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爭議,《周處除三害》危在旦夕?

風生 2024-03-07 17:10:55

#《周處除三害》抄襲 登上熱搜。

但其實,這真不是什麽新聞。

因爲這「涉嫌抄襲」的風波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大衆視野...

早在熱搜前,台灣導演錢人豪就在2月25日就發相關內容,甚至更早就已經向台灣法院進行提高。

錢導多張文字圖片表明,不僅劇情走向、甚至連主角名字都有明顯的“相似”,並且表示《周處除三害》的導演有接觸過相關內容。

熱搜看似推波助瀾這份「危機公關」,但實際上影響可以說是風平浪靜。

主角的電影,在被金馬提名,在大陸預期票房8億,似乎也迎來自己的“風浪越大魚越貴”。

危在旦夕?更像是一記助攻!

娛樂圈最不缺的就是以史爲鑒。

去年引發強烈社會話題的《孤注一擲》,也在熱映後傳出涉嫌侵權的新聞。

雖然兩家都到了對簿公堂的程度,可下架、賠錢一樣未少,孤注一擲仍是當時檔期最有影響力的電影。

看似是網絡判官的狂歡,實際“有沒有抄”還得等法律審判;

兩方都在證明自己才是名譽的享有者,熱鬧之下,只是一句“與我何關”。

即使這次錢人豪甚至放出多張內容證據,《周處除三害》也與其中“相似性過高”,但正反派意見依然存在。

有人看到的是錢導舊作幾乎口碑撲街,就算拍出來也不如周處;

有的人看到的是,縫合元素過多,導致股市邏輯缺陷,應該抵制周處...

不管是碰瓷商戰,還是正當維權,先發優勢的電影通常擁有更多話語權,隨著檔期下架,這番負面輿論也會逐漸降溫。

就像電影本身在探尋的“我是誰”的價值一樣,誰能保證自己沒有貪嗔癡的欲望呢?

與其引火上身當裁判,不如說說這事能被熱議背後的原因。

因爲,案例實在太多了!

幾乎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會涉及關于抄襲的質疑,就拿近期來舉例:《繁花》片頭曲、賈玲的春晚小品等都陷入這番批評。

先不說不公開的版權歸屬,抄襲是否影響作品表現、怎樣區分抄襲和致敬都具有極大的爭議性。

這也造成了大部分陷入“抄襲風波”的主角都像在投石問路;

要麽一點事沒有,要麽灰溜溜買版權發個文道歉完事,風險低低收益高成了常態。

在公關學和飯圈運營學雙碩士的團隊下,爭議大多都是無疾而終。

不管是投石還投降,站在受害者一方來說,都是成本大難度高;

最後就算熬贏了,作品紅利也消失。

《周處除三害》不會是最後一部“遇到難題”的電影,但大衆對“剽竊果實”的容忍度只會逐漸變低,直到有一部作品因抄襲而被獻祭。

在結果未定前,選擇支持弱勢一方,何嘗不是一種投石問路呢?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觀衆,自己用腳投票即可。

如果你覺得電影有吸引力,買票支持就是了,反之如果你認爲抄襲可恥,那你大可拒絕好評。

不管怎樣,電影的選擇權應該在你自己手中,而不是輸出價值的各類KOL那裏。

互聯網上數以萬計的內容轟炸,昨天可能大贊神片,明天又可能落井下石都是常態;

知道自己簡單的喜好比接受厚重的灌輸更重要。

爲什麽我要強調“自己選擇”?

因爲只有“猜不到選擇”的人多了,敢于發聲說自己被抄襲、自己沒有抄襲的聲音才會被放在燈光下討論。

尤其在答案並不明朗的現在,只有保證每一種聲音都可能有人支持和反對,那才能促進電影內容的發展。

有意思的是,錢導認爲《周處除三害》配不上“極惡”的稱號,我覺得他原作也配不上,因爲生活總比電影更能讀懂“極惡”

0 阅读:405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9:46

    周處比春節檔的那幾部電影好看多了

  • 2024-03-07 19:31

    抄襲風波再起,導演們的創意究竟是原創還是靈感碰撞

  • 2024-03-07 20:02

    《周處除三害》抄襲事件再度引發熱議,這樣的爭議對電影的口碑和票房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風生

簡介:隨風而生,隨心而說。一個不太合群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