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熱面皮菜豆腐,就這裏最正宗;漢中老鄉嘗嘗,看名實相副不

雲水終南 2024-02-28 17:45:25

漢中最有名的小吃就是熱面皮菜豆腐花生漿稀飯,如果還要加一個,那就是核桃馍了。

很幸運,這四樣小吃都集中在西安的一個地方,不誇張的說,我吃了有二十幾年了,都沒有吃煩。

這個地方就是鳳城二路的最西頭,原海紅廠學校旁邊的農貿市場。

當年海紅廠從漢中遷到西安,順帶著帶來了熱面皮菜豆腐,漢中人早餐是少不了這個的。

最早開的一家原來在鳳城二路正街上,也是一個小餐館,每天人來人往。有人眼熱,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乃至第N家。

開的多了,就開到小區旁邊的市場,每家店都熱熱鬧鬧。後來這個市場搬遷,從小區門口東頭搬到學校西頭,還是熱熱鬧鬧。

熱面皮

不誇張的說一句話:一個市場,多半個館子都是賣熱面皮的。

最有意思的是,曾經二路口有個公廁,公廁的下面就是賣熱面皮的,生意照樣紅火,只是隨著城市改造,公廁拆除,這個面皮店也搬走了。

這熱面皮是有故事的,《漢中日報》曾經挖掘過。

說是東漢末漢中之戰,曹操部下用船押運糧食途經褒河,陰雨連綿河水暴漲,一船大米被淹在水中。三日過後河水下跌 ,整船大米被水浸泡的無法運走。當時給軍營做飯的廚子爲不糟蹋糧食,把浸泡的大米磨成濃米漿蒸成薄皮,切成條狀,調入鹽、醋、辣等調料,士兵很喜歡。這個廚子後來退伍在上元觀做起了蒸面皮的生意,米漿面皮遂開始在漢中流傳。

當然還有說法,說是蕭何修築山河堰,糧食連年豐收,大家換著花樣吃。劉邦微服出訪,就吃到這種美食,邊吃邊贊,後來就廣而傳之。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就和關中秦鎮涼皮一樣了, 說是秦始皇在位,漢中當地有稻田十萬畝,有一年打下稻秕太多,碾出的大米質量差。有位農民,將打下的新大米碾成粉,調成糊,上籠蒸。秦始皇吃了面皮美味可口,倍加贊賞,這面皮就流傳下來。

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三國故事,有生活趣味。

漢中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我算是熟悉漢中的,吃面皮還是很挑剔的,除了鳳城二路這個地方,其他地方的熱面皮真是吃不慣。

這裏的熱面皮店多,但是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老顧客。有人喜歡軟一些,有些喜歡硬一些,有的要辣子多,有的要小菜淡一些。

像我就喜歡面皮硬實一些,辣子多一些。去了後老板娘一看是我,就不加豆芽土豆絲多一些,這些我都不用提醒。

熱面皮都是現蒸,把浸泡後磨成的漿倒入屜布,置于籠上,稍蒸便熟。出籠後用筷頭順鍋沿一旋,一扣,一張雪白柔軟的面皮子便成了。

“杜昂杜昂杜昂”幾下剁,抓一把入碗,舀幾勺調料水水,這就端到你的面前。

這調料水水有講究,其他不說,辣椒油是靈魂,和關中的油潑辣子不一樣:切的要粗,油潑要焦,香而不辣。吃的時候幾乎要把辣子水水都想喝完。

各家配菜大同小異,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葉葉、胡蘿蔔黃瓜絲絲,有些點綴即可,個人喜好不一樣。

這面皮熱涼都可以吃,不過我不愛吃涼的,一年四季都吃熱的。有人好新鮮,不說熱面皮,說成“熱涼皮”,也有意思。

菜豆腐

吃熱面皮一般配菜豆腐或者花生稀飯或者核桃馍。

菜豆腐是很有特點的,口味清爽,不油不膩。

把泡脹的豆子磨成漿濾過渣,入鍋燒開,把酸漿水倒進鍋點成豆腐,傳說也和漢高祖劉邦有關,這裏就不說了。

一口豆腐一口湯粥,一口濃香一口清香,豆腐綿甜,湯粥酸香。如果寡淡,就需要小菜破局。

小菜的配法也極有講究,一般是用蔥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潑豆瓣醬、鹹菜、紅油辣子等拌勻入盤下飯。

說起來多,其實一般就是用洋蔥蘿蔔,有的幹脆用酸黃菜都行。

當年我在漢中的時候,漢中朋友說最地道的是用炭火烤青辣椒,烤香後加鹽剁碎就行,不過這個吃法早就失傳了,就是在農家都不見得給你做。

現在漢中街頭大多都是豆腐稀飯,純菜豆腐都很少了,但是鳳城二路這裏的菜豆腐依然地道。

花生漿稀飯

其實我吃菜豆腐不經常,經常配一碗熱熱的花生漿稀飯,就是把浸泡過的花生糯米打成漿燒成糊狀,要稠要稀都可以。

我還喜歡配的小菜,這個小菜和菜豆腐小菜通用。花生香米香還是有些寡淡,有了鹹香的小菜,就注入了靈魂。

當然,就是不吃菜豆腐,喝上一碗菜豆腐的水,有豆腐香有酸菜香,熱熱的喝一碗,很是爽口,這一碗豆腐水都是贈送的,不要錢。

核桃馍

這個菜市場賣核桃馍的不多,我個人感覺核桃馍和熱面皮不是很搭,和花生漿稀飯倒是比較配。

一家核桃馍小如月餅,用料舍得,口感酥軟味道鮮美,當然價格也不低。

這都成了網紅點了,很多人一買就是很多盒,送親戚送朋友;還有一家算是大衆的,餅子大一些,價格就實惠一些。

其實在漢中,不同地縣的核桃馍都是不一樣的,做法有區別的,所以也不存在那家正宗的問題。

這裏的熱面皮7元一碗,稀飯2元,菜豆腐3元,基本上不到10元,簡簡單單一頓早餐。

你看:因爲海紅廠搬遷而帶到西安的漢中小吃成了老店,但是這個廠子卻不行了,熱面皮店倒是一個一個生意紅火,

看,把一個事情幹長久有多難。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0 阅读:180

雲水終南

簡介: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