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應急管理領域的人工智能新秀“大羽”安全應急模型問世

秋鴻春燕 2024-04-30 16:17:20

“當你用手機拍攝一個面前的物體時,屏幕上很快會提示你當前的潛在風險及可能發生的災難事故、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如何預防這些風險。這是大羽安全應急模型提供的服務之一。”近日,一款專注于安全應急領域的專業認知智能模型“大羽安全應急模型2.0版”在北京正式發布上線。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與北京廣監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該模型整合和優化訓練了海量安全應急專業數據,深入理解了安全應急相關的複雜問題和情境,具備一定的業務推理與關聯分析、智能輔助決策、自我學習與知識更新、文本高效生成、圖像理解分析、多模態融合與應用拓展能力,專業知識問答更准確、預案制定修訂更詳細、圖像識別解答更專業、法律法規解析更全面。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系統越來越複雜,各類災難事故及其風險越來越向城市集中,災難事故的嚴重性和放大性越發凸顯。因此,快速獲得安全應急知識、智能識別各類風險隱患並形成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

大羽安全應急模型的應運而生,目的就是立足服務政府及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安全應急管理事業,提供全場景智能化服務,力求在安全應急領域爲用戶當好助手。

面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爲日常安全監管、安全生産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提供知識服務,確保執法監管科學、精准、依法合規。

面向企事業單位,可以爲安全風險自查自改提供智能工具,幫助企事業單位提高履行安全生産主體責任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詢服務協助,進行安全生産教育和培訓。

面向廣大群衆,可以提供安全應急知識搜索查詢,通過“隨手拍”進行安全隱患識別,提高人民群衆認知風險、識別風險、規避風險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大羽安全應急模型都是我們應對緊急情況的有力工具。它用科技的力量,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讓我們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更加從容、自信。它是推動安全宣傳教育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的有效手段,是落實“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有力工具,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實際行動。未來,大羽安全應急模型將在全社會和廣大用戶的支持下,與時俱進,爲不斷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做出貢獻。

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長鄭國光,國務院原參事、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院長閃淳昌出席發布會並講話,中國工程院劉大響院士、陳志傑院士以及來自安全應急管理行業的100余名領導、專家出席發布會,並現場測試體驗了模型的各項功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