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折服強敵百余年,冊封玉帝,遠勝唐太宗、明成祖的絕世仁君!

史魔南歌子 2024-04-30 11:49:31

說起華夏曆史上的“仁義”之君,也就是不愛打仗,或不擅長交戰,卻還能將江山社稷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抵禦外侮的同時,還能手創治世的明君,除上古堯舜和周文王外,秦漢至明清有幾何呢?屈指數來,以個人威德和實際功績而論,也只有漢文帝劉恒、宋真宗趙恒這兩位了。

或許有同樣愛好曆史的朋友會表示不服,他們或許要拿出漢宣帝劉詢、漢章帝劉炟、唐高宗李治,還有甚至被當世與後世之人公認的“仁君”宋仁宗等等來說,特別是這四位帝王給後人的印象都是“溫仁愛民”之君。可大家有沒有想到,“敢犯強漢,雖遠必誅”這句震古爍今的豪言恰恰出在漢宣帝時期,宣帝時大漢的軍功才達到了巅峰,使得匈奴幾乎絕迹于漠北,這說明漢宣帝依仗還是大漢強大的武力嘛!

這又怎能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仁君”呢?再看漢章帝,史書上都說他是一個溫良長者,可他也算不上是個高超仁君,橫掃北匈奴,登燕然山勒石紀功,與衛青、霍去病“封狼居胥”齊名的大將軍窦憲就是漢章帝一手栽培起來的。

再看唐高宗,人們都說他怕大臣,怕老婆,總給人仁懦不堪的印象,可唐高宗在位期間,名將輩出,還完成了他的父皇唐太宗李世民沒有完成的遺願,掃平了頑敵高麗,最後還成就了自古帝王達到巅峰的封禅之典,這可不是一介仁懦之君能夠做到的啊!

最後再看被稱作“爲人君者,止于仁”的宋仁宗,一般人們都說宋仁宗是“仁君”中的天花板,由于宋仁宗的仁義,就連遼國皇帝都贊歎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可與西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役,宋夏雙方折損了多少將士的性命呢?蓋當此時,其仁何在?這時候遼國不也想趁北宋虛弱,蠢蠢欲動麽?

宋仁宗是怎麽做的,毫無“技術含量”的操作,直接砸錢息事,來了個“慶功增幣”,遼國不費一兵一卒,每年就能從宋朝獲取二十萬兩白銀的歲幣,比起宋仁宗其父宋真宗趙恒拼死拼活,親冒疾矢,禦駕親征才壓服遼邦,接受了三十萬兩歲幣的退兵議和之籌碼,真是太讓人感到不堪了,白花花的民脂民膏,不曾一戰,拱手送敵,說送就送,真是屈辱至極!

難怪後來其孫宋神宗趙顼禦侮失利,會痛哭于朝堂。而宋夏之間,也付出了每年二十五萬五千兩白銀的代價才換來了間歇性的和平,若說宋仁宗之仁,那是仁慈有余,而仁義不足啊!如果不是其父宋真宗的打下的雄厚基礎,恐怕他這個“仁宗”在位當國實在是夠嗆!多少次,西夏向遼國請兵共伐北宋,遼國都是被宋真宗既定的“盟約”所扼制住,才無法揮師南下,哪裏是仁宗一紙飛白書就能喝退北虜強敵的呢!

至于與宋真宗同名爲“恒”的漢文帝劉恒,面對令人恐懼的匈奴冒頓單于和老奸巨猾的南越王趙佗,漢文帝居然沒有征調一騎一卒,僅憑兩封書信就把南北兩大敵收拾得服服帖帖,更是讓不可一世,一度輕蔑漢文帝,妄自稱帝的南越王趙佗痛哭流涕,自降帝號,甘願稱臣,這樣的仁君,誰能敵之?而對于宋真宗趙恒,曆來世人都低估了他的“仁德”,總是拿澶淵之盟的屈辱和封禅大典荒誕奢靡來诟病其人,如果澶淵之盟真的屈辱不堪,爲什麽宋朝的後世之君竟沒有一人像唐高宗李治那樣爲先帝一雪前恥呢?

