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兩場閃電戰,俄格戰爭如何影響世界格局?

聰征說社會 2024-05-10 13:07:16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如期舉行,這場全人類的盛會所代表的是人類的和平願景。但是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同時,遠在高加索地區,一場戰爭卻悄然發生。這場戰爭就是俄格戰爭,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獨聯體國家間的首場熱戰,也是美俄冷戰結束後的首次直接對抗。

與俄烏沖突不同的是,俄格戰爭僅僅只持續了五天時間,但是這場戰爭卻深刻的影響了此後的世界格局...

(俄格戰爭)

一、代號:“強制和平”

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俄羅斯帝國就已經占領了一個完整的高加索地區。只不過在當時,外高加索地區並非只有格魯吉亞,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這三個國家,還有一個名叫奧賽梯的國家。

1774年,奧賽梯便以一個完整的國家形式被並入了俄羅斯帝國。但是在蘇聯時期,由于蘇聯當局粗暴的民族劃分形式,奧賽梯便被一分爲二。北奧塞梯被並入俄羅斯聯邦,南奧塞梯則被交給了格魯吉亞。奧賽梯就此被一分爲二,這也爲日後的俄格沖突埋下了隱患。

1991年蘇聯解體,格魯吉亞是獨聯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參加解體談判的國家,從這裏也能看出格魯吉亞這個國家多少還是有些“叛逆”。而在次年的1992年,格魯吉亞境內的南奧塞梯便公投獨立,並且要求與北奧塞梯合並,也就是事實上並入俄羅斯。

(薩加什維利)

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的主要居民爲俄羅斯族,這也是經典的前蘇聯地區民族沖突形式。而格魯吉亞獨立以後,就立刻奉行親西方政策,所以這兩地的民衆不滿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隨後引發的就是大規模軍事沖突,最終在格魯吉亞,俄羅斯以及南北奧賽梯四方會談之後。

決定由俄羅斯,格魯吉亞以及南奧塞梯三方組建維和部隊,共同維持南奧塞梯的安全,南奧塞梯在事實上被半獨立化了。這種微妙的平衡一直持續到了2004年,這一年格魯吉亞親西方領導人薩加什維利上台,其開始大力推動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事實上,格魯吉亞也是北約東擴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爲這樣可以在南方圍堵俄羅斯。2005年和2007年,格魯吉亞先後撤銷了俄羅斯在其境內的全部軍事基地。俄羅斯險些對其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但是在北約的巨大壓力下,最終動武的計劃均被叫停。

(戰爭)

但是這反而刺激了薩加什維利的軍事冒險傾向,他認爲在北約的支持下,即便格魯吉亞動用武力解決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俄羅斯其實也不敢對格魯吉亞動武。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地面部隊向南奧塞梯發動大規模進攻,12個小時後南奧塞梯大部分地區被格魯吉亞控制。

8月8日下午14時,格魯吉亞地面部隊開始進攻俄羅斯維和部隊,這無疑等同于對俄羅斯宣戰。8月8日下午5點,俄羅斯第58集團軍作爲先頭部隊通過羅格斯隧道強行進入南奧塞梯,俄格雙方圍繞著地區首府茨欣瓦利市展開激戰。

24小時後,茨欣瓦利市被俄軍占領。同日,9000俄軍登陸阿布哈茲,格魯吉亞在巨大的軍事壓力下被迫請求停火。俄軍並未理會停火請求,繼續占領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全境,並且對格魯吉亞的交通樞紐,輸油管道,工業基地以及主要港口展開轟炸。

(戰爭)

8月13日淩晨,法國總統薩科齊連夜飛抵莫斯科,與梅德韋傑夫緊急討論停火事宜,並且最終作爲第三方調停俄格。這無疑市薩科齊個人的巨大成功,但是卻是北約作爲一個整體組織的巨大失敗。

而這場僅僅持續了5天,甚至沒有什麽懸念可言的“五日戰爭”,卻深刻的影響到了俄美關系,俄歐關系,俄中關系,美歐關系以及中美關系,甚至間接的導致了俄烏沖突的爆發...

二、在東方

俄格沖突無疑加劇了獨聯體組織的分裂,獨聯體中的很多國家都和俄羅斯有著類似的領土爭端,但是俄羅斯的武力脅迫無疑加劇了這些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這也使得俄羅斯嘗試統一獨聯體市場的努力最終淪爲泡影,這種軍事脅迫其實並不體現在俄格之間。

(戰爭)

而是體現在俄烏之間,在俄格沖突于2008年7月開始激化之後,同樣有著親美立場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明確支持格魯吉亞的薩加什維利,同時烏克蘭也開始申請加入北約。這也導致俄烏關系急速惡化,俄羅斯開始直接對烏克蘭展開對抗。

雙方在黑海海域互搞軍事演習,尤先科在國內俄族的強烈反對下廣受批評。這最終導致亞努科維奇于2010年當選,其在法律形式上禁止了烏克蘭加入北約。這種行爲同樣引起了國內親西方民衆的強烈不滿,俄族民衆和親西方烏族民衆開始對抗,這也爲2014年的橙色革命埋下了伏筆。

