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大事:蒼容浔江大橋首個主索鞍吊裝完成

橋梁雜志 2024-04-16 17:32:27

01

蒼容浔江大橋首個主索鞍吊裝完成

4月14日,廣西蒼梧至容縣高速公路(簡稱“蒼容高速”)蒼容浔江大橋主索鞍吊裝圓滿完成,標志著大橋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蒼容高速主線長105.6公裏,設計雙向四車道、行車時速120公裏。其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蒼容浔江大橋全長1688米,位于廣西梧州藤縣與蒼梧縣交界處,是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兩個主跨均爲520米,三座主塔均采用中央獨塔設計,中塔高108.9米,邊塔高108.8米,是世界最大跨徑獨柱式三塔空間纜懸索橋,也是國內首次采用先纜後梁工藝施工的三塔空間纜懸索橋。

作爲懸索橋的重要結構,索鞍是專供懸索繞過塔頂的支撐並使主纜平順地改變方向的裝置。蒼容浔江大橋共設置3個主索鞍,單個主索鞍由格柵、上下底板及鞍體組成,總重量158.5噸,相當于105輛小汽車的重量之和,半鞍體之間通過高強螺栓鎖合而成。此次吊裝的是大橋北主塔主索鞍,吊裝高度108.8米,索鞍單件重43噸。由專業廠家場內加工制造完成後,經大型平板運輸車運至施工現場,再由1台10噸卷揚機、2台80噸滑車組及直徑26毫米高強鍍鋅鋼絲繩組成的起吊系統進行起吊作業。

主索鞍重量重,吊裝難度大,安裝精度高,爲確保吊裝安全和施工質量,項目部精心組織,針對索鞍吊裝,結合現場實際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實施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全員安全技術交底,逐層分解施工要點,並采取針對性安全保證措施,確保了主索鞍優質高效吊裝完成。

大橋預計2025年建成,與蒼容高速公路一同通車後,將進一步完善廣西高速公路網,提升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爲廣西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構建陸海相通、多區聯動的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來源:中交二航局)

02

潭江特大橋北岸橋墩鋼鐵支模(架)發生倒塌

4月13日16時許,國道G240線新會會城至牛灣段改建工程第4標段,潭江特大橋北岸橋墩鋼鐵支模(架)發生倒塌,造成2人死亡、1人失聯和1人輕傷。

事故發生後,國道G240線相關施工路段已停工,市區兩級啓動應急響應機制,迅速成立事故處置指揮部,全力開展搜救工作,進行事故調查和隱患排查。新會區牽頭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確定安全範圍後,開展事故現場的搜救,公安部門對事故周邊進行警戒,海事以及專業搜救隊伍開展事故周邊的水上搜救工作,屬地鎮安排應急人員根據水流方向沿岸開展協助搜救工作。

截止目前,搜救工作和事故具體情況還在進行中。(來源:央視網)

03

北沿江高鐵如臯段首座連續梁合龍

4月15日淩晨,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北沿江(滬渝蓉)高鐵通泰揚特大橋跨X208縣道連續梁順利合龍,這也是北沿江高鐵如臯段內首座合龍的連續梁。

據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本次合龍的通泰揚特大橋跨X208縣道連續梁位于如臯市境內,全長111.4米,具有20個標准節段,澆築混凝土1328.63立方米,采用主跨爲48米的連續梁跨越交通運輸繁忙的既有公路,存在澆築難度大、施工時間長、安全風險高等困難,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在連續梁施工過程中,該項目創新采用挂籃移動、懸臂澆築的工序工藝,精心編制施工方案,嚴控支架搭設、模板拼裝、鋼筋綁紮、模板加固、混凝土澆築等每一道工序,采取定人、定點、定責的方式進行全方位盯控,確保工程安全可控。

滬渝蓉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骨幹通道之一,與長江黃金水道形成優勢互補,線路途經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六省市,總長約2100公裏,全線設計時速350公裏。其中如臯段境內裏程全長約38.9公裏。滬渝蓉高鐵建成後,將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于優化沿長江地區鐵路網布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來源:如臯交通局、新華日報)

04

上峒高速汪達河大橋左幅中跨合龍

近日,廣西龍勝至峒中口岸公路上思至峒中口岸段高速(以下簡稱上峒高速)施工現場依舊是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上峒高速首座連續剛構橋——汪達河大橋左幅完成中跨合龍施工,項目建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汪達河大橋位于上思縣南屏瑤族鄉境內,大橋全長479.5米,其中主跨150米,橋面至河面最高差達100米,是上峒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該橋在全線三座連續剛構橋中率先完成中跨合龍。