澶淵之盟對于兩個同樣強盛的帝國,如何和平並立,開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模式,在宋朝之前沒有過,在宋朝之後也再不複存在,宋真宗此舉不可不謂是一大創舉!且三十萬歲幣,也不是白給的,這是在北宋強大的武力作爲後盾,才迫使遼國接受的,史書不也記載宋真宗當時也害怕遼國獅子大開口麽?

爲什麽遼國沒有漫天叫價呢?那是因爲宋真宗並非文弱之君,他對騎射並不亞于宋太祖、宋太宗,他手下的威虜軍鐵騎就像明朝的關甯鐵騎一樣,讓遼人聞風喪膽,聰明的遼國承天蕭太後才不會拼了命地和北宋死磕,大家見好就收,和平相處百余年豈不妙哉!至于宋仁宗在位時的四十余年不識兵革,實際都是宋真宗訂盟的結果。宋仁宗想在小小西夏身上複制其父的功業,都不能成功,父子二人之高下豈不立見乎?

而真宗的“天書封禅”,一直倍受世人唾罵爲浪費和愚昧,認爲這是他自欺欺人,讓天下人當成笑柄。可你如果讀過史書,就會發現宋真宗一做皇帝就禁毀這些怪力亂神的把戲,他基本是不信“天書、天命”之說的,那到後來爲什麽要花這麽大的人力物力去封禅呢?甚至有人還說,他搞得後來的皇帝都以封禅爲恥,再也不去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看到,宋真宗封禅的第二年,他那強悍的“叔母”遼國蕭太後就去世了,終年五十七歲,要知道遼國帝王其實比宋朝皇帝還喜歡祭天祭祀這一套,甚至他們對外都以華夏正朔自居,所以如今西方很多國家還把中國譯爲“契丹”,可見遼國的文化輸出和軟實力是不容小觑的。

作爲同樣的大國天子宋真宗趙恒該怎麽辦呢?戰場的厮殺,雙方在澶州已經畫上了句號,爲了在天下四海之人面前勘定正朔,重振中原王朝的威名,只有拿出中原王朝帝王的巅峰之作“封禅大典”了,你遼國所謂祭祀“神山”木葉山再怎樣折騰,也無法“四海獨尊”的岱嶽一較高下的吧?你遼國總不能把泰山搬到塞外去的吧?就這樣才有了這場封禅大典,可封禅的實際操作人宰相王欽若、丁謂等人,確實搞出了許多荒誕不經之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不能讓趙恒自己把所有的細枝末節都做到位吧!

宋真宗在位二十六年,他的功業其實完全不亞于在位二十三的漢文帝劉恒,在位二十三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二年的明成祖朱棣,他是實實在在做到了能動武而不動武,以仁德制敵,以仁德服人,有人可能會說李世民、朱棣都是靠武力打下了巨大的疆土,趙恒卻沒有!那我們要看到在宋真宗手裏,遼宋成爲一家,就像趙恒說的:“均吾民也!”這可是沒有費多少兵戈就做到的,反觀唐太宗、明成祖,使多少枯骨填溝壑,才成就了他們的帝王功業!從這一點看,他們能和宋真宗相比嗎?

接下來,還是由小編爲看官們細細掰扯一下宋真宗跌宕起伏的一生吧!看看他當不當了這“仁君”二字。宋真宗趙恒,他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他的親媽媽是趙光義的元德皇後李氏,在他二伯宋太祖趙匡胤的乾德六年(大伯趙匡濟早夭折),十二月二日,趙恒出生于大宋京師汴梁開封晉王府第,他幼年之時就非常英武睿智,儀表非常帥氣,讓人感到驚異,他與趙家宗室諸王在一起玩耍,就非常喜歡排兵布陣的樣子,並然還自稱天下兵馬大元帥。

