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圍觀倆女打架走開被指冷漠?慶幸的是,這次評論區明白人挺多

姬鵬 2024-03-09 22:26:43

婦女節剛過,不得不承認女性確實越來越被社會尊重了。放假雖然不多,但是有假終歸是好事。最關鍵是,無論是官方口徑,還是民間氛圍,確實把女性捧得很高。雖然很多人說,在折疊的市井裏,依然有不少女性未受到尊重,但是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這些年來,女性權利肉眼可見在增多,這應該是沒什麽異議的事情。

談這個問題,是想說另外一件事情“小夥圍觀倆女打架走開被指冷漠”(關鍵是小夥遭到網暴),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東莞一小區地下停車場內倆女子因車位問題發生口角,繼而打架,一黑衣男子路過看到後停留片刻便走開了。視頻到此就結束了,但是視頻傳開後,至今黑衣男子還未能擺脫網暴。

對此黑衣男子發視頻稱:“看到這種情景當時自己懵了,一時不知道該拉誰,也擔心自己被卷進去,並沒袖手旁觀,而是走到一邊打了物業和保安的電話,沒想到事情過去這麽久還能被網暴。”

坦率地講,黑衣男子所稱沒毛病。因爲突然遇到打架的事情,在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確實不好摻合。再說,黑衣大哥也不是幹脆不管,他走開後給物業和保安打了電話,也就是說在自己管不了的情況下,他也嘗試過別的辦法去幹預。

從這個意義上講,黑衣男子其實做得“很標准”。因爲在現代社會裏,我們需要的不是直接層面的“行俠仗義”,而是需要程序層面的“行俠仗義”。因爲對于倆女打架,不管結果如何,最直接的責任還是當事倆女,至于外部力量如何良性幹預,是不是及時幹預,底線是不觸發二次糾紛。

也就是說,只要沒有把握平息糾紛,那麽袖手旁觀是最好的姿勢和態度。當然這裏面也有特殊情況的存在,如果倆女打架的過程中,一方使用致命手段攻擊另一方,作爲目擊者要是有能力阻止,還是盡力去阻止,但是這個度如何把握,也全看目擊者自己如何判斷了,作爲“事後諸葛亮”的群衆眼光,還是不要強人所難。

實際上,這件事情在現實中已經結束了。事情是發生在上個月20號晚上,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20天。可是網上卻持續發酵,以至于當事黑衣男子實在扛不住了,對著鏡頭指著“小黑板”複盤現場情況,以示自己“很無辜”。

當事黑衣男子指責“小黑板”,一邊比劃現場情況一邊說:“好多人在這邊圍觀,我是莫名其妙的,本來是去勸說,結果走上第一線,她們在我面前打,所以那時候我其實跟倆女的也不認識,我也不知道她們有沒有其它的仇恨啊,所以她們打的很猛,我一下子不知道拉誰,因爲我拉其中一個,肯定會被另一個打,而且我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看到打這麽凶猛,我當時就懵了,後來我一轉頭發現所有邊上鄰居也沒有幫忙啊,每個人都拿著手機,不同角度的在拍,我知道我死定了,我要走了,不然的話,我就要變成第三者,我走掉之後馬上給物業和保安打電話,就這樣我就被網暴了,被追問是男人嗎?”

到這一步,似乎也就明白開始那段視頻是咋回事了,是誰拍的了。也就是說,真要是指責,也應該指責躲在遠處拍視頻的那些“鄰居們”。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網絡層面的判斷多是編排判斷,也就是說事實可以不全,但是編排必須夠味,就如黑衣男子所擔憂的“第三者”,只要稍加把視頻編排一下,就可能變成“黑衣男出軌,原配大戰小三,場面極其勁爆”。是的,這是流量密碼,更是圍觀趨向。

但即便如此,回到事情本來的樣子,我們還是不要忘記,當個明白人還是挺重要。要知道,這次事件發酵開來後,整體走勢還算比較令人感到慶幸。因爲在網暴的洪流之外,也有反網暴的清流持續輸出。

我們不妨來看一看評論區:比如“我說句公道話,兩個女的打架男的還是別摻和了,萬一碰到哪了,又是另外一個版本了”;又如“明明是打架雙方的事,非得把無辜的人卷進來。你在現場,你會拉嗎”;再如“哪個男的敢拉架?但凡有點肢體動作,搞不好說你性騷擾,現在已經和扶老人一樣了,人人自危”;還如“在整個社會的不懈努力下,男性終于變成弱勢群體了”。

一定程度上,這些評論區的聲音也不是絕對理性克制,但是卻也能看到理性的一面。前幾句我們就不說了,但是對于“在整個社會的不懈努力下,男性終于變成弱勢群體了”這句話,卻也能看出當前性與性別在整體社會中的“水位”。

而由此再去看一開始說到的婦女節“進步”,總感覺有些“進步”還需要繼續深入,而我們看到的“進步”可能只是文明向前“一小步”的開始。所以婦女節的假也好,婦女節的花也罷,有固然是好的。但是回到女性權利的理想局面,或許能讓一個男性和鄰居敢上去拉架,可能才會全面到來。

1 阅读:131

姬鵬

簡介:書生之見,看事件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