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難興(十三)萬貴妃的黑曆史在民間流傳,這些謠言怎麽産生的

驚心鳥 2024-04-07 13:33:27

前兩篇文章中分析了關于萬貴妃謀害朱佑樘、朱祐極、紀淑妃和張敏的曆史事件,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各種疑點,說明這樣的曆史傳說和記載都是子虛烏有的,是後來人給萬貴妃潑的髒水。于是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産生了,是誰在給萬貴妃潑髒水呢?萬貴妃作爲僅次于皇後的皇貴妃,是明朝少有的掌握後宮大全的皇貴妃,又有誰敢于給她潑髒水,制造黑曆史呢?這個問題非常之深刻,也涉及到明朝中後期的社會形態和官場認知。本章節便就這個問題進行簡單的剖析,看看給萬貴妃潑髒水的背後,隱藏著什麽不爲人知的秘密。

前文講過,萬貴妃的黑曆史並不是在清朝誕生和流傳的,實際上是從明朝流傳到清朝,然後在清朝的文人士大夫手裏傳入民間的。最早的關于萬貴妃的黑曆史和謠言來自于明朝萬曆時期的文人筆記,其中當時的內閣大臣于慎行的《谷山筆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自己的筆記中寫到了關于萬貴妃謀害紀淑妃和朱祐樘母子的事情,並且說朱祐樘出生時頭頂無發,是因爲紀淑妃吃了萬貴妃的墮胎藥所致。爲了增加這段謠言的可信度,于慎行還在結尾處注明這段曆史是他在一位老太監那裏來的宮闱秘聞。

于慎行作爲內閣大臣積極的造謠,以他的身份自然會有不少中下級官員吹捧,各種好事者趨之若鹜。雖然這種毫無根據的說法得到了很多同時代的曆史學者的抨擊,但給萬貴妃潑髒水的風氣卻沒有絲毫改變。到了清朝初年,因爲明清之間的國朝矛盾,使得這種風氣愈演愈烈。參與編撰《明史》的清朝文人毛奇齡在自己的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中將這段謠言加油添醋,並且還帶入了《明史》之中,于是才有了後來在民間廣爲流傳的各種說法和故事。而老百姓對于這些宮闱秘聞是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因此這段曆史謠言便流傳了數百年。

因此,萬貴妃身上的髒水並不是清朝文人潑上去的,明朝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于是很多人感到不解了,明朝士大夫潑明朝皇貴妃的髒水,故意制造謠言和黑曆史,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麽?萬貴妃到底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情,讓明朝的士大夫麽如此仇恨?哪怕她已經死了一百年了,還有人故意制造謠言,而且還是內閣大臣一級的朝廷重臣。仔細分析史料後可以看出,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萬貴妃本人,而是明神宗萬曆年間的政治鬥爭有關,萬貴妃是爲明神宗寵愛的鄭貴妃背鍋而已。

從《明憲宗實錄》的記載來看,雖然史官們對萬貴妃的囂張跋扈頗有微詞,但並沒有太多出格的地方。實際上萬貴妃在明朝史書中的罪名是專寵、生活奢靡和勾結佞幸三條,這些都是道德上的問題,並沒有罪大惡極的地方。萬貴妃甚至沒有插手朝政記載,更不要說陰謀殺害皇子了。這樣的生活習慣雖然不符合士大夫階層對皇貴妃的要求,但卻也不會讓人恨了一百多年還在潑髒水。況且一百多年過去了,再大的深仇大恨也該化解了,萬曆年間的士大夫們沒有必要去汙蔑和抹黑一個一百年前的皇貴妃,這對他們一點好處沒有。

可是萬曆年間的士大夫們就這麽做了,而是是內閣大臣帶頭這麽做,這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了。萬貴妃與于慎行有仇麽?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兩人相隔了一百年,連最直接的淵源都找不到,哪裏來的確切的仇恨證據?因此很多人都比較疑惑,對萬曆年間的士大夫文人如此操作感到不解。曆史學的主流圈子將原因歸咎于明憲宗朱見深,認爲是他過于寵愛萬貴妃才導致她成爲士大夫文人們報複對象。這種考慮是因爲朱見深的曆史評價充滿爭議,他執政的前半部分是明君的形象,後半部分卻因怠政、寵信宦官、生活奢靡等問題受到非議。

兩種評價反差巨大,使朱見深的身後名一直是爭論的焦點。萬貴妃以皇貴妃的身份獨霸後宮,架空皇後的權力,這是文人士大夫不能接受的,所以也成爲朱見深被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主流曆史學者將朱見深後半生的昏庸歸咎于萬貴妃的存在,所以認爲給萬貴妃潑髒水的行爲是士大夫文人們在指桑罵槐,實際上的目標是對准了朱見深。仔細推敲可以發現,這種說法其實是牽強附會的。就算士大夫們對朱見深不滿,但萬曆年距離成化年也一百年了,再大的仇恨也該消除了。于慎行作爲內閣大臣,又何必對已經作古的皇帝揪著不放呢?

