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麥克阿瑟4:美國就沒打算守住菲律賓

巴巴維維 2024-04-29 10:02:19
【人物篇】麥克阿瑟4:美國就沒打算守住菲律賓

菲律賓群島由7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面積較大島嶼包括北部的呂宋島、南部的棉蘭老島和中部的薩馬島。群島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裏,比英國略大。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裏,陸地則以山地爲主,只有呂宋島中西部地區有一塊較大的平原,首都馬尼拉就坐落在這裏。

16世紀時,西班牙人征服了菲律賓群島。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菲律賓隨即宣布獨立。但美國人趕跑了西班牙人之後,又成了菲律賓第二批殖民者。

1935年,美國宣布菲律賓爲自治邦,曼努埃爾·奎松當選菲律賓曆史上首位總統。美國還承諾十年後允許菲律賓獨立。

美國對菲律賓的戰略定位是怎樣的?

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對手是日本,他們觊觎東南亞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尼)的石油資源,以及馬來半島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如果日本南下侵占荷屬東印度群島和馬來半島,那就必須首先占領菲律賓。這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保衛菲律賓的價值所在。

不過美國決策層很清醒,菲律賓根本無法防守,漫長的海岸線把菲律賓國土毫不遮掩地呈現給日本人,有限的道路也無法實施大規模機動,理智的做法是“固守待援”。

自三十年代開始,美國陸軍參謀部就開始制定太平洋防禦計劃,代號“彩虹”。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這項計劃總共更新了五版。其中代號“彩虹五號”的計劃中規定:“確保海上交通線;死守中途島、關島等要地;圍困加羅林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日本殖民地);菲律賓由陸軍保衛、海軍支援,但不增派部隊……”

從這份計劃看,美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固守菲律賓。

初到菲律賓時,麥克阿瑟向奎松提出了一份爲期十年、每年投入800萬美元國防預算的方案。這份方案計劃每年訓練出四萬民兵,到1946年時,菲律賓將擁有一支40萬人的陸軍和一定規模的海軍和空軍。

但菲律賓太窮,拿不出這麽大一筆錢。奎松下定最大的決心,也只能每年給麥克阿瑟拿出600萬美元。這樣一來,菲律賓的建軍計劃也減半,變成每年訓練2萬人。

至1940年底,麥克阿瑟爲菲律賓訓練出13.5萬民兵,空軍裝備100架陳舊的飛機和100名飛行員,海軍則只從英國和美國購入8艘魚雷快艇。

1940年7月,也就是法國戰敗後不久,日本出兵越南。美國試圖用貿易封鎖逼迫日本知難而退,隨後雙方在華盛頓舉行談判,試圖抓住“和平”的最後機會。不過美國方面對和談並不抱多大期望,軍中也一致認爲與日本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但美國軍方有一個重大的戰略誤判——日軍一旦南下,首先打擊的目標將是菲律賓或新加坡,然後是荷屬東印度群島和馬來亞。

1941年7月25日,陸軍部部長史汀生向羅斯福建議:“鑒于遠東的形勢,應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增強菲律賓島的防禦……目前最迫切的事情是動員菲律賓的軍隊進入戰爭狀態。”

7月26日,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簽署命令,決定在菲律賓組建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部,將麥克阿瑟重新征召現役,以中將軍銜擔任遠東陸軍司令。

命令下達後,羅斯福從應急資金中劃撥出1000萬美元,用作麥克阿瑟動員菲律賓軍事力量的資金。與此同時,大批武器裝備和部隊裝船運往菲律賓。馬歇爾還專門致電麥克阿瑟,承諾優先給菲律賓裝備340架新式轟炸機和130架新式戰鬥機。

至1941年9月,麥克阿瑟掌控的部隊共13.4萬人,其中美軍1.2萬人、菲正規軍1.2萬人,另有11萬民兵。布裏爾頓領導的空軍配備了35架B-17轟炸機、72架P-40戰鬥機,並節制菲軍全部空中力量。

麥克阿瑟把自己的司令部設在馬尼拉老城區的一座古老樓房裏。他給馬歇爾的回電稱“我向你保證,我很有信心成功地完成你交給的任務”。

不過麥克阿瑟心裏很清楚,如果日軍大舉進攻,他手上的這些部隊根本抵擋不住已經經曆4年戰爭的虎狼之師。菲律賓軍隊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除了第51步兵師,其余民兵部隊的戰鬥力很差,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只裝備了從美國購進的、一戰時使用的步槍。大炮只有幾門,另有108輛輕型坦克。