二伯宋太祖見了非常喜愛,就強行將他抱養在宮中,親自培育,趙恒曾經私自登上萬歲殿,坐在二伯的禦榻龍椅之上,宋太祖見了大爲驚奇,就撫摸著他的頭問道:“侄兒,你覺得天子好做嗎?”趙恒居然冷笑道:“沒有什麽好做,不好做的,僅由天命罷了,上天要你做皇帝,你不做也沒辦法,上天不叫你做,你想也沒有用!”宋太祖聽了大爲詫異,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中,並且口中念叨“由天命耳!”這話當時就被從旁記錄起居的史官給記了下來,後世才知道有這麽一回事。

趙恒到了上學念書的年紀,很快就學會了儒家的四書五經,並且都是一覽成誦,過目不忘,起初他的名字叫作趙德昌,和他的堂哥趙德昭(太祖次子)、趙德芳(太祖第四子秦王,也就傳說中的八賢王)屬于同一輩人。後來他親爸爸晉王趙光義“兄終弟及”登上帝位,改元“太平興國”,到太平興國八年的時候,趙德昌才被授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位,相當于副宰相的級別,那一年他才十六歲,並且還被首次封王,封爲了韓王,封地有可能就在汴京的附近的鄭州,這一年他又被宋太宗趙光義改名叫趙元休,這是爲了擺脫太祖之子“德”字輩的影響。

到了端拱元年,趙元休又被封爲襄王,再次被改名爲趙元侃,這一下子就被他爸爸改名改了兩次,到了淳化五年九月,趙元侃又被進封爲壽王,同時加授檢校太傅之職,同時又兼任了開封府尹,在北宋王朝親王兼任開封府尹,就相當于要做儲君了,宋太宗趙光義就是從開封府尹的位子上走向龍椅的。到了至道元年八月,宋太宗冊立壽王李元侃爲皇太子,並將他的名字最後改成了趙恒,然後依舊讓他管理開封府的事務,由于北宋王朝有一個規矩,皇太子上朝時的殿廬帷幄應該擺在宰相的座次之上,宮中的宦官和群臣府僚都應該對他稱臣,這把趙恒嚇得趕緊將他們的拜禮全都推讓不受。

趙恒見到自己太子賓客李至、李沆,都要先向他們作揖行禮,他們進門就親自去迎接,他們出門就親自降階送他們外出,而對于開封府的事務,他也沒有因爲做了太子就松懈起來,他反而更加留心獄訟之事,對案件裁決之輕重,沒有一樣不使得人們惬意稱快的,所以整個京師的牢獄多次被他清空,宋太宗知道後,多次下诏對他進行了嘉獎和贊美。

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奉遺制即大宋皇帝位于太宗的靈柩之前。夏四月,群臣強行請求宋真宗趙恒奪情理事,他們上表上了三次,趙恒才答應在守孝間開始辦公。趙恒開始在崇正殿西序接見群臣,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呂端被晉升爲了右仆射,皇弟越王趙元份被進封爲雍親王,吳王趙元傑被進封爲了兖親王,並兼中書令。徐國公趙元偓則進封爲彭志願郡王,泾國公趙元偁進封爲安定君王,並且都兼任平章事,相當于副宰相。

趙元俨爲曹國公,這位王子是宋太宗的第八子,也是另一說法中的“八賢王”,元俨在當時被稱“八大王”,後來被封爲泾王,而秦王趙德芳其實很早就去世了,所以說八賢王最佳的人選,應該還是這位趙元俨,他活到了宋仁宗時期,又被改封爲荊王,六十歲薨逝,還被追贈爲天策上將軍,這個天策上將就是大唐秦王李世民曾經獲得過的殊榮,見趙元俨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高。還有就是趙恒的侄子阆州觀察使趙惟吉被任命爲武信軍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傅潛、殿前都指揮使王超、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繼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都晉升爲諸軍節度使。

驸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鹹信都被任命爲了節度使。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趙镕加授南院使,左丞李至、禮部侍郎李沆一並晉升爲參知正事。還有就是靜海軍節度使、交阯郡王黎桓被加授爲侍中大臣,又進封爲南平王。五月,宋真宗又下诏求天下臣民對他說直言,又命宰臣們商議怎樣才能使大宋農業豐收和府庫錢財充盈之術,也就是所謂的“豐盈之術”。他又以鎮安軍節度使李繼隆爲同平章事,封他的姐姐、秦國、晉國二公主並爲大宋長公主,齊國公主改封建爲許國長公主,妹妹宣慈、賢懿、壽昌、萬壽四位公主並爲長公主,然後又冊立自己的秦國夫人郭氏爲皇後。

