新汽車”的北京車展主題之下,也許所有人都應該好好反思。

校對:遇見

運營:嘻嘻

排版:甘妙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