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水通:硯邊隨筆(藝語)七

焦點藝術 2024-04-22 14:41:23

(6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藝悟道,妙寫山川。他們那幽微閃爍稍縱即逝且用語言實難描述的神來之筆,給真賞者帶來無限愉悅。今天,每當我們漫步飽經滄桑、千年輝煌的古國聖地,領略山川風物的神彩與奧妙,總會發覺跳蕩于經典書畫當中先民心智思維的神靈之光。遠古先聲、漢唐氣象、魏晉風度、北朝雄風……那永恒的藝術魅力養眼養神,吸引人們去尋覓曠達的曆史感悟。

(62)當代中國畫壇,隨著快餐文化的蔓延成風,寫意中國之高端藝術卻漸次缺席,純粹寫意畫在國展主流台面被那愈演愈烈的“精工細作”擠壓殆盡,少得可憐的寫意作品也著實難如人意。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缺少大藝術家、真藝術家,與寫意中國尤其是寫意山水的敗落不無幹系。近百年來,隨著西學東漸的不斷加劇,國人那份來自審美心靈深處的天籁回音愈發杳微,似乎已經丟失了傳統文化血脈與精神骨骼的價值取向,“東方意象”不知爲何物,“性靈”已然難得一見。中國人一貫認爲性靈是我們的根蒂,性靈是我們的家,性靈是我們的出發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性靈寫意,感官寫實,這是東西方繪畫的主要分野。

(63)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是山水畫,自南北朝時期發展爲獨立畫種的中國山水畫,本是中國式的大美,尤其是宋元以來所形成的與廟堂相對應的“山林精神”, 它是代表傳統山水的核心價值,更是“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宿敵。以範寬、李成、黃公望、倪瓒、弘仁、髡殘、石濤、八大山人、黃賓虹等爲代表的中國山水畫大師被載入中國藝術史冊,他們那頂天立地的畫作,撐起獨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碧霄雲天。可是,在國門洞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歲月裏,我們的畫家太聰明了,他們不惜丟掉神聖的山水畫魂,甘願充當官場逢迎和市場附庸的“兩靣人”。當他們一門心思在追逐虛名浮利時,在他們身後,藝術之神已悄悄關閉了大門。

(64)由于曆史的某種偶然,“先入爲主”現象相沿成習,加上業內人士缺乏獨立的審美思考以及附庸風雅者群的人雲亦雲,這些並非真正典雅之作便被“堂而皇之”地推上了社會市場的高位。

(65)不明藝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與學養修悟密不可分,所謂寫意精神實爲“淋漓豁胸臆”的人格魅力;未曾經受大的挫折與磨難,缺乏對宇宙人生的深刻體驗;學有所成且已達到相當高度,身邊或缺一高人,氣差一口;將爲人與爲藝混爲一談,謙遜有余而膽氣不足;將“對景寫生”等同于“師造化”, 把寫生當作創新的《不二法門》; 一味摹古,代代沿襲的慣性與惰性,把經典風範變成毫無生氣的生態“標本”;引鑒西畫素描法則與中國畫合成,眼見唯實,了無玄意;刻意追求畫面構成,影響了情感的直接渲瀉; 本末倒置,在炫技的同時忽視了生生之氣的價值,有意無意地放逐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心靈手拙或“江郎才盡”,奮鬥終生而力不從心;片面理解“筆墨當隨時代”,抱固功利思維,一旦被架上顯位,前功漸失,俗病難醫。吾本草根,何以多此思慮?人道是:“愛你情真,愛之愈深恨之愈切”。

(66)中國畫漫長的藝術改造曆程,由于世人盡知的以西式“素描”、“寫實” 爲基礎的“中西融合”的美育一貫制(國美先驅林風眠先生提倡“東西方高端藝術相揉”的方針則另當別論),不知累壞了多少西畫學子,到頭來“華人穿西服仍是華人”。大半個世紀以來,吾泱泱文明大國,竟然沒有大家問世,“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令人扼腕,究竟原委,發人深省。

(67)書畫領域,藝史修爲與藝術審美,看似密切相關實爲兩道,即雄才大略者亦不無長短局限,斷乎不可混爲一談,更不可以長載短,欺人自欺。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既爲伯樂又千裏馬者更不常有。作爲藝術評論家, 眼高手低問題還不大,若是眼低話多,那真是要贻誤後生了。

(68)當代一些著名畫家尤其是畫壇的領軍人物,他們明知書法之道是中國寫意畫的命根子,卻因繪事纏身忙于應酬,大都書法功底虧欠已久,畫面僅能塗抹墨色變化而無書寫性線條支撐,精氣神一直抖擻不起來,又不願花大力氣下大功夫補習短板,長此以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勢必會影響甚至誤導寫意中國“守正創新”的發展方向。

(69)在我們以人民爲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國之藝術院、所、會、館,理應去追求高端藝術,拓展人的視覺感受,提升人們的審美品位,將純粹、高尚的文藝作品推向社會,以作品“真善美”與“精氣神”的感染力服務于廣大民衆的精神生活,最忌跟風攀附而又大同小異的“風景行畫”制作模式,打扮的再漂亮讓不認識你的人去看。

倪水通,1944年生于洛陽,又名維燦,字禹工,號枕洛齋主、十三太歲富翁,洛陽美術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藝朮創作理路:神會古賢,臥遊山川,以書入畫,意造境生,無計工拙,暢神自娛。偶然欲書或胡塗亂抹,放膽忘我處,天、地、人、神在不知不覺中遇合,胸中峰谷一氣呵就,元氣淋漓間感覺的未一性不期然而然。時而討得性近者二三神飛揚,思浩蕩:“白石老人似與不似,黃老賓翁遠似近不似,仁兄宗尚有甚說是”;“余性愛山水,心境意造,諸相非相,莫可名狀耳”;“豈非無中生有,莫名其妙”;“畫者自成家法,非踏越古人理法之外不可”;“有道是越是不像越是深情,越是不像越是見我,越是不像越是魂魄”;“古雲點墨落紙,胸中廓然無一物,然後煙雲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者方知”;“常行古道崎岖不覺身至險絕,時讀先賢奧論無意步入高深”;“德緣道成陳化迹秋毫無口難言非龍非魚,藝假書就合鬼神篁管有眼可見或善或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