六月,宋真宗拿出先帝太宗的墨迹賜予天下名山,他又追封了自己的四叔涪王趙廷美爲西京洛陽留守兼中書令、秦王,又追贈堂兄魏王趙德昭爲太傅、岐王趙德芳爲太保。然後他又下诏要罷除了全天下進獻的祥瑞,又恢複了已經發瘋的親大哥趙元佐爲楚王。秋七月,趙恒又下诏命天下諸路轉運使輪番進入京師,向他們咨訪民間之事。他又下诏尋訪孔子的嫡孫後裔。八月,宋真宗罷除天下鹽井役,不准官府奴役百姓往偏遠之地鑿井産鹽。他又任命鎮海軍節度使曹彬爲樞密使,總管天下兵馬。

冬十月,西夏王李繼遷出兵入寇大宋靈州,趙恒對其不予理睬。十一月,趙恒親自對禁軍進行了校閱,選出了騎射超群的武士當中精銳者十人進行了升遷。十二月,趙恒下诏天下諸路轉運使督促地方百姓積極務農,然後又給西夏王李繼遷賜名爲趙保吉,將他從銀州觀察使晉升爲大宋定難軍節度使。

鹹平元年春正月,趙恒下诏改元,他又征召學官崔頤正來給他講《尚書》,又命宰臣們選出精通儒家經術之人前來朝廷講學。二月,呂端等大臣對趙恒說彗星,也就是俗稱的掃帚星出現了齊魯之地,趙恒冷笑道:“寡人以天下爲憂,你們不要再把個別地方的無稽之事來煩擾寡人!”接著他又下诏求天下直言,他又下诏命天下所有牢獄中的老幼疾病之人,只要是流放之徒都聽憑他們的家人拿錢來贖,然後杖責之後就釋放回家,不久之後彗星的流言就不再興起了。

三月,李繼遷不想再搞事了,對大宋自稱臣子趙保吉,決定歸順宋朝。趙恒遣使曉谕陝西官府,將綏、銀兩州的西夏流民放回老家,並一家給一斛米糧。夏四月,李繼遷派他的弟弟李繼瑗入朝謝恩。六月,趙恒又因爲旱災,免去了開封周邊二十五州的田租。秋七月,趙恒又下诏命沿淮諸州官府收葬各地無主遺骸。八月,趙恒又巡幸宗室諸王府邸。趙恒又賜給終南山的隱士米糧和錢帛,以彰顯他的禮賢之志,他又封開國老臣左衛上將軍張永德爲太子太師。這個張永德還是周世宗柴榮的妹夫,當年“點檢做天子”的傳言,一開始說的就是張永德,而不是趙匡胤。

冬十月,趙恒任命呂端爲太子太保。十二月,溪峒、吐蕃諸部,勒浪十六府大首領,甘州回鹘,西南蕃黎州山後蠻部都跑來向宋真宗朝貢,定州歉收,趙恒遣使對當地軍民進行赈恤,並且免除了當年的租賦。鹹平二年二月,趙恒將開國老臣趙普的神位放進太祖廟庭進行配享。八月,趙恒在汴梁東北郊大閱禁軍,然後又將曹彬、薛居正、潘美、石熙載這幾位開國老臣的神位放進了宋太宗廟庭進行配享。

九月,趙恒召集宗室子弟在皇宮後苑進行宴飲,然後又安排了射箭比賽。不久,鎮、定二州都部署大敗遼兵于廉良路。冬十月,宜州官府捉來溪峒蠻部酋長三十余人送到了宮門口,宋真宗下诏赦免他們的罪行,並將他們全部釋放遣還。趙恒又釋放了澧州蠻部地界的流民回家安居,他又在福建路設立了赈濟災民的惠民倉。十一月,趙恒下诏命親王擔任了地方大都督或節度使者不可以再兼任都督府長史或節鎮長史。很快他又巡幸至河北,他的每次吃喝和住宿全都用宮中的錢帛,沒有波及地方州縣。不久,趙恒又跑到近郊狩獵。十二月,趙恒從京師北上,先來到了陳橋驿,然後駐紮于澶州,這時冀州守將來報說他們大敗遼兵于城南,斬殺了一千余人,奪走了契丹馬一百余匹。