查閱萬曆年間的史料可以發現,當時的士大夫們所仇恨的並不是一百多年前的萬貴妃,而是當時的皇貴妃鄭氏。鄭貴妃是和萬貴妃並稱的兩大明朝皇貴妃,也是民間傳說中的兩大奸妃。她們兩人在民間的形象高度重合,名聲都不好,而且都是禍國殃民的存在。

但從史書上看,對于明朝政治和國勢造成的破壞作用,鄭貴妃比萬貴妃厲害的多。因爲明神宗朱翊鈞對鄭貴妃的極度寵愛,使得他與當時的內閣和文官集團關系極差,雙方長期處于對立的狀態。尤其爲了給鄭貴妃爭取皇後之位,爲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爭取皇太子之位,而引發持續多年的政治沖突。

明朝晚期著名的國本案、妖書案、廷擊案都是圍繞者鄭貴妃母子二人展開的,也是文官集團與朱翊鈞政治鬥爭和矛盾沖突的集中體現。這種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貫穿了整個鄭貴妃受寵的日子,長達三十八年之久,期間大量的官員獲罪貶官,甚至被流放千裏。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文官集團和士大夫們對于鄭貴妃是極度仇恨的,但因爲朱翊鈞對鄭貴妃的寵愛,讓文官們沒有絲毫辦法。他們除了在朝堂上用正規的辦法與鄭貴妃作鬥爭外,也在民間傳出各種绯聞,以此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對政敵進行中傷和打擊。

含沙射影和指桑罵槐是文人士大夫們常用的抹黑手段,在面對當朝的皇帝和皇貴妃時,這種手段更加有用。畢竟雙方持續鬥爭了數十年,爲了搬倒鄭貴妃和阻止朱常洵當太子,被朱翊鈞降罪處罰的官員不計其數。如果文官們沒有一點自保的手段,早就被朱翊鈞下旨抄家滅族了。于慎行作爲當朝內閣大臣,更加懂得保護自己,所以不可能直接向朱翊鈞和鄭貴妃開炮,只能采取迂回的手段。將與鄭貴妃高度相似的萬貴妃作爲目標,通過含沙射影的手段進行抨擊,在輿論上曝光朱翊鈞後宮存在的問題,是于慎行比較安全的選擇。

萬貴妃和鄭貴妃一樣都是受皇帝寵愛幾十年,都是以皇貴妃的身份獨霸後宮,都架空了皇後,都與宦官集團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都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不同的是,萬貴妃因爲兒子早夭,不存在爭奪國本的問題。朱見深在立了王皇後之後,也沒有打算將萬貴妃立爲新皇後。而朱翊鈞則更加過分,他不但想要立鄭貴妃爲皇後,還要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爲太子。這種直接跳過皇長子朱常洛的行爲讓文官們非常不滿,內閣大臣作爲文官領袖帶頭與皇帝展開鬥爭。經過曠日持久的鬥爭後,雙方都有怨氣,自然會做出一些出格的動作。

于慎行在自己的筆記中明著是說萬貴妃和朱見深的事情,實際上暗中是含沙射影鄭貴妃和朱翊鈞。他說萬貴妃謀害皇子,獨霸後宮,勾結宦官等一系列問題,實際上指的就是鄭貴妃在後宮的所作所爲。從曆史上的輿論看,企圖謀害皇長子朱常洛、打壓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架空王皇後,陰謀奪取皇後位和皇太子位,這都與鄭貴妃息息相關。甚至在朱翊鈞臨終前,都還想要將鄭貴妃捧上皇後的位置。文官們爲了這些與朱翊鈞、鄭貴妃鬥了幾十年,于慎行只是用指桑罵槐的方式將鄭貴妃的醜惡利用萬貴妃的形象展現出來而已。

從當時的文人筆記看,很多文人都將萬貴妃和鄭貴妃進行對比,將她們並列爲明朝兩大禍國殃民的奸妃。在這種文化風氣下,于慎行用抹黑萬貴妃的方式來含沙射影的攻擊鄭貴妃,也是一種文人的輿論手段。實際上在于慎行去世之前,記載這段黑曆史的《谷山筆麈》都沒有正式刊印出版,而是在文官士大夫的手中流傳。直到他去世後,才由門人郭應寵整理刊印,到了天啓年間才逐漸的流傳開來。從這個過程看,顯然于慎行也是很慎重的,不敢輕易的公開出版攻擊鄭貴妃。如果只是說萬貴妃的陳年舊事,他根本不必如此小心。

綜上所述,萬貴妃在萬曆年間被人抹黑,尤其是被于慎行這樣的內閣大臣抹黑,其根源還是在于她的形象與同時代的鄭貴妃高度相似。由于鄭貴妃和文官集團的鬥爭白熱化,雙方互相敵視到極點,所以文官們在輿論打擊上無所不用其極。文官們爲了保護自己,不能直接攻擊鄭貴妃,所以用形象相似的萬貴妃代替,以起到含沙射影和指桑罵槐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使得鄭貴妃在士大夫階層的名聲臭了,也讓萬貴妃成爲背鍋的對象。而清朝人只是出于明清矛盾政治原因進行添油加醋,最終才形成了對萬貴妃抹黑的一系列黑曆史。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