大戰在即,麥克阿瑟只能依靠這支力量。他將菲律賓劃分爲6個防區。北部包括北呂宋和南呂宋防區,這裏是遠東部隊防禦的重點;中部包括盧塞納(菲律賓東南)和中央島防區;此外還包括棉蘭老島防區和科雷希多島防區。

10月初,麥克阿瑟給陸軍部遞交了一份報告,要求提升菲律賓的防禦能力。該報告計劃在1942年前將菲律賓陸軍兵力擴大到20萬人,並要求從美國本土調來更多的部隊。他承諾,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他就有能力將日軍消滅在灘頭。在麥克阿瑟樂觀情緒的影響下,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于1941年11月初,同意向菲律賓增兵。

1941年12月8日淩晨3時40分(馬尼拉時間比夏威夷時間早18個小時,此時那裏是12月7日9時40分),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部參謀長理查德·薩瑟蘭給正在熟睡的麥克阿瑟打來電話,稱他在日本的廣播中聽到珍珠港被襲。

麥克阿瑟最初的反應是驚訝,就在他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處長傑羅准將也打來電話,告訴他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但他還無法統計太平洋艦隊的損失有多大。

當麥克阿瑟還在強調珍珠港的重要性時,傑羅提醒他說:“陸軍部認爲你那兒在不久將來也會遭到攻擊。”

麥克阿瑟這時冷靜了下來,然後他對傑羅說:“告訴參謀長,不用擔心,這裏沒有問題。”

放下電話後,麥克阿瑟立即驅車趕往遠東陸軍司令部。那裏現在已經人頭攢動,電話此起彼伏。5時,包括空軍在內的所有作戰單位都接到命令,進入了戒備狀態……

其實麥克阿瑟最初判斷日軍不會很快進攻菲律賓,他的部隊還有一段准備時間。至于理由就有些奇葩了,他和駐守在遠東的西方各國部隊普遍選擇相信這一點——長著羅圈腿、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怎麽可能是打得過白人。

最高長官的態度影響了部下的備戰情緒。空軍司令布裏爾頓手上有35架B-17轟炸機,分別部署在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機場和棉蘭老島上的德爾蒙特機場。當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布裏爾頓提出出動克拉克機場的18架B-17轟炸機轟炸日軍占領的“灣灣”,但參謀長薩瑟蘭轉達了麥克阿瑟的命令——不行。

布裏爾頓又提出,既然克拉克機場的飛機暫時沒有作戰任務,那就應該轉場到南面的棉蘭老島。這一次麥克阿瑟同意了。

5時30分,馬尼拉收到華盛頓的一封電報,正式授權他指揮所部對日軍作戰。

7時15分,空軍雷達站在屏幕上發現了一批目標正向菲律賓逼近。布裏爾頓趕緊命令36架戰鬥機和18架轟炸機起飛。

9時,32架日軍轟炸機對呂宋島另兩處機場實施轟炸。

12時,美軍飛機陸續返回基地補充燃料,飛行員們也回到飯廳吃飯。官兵們的氣氛很高漲,大家有說有笑,認爲日本人不敢到克拉克機場上空與美軍交戰。

這時日軍192架飛機突然出現在克拉克機場上空,機場雷達站剛發出警報,炸彈就落在飛行跑道上,三架B-17轟炸機頃刻間就淹沒在高爆炸彈引發的大火中。

地面防空部隊是來自美國本土的國民警衛隊,他們當時正守在37毫米高射炮旁吃飯。有人看到了天上的飛機,然後又發現成片的東西落了下來。士兵們一開始沒有意識到那些是炸彈,還有人嘟囔著“他們扔錫箔幹什麽?”很顯然,這些人仍然以爲空軍在進行演習。

空襲一直持續到下午1時37分。當第三批日軍飛機飛走後,克拉克機場完全籠罩在火海中。飛機幾乎全部在地面被擊毀,殘存的幾架飛機被轉移到棉蘭老島。至此,美國駐遠東的空軍已經損失了一半兵力。

戰前麥克阿瑟爲守住菲律賓並消滅日軍于灘頭設定了三個必要條件。其一是擁有空中優勢;其二是地面部隊具備強大的機動能力;其三是太平洋艦隊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援。

現如今,第一點和第三點都不存在了,而第二點就從來沒有存在過。

12月10日清晨,日軍6艘運兵船在1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和3艘掃雷艦的護送下在呂宋島北部登陸。