趙恒大爲高興,然後在行宮設宴招待群臣,接著他又以王超爲先鋒大將,又親自畫了一張對敵陣圖給諸位將帥,命他們按圖破敵。不久,趙恒來到了大名府,他還親自穿上铠甲進入中軍,當時遼軍攻擊了威虜軍,很快就被威虜軍擊敗,遼軍酋帥也被斬殺。這時地方州府又說自己的官軍殺入了遼國的五合川,攻拔了黃太尉砦這個地方,並殲滅了當地的遼軍,焚燒了他們的車帳,獲取牛馬萬計。趙恒非常高興,立馬召見了大名府的父老鄉親,對他們進行了慰勞和賞賜。

鹹平三年二月,趙恒任命王旦爲給事中,同時掌管樞密院事。夏四月,呂端薨逝。鹹平四年,西夏李繼遷又開始作亂,趙恒經常跑到趙元份王府探病,他又任命王欽若爲左谏議大夫、參知正事。六月,趙恒裁減了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余人。他又畫出了陣圖交給宰相,命宰相督促邊關將士操練兵馬,以備北面遼國。九月,李繼遷攻陷了清遠軍。冬十月,宋將曹璨帶著蕃軍在唐龍鎮劫走了李繼遷的辎重。沒過多久,宋將張斌又在長城口大破遼軍。

鹹平五年春正月,李繼遷部下臥浪己等向北宋投降,宋真宗立馬給他們安排了田宅。二月,趙恒下诏要給邊關疾病和戰死的將士家屬送去春冬之衣。三月,李繼遷攻陷了靈州,知州裴濟戰死。夏四月,趙恒恢複了與遼國的雄州貿易場,也就是榷場。五月,榮州知州褚德臻因爲盜取官銀,被趙恒斬首棄市。這個月,代州進士李光輔善于擊劍,他跑到皇宮來見皇帝,趙恒對大臣們說道:“寡人如此獎勵他,重用了他,天下人都要追捧劍俠了!”于是將他遣還老家。不久,他又可憐宮中宦官,下诏允許內侍宦官可以領養一個義子。他又多次免去天下各地拖欠的租賦。

六月,不肯做趙保吉的李繼遷又圍攻麟州,曹彬的長子曹璨請求朝廷派出援兵,趙恒立馬下诏征調並、代、石、隰四州官軍前往西北馳援。秋七月,遼國大林砦使王昭敏帶兵來投降北宋。八月,群臣三次上表請求給趙恒上尊號,趙恒全都冷笑著婉拒了,這時沙州守將曹宗壽遣使入貢,趙恒任命他爲大宋歸義軍節度使,就是希望他學習晚唐忠于大唐的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鹹平六年,屯田員外郎盛梁因爲收受賄賂做了枉法之事,趙恒將他流放到了海南崖州。

四月,李繼遷入寇洪德砦,遼國又侵入望都縣,宋將王繼忠陷于敵陣,急得趙恒立馬派出河東廣銳軍前往馳援。五月,趙恒又下诏命有司官員將望都之戰陣亡的將士子孫都記錄下來,而當時鎮州副都部署李福因爲在望都之戰中,臨陣退卻,趙恒將他削籍流放封州,不久京師發生了瘟疫,趙恒立馬命內侍宦官給汴梁百姓賜藥。六月,趙恒又下诏命有司將流放到嶺南的囚徒而病死者,全都要給錢讓他們歸葬老家。不久豐州諸部兵馬渡過黃河大敗李繼遷。趙恒任命寇准爲三司使,也就是掌管鹽鐵、度支和戶部。

