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藍籌股,有多少投資價值?

白貓學 2024-05-07 17:45:27

最近,藍籌股又回到了大衆的視線之中。

原因也很簡單,有資金去追捧藍籌股了。

不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藍籌股的吸金能力,是肉眼可見的。

爲什麽這個階段,藍籌股會備受青睐。

市場的說法有很多種。

第一種說法是資金回流。

外資從對A股的大肆看空,到最近回流A股和港股市場。

主要是因爲中國的基本面表現,還是相對比較強勁的。

相比美國“糟糕”的經濟數據,大量的不及預期,加上降息的兩難。

資本對于中國的看法再次産生了變化。

這個從最近的彙率走勢上,也可以側面的印證。

從唱空到看多,資本很城市的做出了他們認爲對的選擇。

雖說沒有特別大手筆的增持,但或多或少,有一部分的資本出現了回流的情況。

第二種說法是估值窪地。

A股貴嗎?還真不貴。

這裏指的不貴,是針對藍籌股的,而不是針對所有A股的。

A股市場的藍籌和題材,是相對比較割裂的。

題材股享受著高溢價,是因爲需要有高溢價才能給這個市場更多的活力,方便市場融資。

但是藍籌股不一樣,A股裏的藍籌股很便宜,H股的藍籌股更便宜。

藍籌股像是一個巨大的估值窪地,坑很深,願意跳坑的資金並不多。

這個市場還是有點缺錢的,導致藍籌股在前兩年不是特別受待見。

但這不影響藍籌股的價值,價值被發現的時候,資金自然源源不斷了。

第三種說法是金融強國。

喊出這個口號,意味著資本市場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融強國不管最終怎麽落實,藍籌股都能分到一杯羹。

因爲中國的底層,不論是經濟,還是股票市場,藍籌股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月初剛提出金融強國的時候,藍籌股就提前啓動了。

有人認爲是維穩指數,實則是資金拿到了底部的藍籌股籌碼。

A股是政策和資金一盤棋,但凡政策口號出來了,對應的市場和股票都是會有動作的。

但上面的三種說法,大部分都是面上的說法,並沒有回歸到市場的本質。

資本是逐利的,紛紛擾擾一切皆爲利來。

國內資本也好,國際資本也罷,無非就是看上了藍籌股的價值。

只不過,這個價值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價值,這一點光憑短期一段時間的走勢,是無法判定的。

A股的藍籌股,是最近才開始漲的嗎?顯然不是。

四大行,最近一輪行情的起點,在2022年的11月初。

中石油,中海油最近一輪行情的起點,在2020年10月底。

中國神華等煤炭股,最近一輪行情的起點,在2020年3月份。

長江電力等電力股,最近一輪行情的起點,更是可以追溯到2014年。

就連最近漲的不錯的家電,階段性的底部,也是在2023年的12月附近。

也就是,資金早就入場藍籌股了,並且緊緊地抱團取暖。

最近藍籌股突然的出挑,更像是短期落幕前,最後的狂歡。

藍籌股想要走出長牛慢牛,就需要經曆一次又一次的“大換血”。

這裏指的大換血,其實是把投機的資金趕出場。

任何一個板塊,築底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藍籌股更不會是例外。

所以,藍籌股鑄就市場終極大底的第一個階段,可能要在萬衆矚目之中結束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不僅僅是因爲藍籌股最近的人氣高漲,還有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藍籌股調整的需求。

藍籌股之所以前幾年被很多資金放棄,成爲估值窪地,主要是因爲部分藍籌股的淨利潤增長嚴重滯緩。

還有部分上市公司,出現了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這種大背景下,藍籌股想要連續上漲,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

更多的時候,藍籌股屬于偷偷摸摸的上漲一段時間,等市場聚焦之後,就開始調整。

有一些藍籌股已經漲了很多年,有一些也漲了有幾個月,漲幅都在30%以上。

這部分藍籌股,出現一次有一定級別的調整,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部分藍籌股的溢價。

雖說大部分的藍籌股,估值還比較便宜,但也有一部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溢價。

長江電力便宜嗎?20多倍的市盈率,其實已經不便宜了,3.3%的派息率,也並不是特別高。

部分藍籌股因爲資金的抱團,享受了比較高的溢價空間。

但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尤其是越到後期,越容易出現震蕩和調整。

這些高溢價的藍籌股,不一定會大幅度下挫,但有一個平台整理期,有一個喘息,有一定的震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短期內,但凡有資金願意在高位接盤,一定會有不少籌碼抛售出來。

第三,底部籌碼並未統一。

如果是針對整個大藍籌的情況,可以參考上證50,A50,是在一個相對的中低位。

但是中低位並不意味著就要一路上漲。

中低位要做的事情,叫做底部籌碼的清洗。

這意味著,藍籌股可能會有一輪又一輪的上漲,然後一輪又一輪的震蕩洗盤。

最典型的藍籌股案例,其實是恒瑞醫藥,在挖到底部之後,就在一個相對低位的區間不斷震蕩。

不論市場的好壞,都是漲一個波段,調整一個周期。

藍籌股想要走出長牛,就需要在底部反複的震蕩,把籌碼慢慢集中起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藍籌股本身需要硬氣,有一定的業績增長,而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吃過去的業績。

去年有一點,其實是非常失敗的,就是中特估。

想要通過拔高估值的方式,去拔高藍籌股,今年提到的市值管理,也是異曲同工。

如果藍籌股的業績不增長,光漲估值,這樣的空中樓閣是不會有結果的。

因爲估值越高,分紅率也就越低,投資的價值也就越低。

打鐵還需自身硬,上市公司但凡能夠不斷的賺錢,不停的分紅,走入良性循環,自然會有大把的資金青睐,股價自然也就上漲了。

5 阅读:457

白貓學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