由于天氣晴朗,美軍飛機覓得了絕佳戰機。日軍1艘掃雷艦和3艘運兵船被擊毀,只得放棄了登陸計劃。

12月12日,日軍在呂宋島南部的萊加斯皮實施登陸,結果仍然被擊退。

從12月8日至15日,日軍總計向菲律賓發動了14次空襲,並伴隨多次小規模登陸,其中一次的登陸地點是呂宋島西北部的林加延灣,但都沒有得逞。

12月21日黃昏,美國亞洲艦隊潛艇“鲠魚”號在距離呂宋島林加延灣75公裏處發現一支由70多艘運兵船和護航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鲠魚”號立即將警報發給艦隊司令部和遠東司令部。

此時麥克阿瑟手上還有十幾架B-17轟炸機,完全可以對日軍艦隊發動一次打擊。但令人費解的是他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12月22日淩晨,日軍艦隊出現在林加延灣海面。

指揮這次登陸行動的是日本陸軍第14軍司令本間雅晴。70多艘運兵船上搭載的是第14軍所屬的第42師團。

淩晨2時,首批登陸部隊(2個步兵大隊和1個炮兵大隊)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搶灘登陸。由于海面風浪太大,很多日軍登陸船都在行進途中被打翻。

岸上守軍是一支混編的部隊,包括菲律賓民兵、騎兵。他們裝備的是老式的恩菲爾德步槍(谷子地口中的“英七七”),平日的訓練水平極差。當日本人沖上岸後,美軍指揮官溫賴特就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大部分士兵都丟下手裏的武器逃跑了,只有全部是青年組成的菲律賓第26騎兵團仍然在堅守陣地。但他們很快就被潮水般的日軍擊退。

12月23日,日軍重型裝備陸續上岸。傍晚時分,第42師團步兵和坦克開始沿著3號公路向馬尼拉進軍。

麥克阿瑟在這一天來到溫賴特的前線指揮部,後者向他一通抱怨——部隊無法機動、缺乏訓練、缺乏裝備。他要求把島上唯一的美軍師調給他,向當面日軍發起反擊,但麥克阿瑟沒有同意。

在趕回馬尼拉的路上,麥克阿瑟又收到一條壞消息——約7000日軍剛剛在呂宋島東部的拉蒙灣登陸,那裏距離馬尼拉更近。

日軍的企圖已經很明顯,兩支部隊分別在呂宋島西北的林加延灣和東部的拉蒙灣登陸,以鉗形攻勢意圖將美菲聯軍合圍在馬尼拉,或者逼迫麥克阿瑟在馬尼拉以北的平原地帶決戰。

麥克阿瑟手上有兩支戰鬥不俗的部隊,分別是美國師和菲律賓第51步兵師。其余的民兵師根本無法抵抗日軍的進攻。他致電馬歇爾,要求給他派來更多的飛機,他還一改以往的樂觀情緒,警告華盛頓:除非援軍到達,否則整個西太平洋將會陷落。

12月24日,麥克阿瑟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司令部于晚間撤到科雷希多島,南呂宋島的兩個菲律賓民兵師撤往巴丹;菲軍第51師在馬尼拉以東堅守防線,遲滯日軍向馬尼拉推進。

當天晚上,菲律賓總統奎松帶領其他政府官員和他們的家屬與麥克阿瑟的家人會合(1937年,麥克阿瑟與第二任妻子結婚,並育有一子),然後衆人乘坐汽船前往科雷希多島。

12月26日,麥克阿瑟發出公告,宣布馬尼拉爲不設防城市。

各路部隊也接到撤往巴丹半島的命令。北呂宋島防區指揮官溫賴特構築了5道臨時防線,在撤退沿途炸毀184座橋梁。南呂宋防區指揮官帕克指揮的1.8萬菲軍得到溫賴特的屏護最先進入巴丹半島。

麥克阿瑟手中有一支裝甲部隊,擔任整個戰場的機動任務。部署在菲律賓中部和南部的各部也陸續抵達馬尼拉,然後撤往巴丹。連接巴丹和馬尼拉的三條公路很快就擠滿了卡車、炮車以及各種小轎車和牛車。

美菲聯軍主動放棄馬尼拉出乎日軍的意料。本間雅晴事前沒有想過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他竟然沒動用手上的航空兵打擊擁擠在公路上的撤退隊伍。

1942年1月1日,溫賴特下令炸毀連接巴丹半島對外連接的最後一座橋梁。美菲聯軍在過去幾天共從呂宋島撤出了8萬部隊和2.6萬菲律賓難民。

對于他們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

2 阅读:68

巴巴維維

簡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