九月,趙恒任命呂蒙正爲太子太師,封萊國公。十一月,由于當時天氣苦寒,趙恒令天下諸路兵馬暫停勞役。十二月,李繼遷攻入西涼府,知府丁維清戰死。趙恒立馬任命李繼隆爲山南東道節度使。景德元年春正月,趙恒下诏將民間天象器物,谶言禁書全部收繳,由有司焚毀,藏匿不言者斬首。二月,吐蕃首領潘羅支集合六谷部兵馬攻擊李繼遷,並將他擊敗,李繼遷身負箭傷,傷重而死。潘羅支遣使向大宋獻捷。

三月,威虜軍大破遼兵于城口,追殺過了陽山,斬獲甚衆。六月,李繼遷的堂哥李繼捧,也就是被賜宋名的趙保忠薨逝。八月,趙恒任命畢士安、寇准爲平章事。九月,趙恒不再將尚方寶劍賜給宦官監軍,而是將尚方劍交給軍中主將。不久,趙恒召集正副宰相們,商議禦駕親征遼國,這時遼國大將耶律吳欲來投降。閏九月,趙恒下诏命河北吏民踴躍斬殺遼人,並懸以重賞。這個月,北平砦守軍和威虜軍合兵大破遼軍。

趙恒任命副宰相王欽若爲判天雄軍府兼都部署,在前線對付遼軍,遼國統軍撻覽率衆進攻威虜軍、順安軍,宋軍三路出擊將他擊敗,斬殺了他的偏將,獲得了遼軍的辎重。遼軍又攻北平砦和保州,結果又被宋兵所敗,撻覽和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及其母承天蕭太後率衆攻打定州,宋兵拒于唐河。遼兵駐營于陽城澱,派出王繼忠投書于莫州石普想要講和。高繼勳率兵擊敗遼軍數萬鐵騎于岢岚軍。冬十月,趙恒又下诏修葺曆代聖賢陵墓。

十一月,遼軍攻打瀛州,知州李延渥率兵擊敗遼兵,殺傷十余萬之衆。沒過,和天,遼軍又逼近冀州,知州王嶼又將他們擊退。趙恒外出至韋城縣,當時天氣很冷,太監們拿來貂皮帽和高級皮裘給他禦寒,趙恒冷笑著拒絕道:“你們這些做臣下的皆受苦,寡人豈能安心用此?”而王繼忠也多次跑來向趙恒請和,這個王繼忠本是宋將,後來被遼軍俘虜,受到了蕭太後的優待,竟成了遼臣,類似于西漢李陵一樣的人物,趙恒于是對宰相們說道:“繼忠說遼國想要請和,寡人雖我表面允許了,可如今界河已經結冰,遼國鐵騎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嗎?他們一貫多詐,不可不防備也!”

沒過多久,遼兵果然殺到了澶州以北,直接沖到了天子前軍西陣,其大帥撻覽還親自出陣耀武,結果卻被宋兵的伏弩所射殺。過了幾天,趙恒親自渡過黃河,來到了北砦,登上了城北敵樓,並且召集當地諸將進行撫慰,這時郓州捉到了遼國奸細立馬斬首,而宋使曹利用也從遼軍回來了。十二月,遼使韓某來宋朝講和。趙恒親自到達臨河亭,賜給當士卒衣被。接著他又巡幸了李繼隆的營寨,我後宣旨准備班師回朝。遼國使者姚東之來獻禦衣、美食。趙恒親自登上天子行營南樓觀看黃河,又設宴款待了遼國使者。

趙恒又遣使撫谕了懷、孟、澤、潞、鄭、滑等州,並將軍中和服勞役的壯丁全部放回家務農。趙恒又派西京左藏庫監軍李繼昌到遼軍議定盟約,然後又告誡諸將不可以出兵攔截蕭太後和遼聖宗的歸路。趙恒又任命副宰相王旦爲汴京臨時留守,然後天子車駕從澶州出發班師,當時大寒時節,趙恒又賜給了回京途中道旁貧民衣物。這時遼國使者丁振帶來了蕭太後和遼聖宗的“澶淵之盟”誓書。遼軍此時出塞班師。趙恒爲了讓遼國安心,將他們最怕的威虜軍改爲了廣信軍,意爲宋遼要以信義爲重。澶淵之盟,宋朝每年拿出了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兩白銀價值的好布作爲歲幣買來了宋遼兩國百年和平,同時宋真宗稱蕭太後爲叔母,遼聖宗稱宋真宗爲兄,以後每年過年過節生辰喪喜都要像親戚一樣遣使往來問好。

