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的死或許與遷都有關

太宗悅史 2023-12-14 23:09:08

01

鴻熙元年五月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熾駕崩,在位僅十個月。而對于他的駕崩有明顯的問題,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他是暴斃而亡。

前一天一切照常,第二天就突然臥病在床,連遺诏都沒來得及寫,就已經駕鶴西去。

有的人說,他的死源自于肥胖,畢竟他當年就是一個至少二百斤的胖子。

因爲別人胖,起碼能自己走路,而他由于胖,再加上小的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導致走路都得需要兩個太監扶著,因此還衍生了一件趣事。

“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恒失足。”——《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他與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前往朱元璋的孝陵祭祀,由于孝陵的台階太高,他一不注意,差點摔倒在地。

而他的好弟弟朱高煦則在後面嘲諷,若不是前人摔倒,後人又豈能知覺?將他說得相當尴尬。

而他的兒子朱瞻基爲他扳回一局,說更有後人知覺,將朱高煦怼的一下子說不出一句話。

而這也是朱棣關于太子的人選一直在他與朱高煦之間徘徊的原因。

畢竟哪一個父親都喜歡像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喜歡跟自己比起來有著十萬八千裏的兒子。

正是因此,有的人說他死于三高,有的人說他死于冠心病,但要是結合前一天的事情,或許就能意識到他的死沒有那麽簡單。

02

朱高熾駕崩的前一天,與一個人起了爭執,爭執到什麽程度呢?爭執到他命令侍衛用金瓜將那個人的肋骨整整打斷三根。

甚至在臨死之前,他還對這個人念念不忘,說這個人羞辱他。

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翰林侍讀李時勉。

朱高熾恨他恨到這種程度,朱瞻基不可能不知情,但他給出的答案是,他並沒有辱罵朱高熾的行爲,僅僅只是說朱高熾不要那麽懶惰,不要那麽好色,不要那麽享受。

衆所周知,朱高熾雖然在位的時間僅僅只有十個月,但他的稱號可是明仁宗,而這個稱號可是文官集團給的。他倘若懶惰、好色、享受的話,又豈會得到這麽一個稱號。

更何況,在此之前李時勉就曾經說過朱高熾懶惰、好色、享受。

而這個所謂的懶惰、好色、享受的原因非常滑稽。

他之所以說朱高熾懶惰,僅僅只是因爲朱高熾身體不舒服,不上了幾天的朝。

而他之所以說朱高熾好色,僅僅只是因爲朱高熾選了幾個宮女。

而他之所以說朱高熾享受,只不過是皇宮裏的宮殿出現問題,朱高熾找人維修。

就這種正常的事情都能被他編造成罪名,可想而知朱高熾生氣到什麽程度,但也僅僅只限于生氣,沒有對他動手。

但那一天卻對他動了手,而且還是狠狠的動手,但他給出的答案卻是他並沒有說什麽過分的話,明顯說不過去。

既然你都沒有說什麽過分的話,那麽朱高熾爲什麽上次不動手,這次才動手。

而只要參考一下當時的情況,就能意識到他有很大的可能是強迫朱高熾南遷。因爲也就只有這個問題,才能讓朱高熾大發雷霆。

“南北供億之勞,軍民俱困,四方向仰,鹹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明實錄》

要知道,當年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平,第一個站出來罵街的就是他李時勉,而他李時勉的背後肯定是整個文官集團。

畢竟要是沒有文官集團的支持,他是不可能敢反對朱棣的,找代言人向來都是文官集團的常規操作。

因爲他們要抛磚引玉,用這個人來試探皇帝到底是什麽意思,方便制定下一步的計劃,一擁而上。

文官集團爲什麽反對遷都呢?原因很簡單,他們在南方已經經營多年,關系網、生意都在南方,倘若遷都的話,將會打亂他們的一切。

所以他們是絕對不會認同遷都的,但奈何碰到的是朱棣。

要知道,曆朝曆代皇帝要想立威,那就只有一個辦法——打仗,而朱棣可是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的皇帝。

可想而知,他的威望有多高,他的統治基礎也不會是那群文官,而是靖難勳貴。

因此,遷都計劃推行了下去,但可惜的是,朱棣僅僅只三年的時間就駕崩。

而朱棣一駕崩,將都城從北平遷回南京一事就被提了出來,朱高熾口頭上答應,但實際上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行動。

唯一做出的行動就是四月份將太子朱瞻基叫到南京,說是爲後來的遷都做准備。

但文官集團卻意識到,這就是個幌子。

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你既然要遷都,那就要對遷都事儀做出安排,而你從三月份說遷都開始,一直到五月份,什麽安排也沒有,你說你要遷都,誰信。

朱高熾爲什麽不遷都呢?因爲不遷都最符合皇帝的利益。

首先,他要是遷都,北方的將領就得手握兵權,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願意看到的。

其次,當時朱棣的皇陵可就在居庸關附近,他要是遷都,將來蒙古打過來,誰能保證朱棣的皇陵不會受到騷擾。

最後,哪有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要動父親的重大決策,要是動的話,豈不是說明父親是昏庸的。