俄格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式開始了對俄羅斯的系統性制裁,這使得俄羅斯別無選擇,只得開始向中國靠攏。在俄格戰爭之前,俄羅斯國內甚至部分俄羅斯官方人員都持有一種論調:

(梅德韋傑夫)

“中俄在曆史上長期處于敵對狀態,在至少一百年的時間中,俄羅斯才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今天中俄靠攏出于客觀需要,但是這樣的客觀需求,在明天依舊還會存在嗎?”在俄格戰爭結束之後,這種論調在俄國內依舊存在,只是中俄雙方的靠攏已成定局。

但是俄格戰爭以及由此衍生的“俄羅斯21世紀新型擴張手法”,也爲中俄關系留下了一抹無法被抹去的陰霾。因爲中國是斷然不可能承認,公投獨立以及公投加入其他國家的這種分離形式的,畢竟同樣的手段也能夠被用于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乃至西藏自治區。

但是這在很多俄羅斯民衆乃至俄羅斯精英看來,就是中國對俄羅斯支持的不徹底,而支持不徹底就是徹底不支持,這一點同樣也體現在了今天的俄烏沖突上。中俄今天看似親密無間的關系,並不是說俄羅斯人對我們不會不滿,而是因爲客觀需求導致他們不敢表現出來。

(俄羅斯與西方)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俄格戰爭期間就已經有所表現,這是中俄關系邁不過去的一個坎。俄格戰爭之後,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公開宣稱:“俄羅斯絕無可能接受由一國決定的世界格局,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不行。”

這句話落地之後,俄美直接對抗的時代到來了。在俄格戰爭之前,美國對俄采取的態度是遏制,打壓以及擠壓戰略空間,總體態度消極。但是在俄格戰爭之後,美國對中亞,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等國頻頻使用“顔色革命”,俄美對抗的總體態勢開始升級。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俄美沖突給予了中國大力發展的機會,美國對華態度依舊整體保持平穩。直到奧巴馬的第二任期,美國才開始提出“重返亞太”的整體戰略,但是四年的時間已經給予了中國充足的發展時間和機遇。

(薩科齊)

三、在西方

俄格戰爭之後,“北約是否應當繼續存在”的論調在歐洲大行其道,畢竟在歐洲人看來,終結俄格戰爭的並非美國或者北約,而是法國總統薩科齊。薩科齊在俄格戰爭中收獲了足夠的政治聲望,法國和歐盟也借此得到了足夠的政治地位。

在此之後,北約對于歐洲的約束力顯著下降,美國開始被迫對歐“松綁”。以德法爲主導力量的歐盟,開始在世界上掌握一定的話語權,並且逐漸有著成爲世界“第四極”的趨勢。爲此美國甚至不得不采取一些“下策”,例如策動英國脫歐,和對法直接貿易對抗。

這種行爲,無疑不是在傷害歐洲人民的對美情感,但是卻有效的組織了北約作爲一個整體組織的崩盤。這些手段使得北約的問題一直被拖到了2014年,即橙色革命以及克裏米亞危機的爆發。

(失敗的馬克龍調停)

克裏米亞危機和隨後的烏克蘭內戰,重新喚起了歐洲人心中的不安全感,北約的作用再次被體現了出來。但是接近十年的烏克蘭內戰,似乎永遠也看不到盡頭,老歐洲已經開始對此産生厭倦。就在這個時候,俄烏沖突再次爆發,北約問題不僅被穩定,甚至就此煥發“第二春”。

但是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初,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是選擇嘗試了薩科齊的老路,希望前往莫斯科調停俄烏。只是如今的形勢已經不一樣了,馬克龍的莫斯科之行無功而返,法國的國際地位也就此一落千丈。美歐關系,似乎再次走到了老路上。

對于歐洲而言,如何看待俄格戰爭後的俄羅斯是很複雜的。俄格戰爭本身加劇了歐盟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但是俄格戰爭後北約的衰弱,卻客觀緩和了俄歐關系。2008年-2022年,歐盟一直都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克裏米亞危機甚至都無法對其産生太大的影響。

(新聞圖片)

俄歐從2008年開始,便進入了一種在對抗中尋找合作的奇怪形態。如果說俄格戰爭將中俄關系拉上了快車道,那麽俄格戰爭同樣也使得俄歐關系從原本的逐漸緩和,徹底進入了不可避免的逐漸對抗。

雖然俄格戰爭後,俄歐貿易有所提升,但是這是出于一種客觀需求。從心理上到意識形態上,歐洲再無接納俄羅斯的可能性,雙方的對抗不可避免。

(俄羅斯)

參考資料

周一,尹斐斐.俄格戰爭:一場新樣式的"強制和平戰役"[J].軍事文摘, 2017(17):4.

郝桂菊.俄格軍事沖突對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10.

吳小朋.俄格沖突的原因和影響探析[D].新疆大學[2024-05-07].

0 阅读:4

聰征說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