景德二年九月,群臣又要給趙恒上尊號,他還是冷笑著婉拒了。景德三年六月,群臣堅決要請他開始聽音樂演奏,他才接受了這個提議。這進廣州知州淩策又上書請趙恒發兵平定交阯之亂,趙恒認爲交阯王黎桓素來對大宋朝勤修職貢,就不想趁喪討伐,只是像以前一樣派人奉诏進行安撫。秋七月,趙恒又減少了鄜、延兩州兵馬。不久,邵晔向趙恒進獻邕州至交阯的水陸道路及宜州關隘山川控制圖,趙恒看了之後冷笑道:“我大宋太祖太宗開辟的疆土已經非常廣大了,現在寡人需要的就是慎守已有版圖,不必貪圖那些額外的無用之地,以至苦勞兵力,得不償失!”

九月,趙恒放走了西州回鹘的質子,不久之後,西夏新王李德明奉表歸順,並自稱繼承先王賜名趙德明。冬十月,趙恒封李德明爲定難軍節度使兼侍中大臣,又封西平王。景德四年三月,李德明遣使來謝恩,又進獻了駝馬,趙恒非常滿意。夏四月,宋真宗的郭皇後駕崩。他又命兖州增加兩千戶人家看守孔子墳。秋七月,趙恒封交阯黎龍廷爲大宋靜海軍節度使,封交阯郡王,並賜名爲趙至忠。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有人將一卷黃帛挂于皇宮左承天門上,守門卒塗榮嚇得趕緊向有司報告,趙恒召集群臣一起到朝元殿將黃帛啓封,大家都說這是天書。三月,兖州父老一千二百人跑到皇宮門口跪請皇帝上泰山封禅。兖州及天下諸路進士八百四十人也跑來請求皇帝封禅,接著文武百官、各地將校、諸部蠻夷等二萬四千三百七十余人都跑來請求封禅,趙恒冷笑著不允,這些人就連續上表五次苦勸他舉行封禅大典,在此之前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這五位帝王登泰山舉行過封禅。

秦始皇一統六國,漢武帝掃蕩匈奴,混一海內,漢光武帝中興漢室,唐高宗秉承唐太宗的遺志,平定高麗,延續了貞觀之治,唐玄宗興複大唐,打造了開元盛世,他們都是完成了大一統的帝王雄主。可宋真宗只是勉強和遼國打成了平手,西夏都沒有搞定,雖然當時北宋國力尚可,可也是內憂外患隱隱待發,趙恒對此心知肚明,可到了夏四月,趙恒還是拗不過群臣百姓,最後下诏決定于十月登泰山封禅,于是就先遣官員前去祭告天地、宗廟還有山川神明。他又封知樞密院事王欽若、參知正事趙安仁爲泰山封禅經略度支制置使。又以王旦爲封禅大禮使,馮拯、陳堯叟分掌禮儀使。爲此他又釋放了後宮之宮女一百二十人回家。

六月,地方來報說天書再次降于泰山醴泉之北。九月,趙恒于崇德殿親自排演封禅禮儀。冬十月,趙恒來到了乾封縣奉高宮,而後他親臨泰山山門,降辇步行,最後登上了玉皇大帝的圜台,他將天書放于玉帝畫像之左,又將宋太祖、宋太宗的神位配享一旁,然後趙恒身穿最爲華麗的帝王衮冕進行獻祭,又命群臣在山下築起一座封祀壇,然後從山下到山上衆人齊呼萬歲,一時間震動山谷,跟隨前來的遼國使者嚇得手足無措,不知進退,宋朝君臣見了都暗自冷笑,最後趙恒在壽昌殿,接受了群臣的朝賀。