知道了文官集團當時堅決要求南遷,再參考有前科的李時勉被朱高熾打斷三根肋骨,就可以意識到這裏面的事情不簡單。

當時的李時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當是威脅朱高熾,叫他趕緊遷都,要不然就要他好看。

而朱高熾則以強硬的態度回應了李時勉,算是徹底與文官集團決裂。

既然都已經決裂,那麽你朱高熾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那麽到底是誰對朱高熾下的手呢?是後宮。

03

朱高熾能上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文官集團,畢竟當年支持他的就只有文官集團,要是沒有文官集團的話,他的繼位或許就是一個泡影。

畢竟武將集團已經站在朱高煦那一邊,要是沒有另一個集團站在他這一邊,朱棣是不會立他爲太子的。

無論是哪一個皇帝,都得需要自己的統治基礎,而武將不站在他這一邊,文官也不站在他這一邊,他連統治基礎都沒有,如何進行統治,被聯合起來顛覆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而文官集團爲什麽支持他呢?

首先,他是嫡長子,按照規矩,繼位的就應當是他;

其次,他仁厚,仁厚到什麽程度呢?閱兵都需要等到士兵吃飽。

要知道,當時是處于洪武一朝,負責閱兵一事的不止他一個皇孫,還有其他的皇孫。

但其他的皇孫卻要快速的完成任務,而不拿士兵當人,只有他拿士兵當人,這也是爲什麽朱元璋對他誇贊有加。

這麽一個人,完全就是文官集團理想中的太子。

但朱棣考慮到,倘若僅僅只靠文官集團的話,將來上位說不定會受到文官集團的威脅,因此強行將武將集團也安排在支持他的行列裏。

朱棣是怎麽做的呢?將武定侯郭英的孫女,英國公張輔的女兒都許配給他。

既然都已經是女婿,那麽就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武定侯可是洪武一朝遺留下來的開國功臣,而英國公的父親可是靖難第一功臣張玉,而他也不亞于他的父親,安南就是他平定的。

有著這兩位武將集團首領的支持,文官集團倘若要威脅他,也得掂量掂量。

問題就是出在這裏,張玉的女兒在當時的後宮裏排第三,郭英的孫女在當時的後宮裏排第二。而這兩位第二、第三會將張皇後放在眼裏嗎?不會。

因爲張皇後的父親就是一個都指揮,與她們的家世比起來,簡直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俗話說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就是這麽一個道理。而這也就給了文官集團下手的機會。

只要朱高熾一駕崩,她張皇後可就是張太後,對付兩個妃子,豈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于是就發生了不應該發生的一幕,也就是郭英的孫女竟然在殉葬的名單裏面。

“谥皇庶母貴妃郭氏曰恭肅。”——《明實錄》

要知道,朱元璋曾經規定,功臣之女不能殉葬。

既然她都已經對郭英的孫女下手,爲什麽不對張輔的女兒下手呢?原因很簡單,張輔當時可是中軍都督府的一把手,手裏掌握著兵權。

又有著當時排第一的戰績,在軍隊裏,他說第二,誰敢說第一?要對他的女兒動手,張皇後肯定是要掂量掂量。

而朱高熾駕崩,要是將來的皇後跟自己針鋒相對,怎麽辦?很簡單,將自己人立爲皇後即可。

這也是爲什麽胡善祥被廢,孫氏上位的原因。

因爲胡善祥是山東濟甯人,而孫氏跟她是老鄉,都是河南永城人。更何況,孫氏從小就在皇宮裏長大,肯定是站在她這一邊。

04

有的人或許會覺得以上的推論有點炸裂,但要是去看一遍《大明王朝1566》就能知道,當時的文武百官也好,後宮也好,沒一個是善茬。

那不是電視劇嗎?這的確是電視劇,但要清楚一點,能在朝廷裏混到高位的,有哪一個簡單?

要了解曆史,不能只將曆史當成一個故事來看,還要去了解這個故事背後的原因。

以上內容全部是個人觀點。

1 阅读:1873
评论列表
  • 2023-12-22 01:59

    朱棣享年六十四歲,朱高熾享年四十七歲,朱瞻基享年三十七歲,中醫沒啥用,壽命全靠運氣,體質好不生病,就多活幾年。[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cz 回覆: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怎麽說?運氣?
    watch 回覆: cz
    運氣好不生病,沒落到巫醫手裏,也能長壽。[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1-10 13:04

    第一個字就錯了[呲牙笑]

    cz 回覆:
    沒有錯,小編是爲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因爲老朱年號是“洪武”,爲了避諱,所以把洪寫成“鴻”[呲牙笑]。
  • lzy 2
    2024-01-10 21:17

    胖死的

  • 2024-04-10 00:00

    拿著電視劇當曆史,拿著故事當曆史,然後告訴別人不能將曆史當成一個故事來看,這是什麽思維和腦回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