爲了確保汪達河大橋左幅中跨合龍,項目團隊不斷優化工藝技術,在保障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加強對合龍段的精度校准,使合龍精度控制在1厘米之內;通過優化和控制合龍段混凝土配合比有效縮短懸澆塊段工序循環時間,攻克了超高墩混凝土泵送難題;通過加強氣溫變化監測,確保澆築的各項控制指標符合規範要求。

截至目前,上峒高速累計完成投資59.9億元,占總投資133億元的45%。路基工程完成51%、隧道工程完成70%、橋涵工程完成51%。關鍵節點5.4千米埔龍山隧道和3.4千米執糯山隧道、主橋4跨連續剛構、最高墩146米的六蘭大橋施工按計劃順利推進。(來源:防城港發布)

05

濟濱高鐵濟陽黃河公鐵大橋四座主塔全部完成

4月15日,隨著重達近200噸主塔鋼橫梁精准提升到位,濟濱高鐵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P39#墩主塔順利封頂,標志著全橋4座鋼主塔全部完成,爲實現年內鋼梁合龍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作爲津濰高鐵濟南聯絡線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橋采用(84+144+228+240+300+120+60)m四塔三主跨不對稱矮塔鋼桁梁斜拉橋,是國內跨度最大的塔梁固結、塔墩分離體系公鐵合建矮塔斜拉橋。全橋長1178米,上跨黃河部分采用與G308國道共建方式跨越,共建段長2.192公裏。上層爲六車道一級公路,下層爲有砟軌道雙線鐵路。

因受濟南遙牆機場飛機爬升控制面及錐形面內限高控制,大橋P37號至P40號墩主塔設計爲不等高鋼塔,高度分別爲28.5米、31米、33米、36.5米。主塔采用矩形鋼橋塔,橫向與主桁同寬爲34.9m,箱型截面爲7m×1.4m(長×寬)。鋼塔分節運輸安裝,豎向分爲2.4m~4.0m高鋼塔節段,單個節段重量不超過40噸。鋼塔橫梁長31520mm,外高1500mm,外寬由6960mm至4000mm漸變。其中橋塔運用篆體中“齊魯”二字的字體構成,並與齊魯文化瑰寶獸面紋黃玉帶鈎和寶鼎上的傳統紋飾進行二次設計演繹,從繁複的紋理中提煉出富于結構美的橋塔造型,突出齊魯文化中重禮、包容的精神內涵。

新建津濰高鐵濟南聯絡線是山東半島城市群構建“四橫六縱”現代化高鐵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裏。項目于濟南東站引出,跨越黃河接入濱州站,設6處車站,其中新建車站4座、引入既有站2座(濟南東和濱州站)。高鐵全線建成後,將徹底結束濟南濟陽、商河和濱州主城區不通高鐵的曆史,實現京滬高鐵輔助通道與京滬高鐵互聯互通,對于優化全省高速鐵路網布局、帶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推動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來源:中鐵大橋局)

06

瑞梅鐵路全線最長特大橋綿水特大橋連續梁合龍

4月15日,瑞金至梅州鐵路(以下簡稱“瑞梅鐵路”)全線最長特大橋——綿水特大橋首聯40+56+40米連續梁合龍,這是全線首聯合龍的連續梁,標志著瑞梅鐵路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作爲瑞梅鐵路全線最長橋梁和控制性工程,綿水特大橋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境內,橋梁全長3052.28米,跨越G35高速公路,兩次跨越綿水,施工組織和安全管理難度大。爲確保連續梁合龍,鐵路建設者采用先進工藝工裝,全過程實施標准化施工,運用智能監控系統確保施工安全,運用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提升養護質量。

瑞梅鐵路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線路北起“共和國搖籃”江西省瑞金市,向南經贛州市會昌縣、安遠縣至尋烏縣,再經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梅江區,接入漳平至龍川鐵路梅州站。瑞梅鐵路正線全長240.29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爲國家一級單線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鐵路部門表示,瑞梅鐵路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完善贛粵地區鐵路網,加強革命老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粵東地區與中部地區間的交通聯系,對促進革命老區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來源:中國新聞網)

1 阅读:35

橋梁雜志

簡介:促進科技發展,傳承橋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