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種消息別亂傳,可能惹禍上身,看看你做過沒有

一墨曙光 2022-09-04 16:35:05

隨著網絡科技越來越先進,人們對于網絡的依賴就越大。就比如現在的微信,幾乎是人手一個賬號,這使得大家的交流溝通更加便利,消息傳遞也越來越快。最近,網絡上報道了一則事關微信的消息,被當事人告到了法院,最終被判了道歉和賠償,事情經過到底如何,下面來一起看一看,可能你在生活當中經常做這樣的事情。

事情發生在2021年12月,一條關于上海某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非正常交往八卦消息,通過微信在網絡上傳開。一名學生的媽媽(此後成爲甲媽媽)在孩子班級微信群中發布了自己老公和另外一名學生的媽媽(此後稱其爲乙媽媽)之間非正常交往的言論,讓當時班裏所有孩子的家長炸鍋了從而被傳到了網上。

而被告人王某作爲學生家長,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看到自己孩子的班級群裏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學,誤以爲這兩人是一個人,也就是案件中的原告。抱著八卦的心態,王某就將這個瓜發到了自己建的約有500人的微信群裏

事情經過網絡發酵,迅速被網絡上熱議,一度被傳得很開,這導致原告被大家誤認成爲小三。原告對此感到非常氣憤,一怒之下將王某告上了法庭。

然而經過雙方確認,原告並非是王某所看到消息中的乙媽媽,原告認爲,王某所誤傳的信息對自己造成很大傷害,因此向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王某公開進行賠禮道歉,並且賠償精神損失費100000元和律師費6000元。

經過法院審判,王某確實對原告的名譽造成了損害,且帶來了一些精神上的傷害,因此,法院最終宣判:被告王某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奉賢”公衆號向原告公開發布賠禮道歉聲明,保留三天不刪。如果不履行,則由法院在一級報刊上進行刊登。另外,上海市奉賢法院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判處被告王某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律師費4000元。

判罰結果出來之後,王某表示不同意,提出上訴,二審法院最終維持原判,不做更改。

作爲互聯網群的組建者和使用者,我們都應該文明互動,謹慎發言。吃瓜的時候盡管很過瘾,但這個瓜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未確認真實性的時候,切勿自己進行亂傳,以免犯下王某類似的錯誤。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小編。

0 阅读:25

一墨曙光

簡介:講社會故事,觀人生百態,探尋人性中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