封禅完畢之後,十一月,趙恒來到了曲阜縣,拜谒了孔子的文宣王廟。又封齊太公姜子牙爲昭烈武成王,周公姬旦爲文憲王。大中祥符二年二月,趙恒又任命丁謂做了三司使。六月,麟州府來報說要趙恒出兵對當地作亂的部族進行討伐,趙恒冷笑道:“均吾民也!”于是沒有允許發兵進討。十一月,趙恒寫下了《文武七條》作爲天下官吏的訓誡書。十二月,丁謂獻上《封禅朝觐祥瑞圖》,劉承珪獻上《天書儀仗圖》。不久,遼國承天蕭太後駕崩,宋真宗爲表哀悼,辍朝一天。據說蕭太後聽聞趙恒封禅時的盛況,才知北宋之強大,因此憂懼成疾。

大中祥符三年六月,邊關守臣來報說遼國發生了饑荒,並到邊關來向北宋買米,趙恒立馬下诏命雄州拿出二萬石米糧低價賣給遼國作爲赈濟,遼聖宗大爲感動。不久,河中府父老一千余人又跑來請皇帝舉行祭祀後土的大典,趙恒冷笑著不許。冬十月,遼國派來使者耶律甯告知宋朝他們要征伐高麗。丁謂又獻上《大中祥符封禅記》。十一月,陝州段黃河變得澄清。十二月,這段黃河再次澄清,集賢院校理學士晏殊立馬獻上《河清頌》,趙恒大爲高興。

大中祥符八年春正月,趙恒在玉清昭應宮,正式冊封玉帝爲“玉皇大天帝”。天禧二年八月,群臣請趙恒冊立皇太子,宋真宗照辦。天禧四年二月,趙恒生病。六月,趙恒任命寇准爲太子太傅。秋七月,趙恒任命李迪爲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平章事,馮拯爲樞密使、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過了幾天,又以丁謂爲平章事,曹利用爲同平章事,不久又將寇准降級爲太常卿。八月,永興軍都巡檢使朱能殺宮中宦官使者反叛,不久朱能兵敗自殺,趙恒將寇准再貶爲道州司馬。

乾興元年二月,趙恒命正副宰相到寢殿相見,而他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最後下遺诏命皇太子趙受益,也就是宋仁宗趙祯在他駕崩後,就于靈柩前即皇位,然後必須尊劉皇後爲皇太後,由她暫時打理國事,交代完這些話,宋真宗趙恒就在延慶殿駕崩了,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六年。

史書上評價宋真宗說,他是一個非常英明且覺悟極高的君王,他做成的澶淵之盟,換來兩大敵國相安無事近百余年,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然而他從一開始不信天書祥瑞,到後來大搞特搞,還弄出了一個曆史上最後一場帝王封禅大典,使得整個北宋一國之君臣對這種事情如病如狂,而宋真宗確確實實不是一個昏聩的帝王,這真是讓人感到奇怪!

不過後來史家從《遼史》的角度來看宋真宗,就發現宋太宗趙光義兵敗幽州,沒有收複燕雲十六州,而遼國皇帝自稱爲天,並且一年之間要舉行多次祭天,還向宋朝誇耀其盛,這才使得宋真宗想要借封禅盛典“以動敵人之聽聞”,他認爲這樣差不多可以“潛消其窺觎中原之志”,也就是當遼人知道北宋之強,就會打消進犯中原之意圖,可後世之人則認爲作爲一個想要有所作爲的帝王,不好好想想怎樣從根本上制伏敵國,就是像漢武帝、唐太宗那樣,卻用此末計,反而使得敵人愈發輕視宋朝,並滋生來犯之心了。

還好其子宋仁宗即位後,立馬將先帝喜歡的“天書”全都送到山陵作爲殉葬,也不准天下人再向新君進獻這些玩意了,這才使得宋仁宗在他父親的肩膀之上,獲得爲千古賢君的仁義之名!至此,看官們,你們認爲除了漢文帝劉恒,還有誰能比宋真宗趙恒更有資格稱得上“仁君”的呢?

0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