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堯殺孫嘉誠之後,雍正是如何對付年羹堯的?

聞學天史 2024-03-12 21:42:27

年羹堯是一個心狠手辣,殺伐果斷,做事幹練、膽大心細的人,從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的差事,就知道年羹堯的野心和膽識了。孫嘉誠是一個忠臣,也是一個耿人,任何人他都敢噴,誰也不服,這樣的兩個人放在一起,結果可想而知。雍正知道年和孫的性格,把他們倆放一起純屬制造矛盾,可以說孫嘉誠是雍正派去的炮灰,反正孫嘉誠的性格不怕得罪人,更不怕死。

孫嘉誠與年羹堯的矛盾起因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第一次出場,是爲了遞折子上奏,希望通過折子給雍正反饋新錢弊端,但司徒阿靈阿並沒有理他,結果孫嘉誠和大司徒“戶部尚書”阿靈阿打到雍正那裏了,爲了阻止雍正鑄新錢,還怼了軍機總理八爺胤禩,孫嘉誠的力陳,差點讓雍正下不台了,孫嘉誠當時的官職是戶部雲貴司主事,正六品,但這個孫嘉誠身上戶部,卻放眼朝廷“以天下爲己任”的這個小人物。

當時被雍正訓斥:“你一個小小的六品小吏,竟然敢跟司徒“戶部尚書”厮打,還頂撞軍機總理王大臣,非禮犯上放肆已極。”

孫嘉誠本來是康熙六十年進士,考上探花的,是因爲他自己長相太醜,才被降去戶部的,雖然雍正當大臣們訓斥了孫嘉誠一頓,但還是很欣賞他身上那一股直率、忠誠的性情,後來雍正還重用他了。

其實,孫嘉誠和年羹堯都沒有什麽交集,一個文官一個武將,而且是官職相差甚遠。要說他們的第一次矛盾,那就是年羹堯從西北大勝歸來,百官跪迎,年羹堯不僅沒有下馬,還目無王權,在雍正還擺著架子,在百官面前都不給皇帝台階下,年羹堯囂張跋扈到了極點,百官們對他只敢怒不敢言,當時耿直的孫嘉誠就看不慣了,在雍正那裏參他一棒。

年羹堯的“貪”雍正早就知道了,從當年滅江夏鎮劫財,再到西北平叛中,不僅鋪張浪費,還在西北當上了“土皇帝”,雍正對年羹堯的所作所爲了如指掌,他的囂張跋扈雍正也看在眼裏,但真正讓雍正意識皇權受到了威脅的,那就“卸甲”,雍正見大熱天讓將士們卸甲,但這些將士們面面相觑,誰都沒有動,年羹堯還一臉得意的說,將士們只聽軍令,而不知皇上,這時雍正的臉明顯很難堪了。

年羹堯雖然沒有因爲“卸甲”招來殺身之禍,但讓雍正感到了幾乎不能忍受的羞辱,他回到宮讓他的妹妹年秋月“卸甲,脫,脫,脫”,直到年秋月衣服一件一件脫完,雍正才解氣,從這點看出,雍正對年羹堯已經極度不滿了。

年羹堯不僅僅是目無王權,還結黨私營,受賄,還辦所謂的“年選”,他的這些罪狀,就已經夠清流們參他一百遍了,而孫嘉誠就是代表清流中的領袖人,早就看不慣年羹堯了,一直在雍正面前催促治罪年羹堯,甚至說旱災是朝中有奸臣導致,而且這個人就是年羹堯,雖然被雍正罰去求雨,但孫嘉誠彈劾年羹堯無禮舉動,也是在爲雍正盡忠。

雍正知道他是忠臣,所以沒有殺他,但西北的大局剛剛平息,還需要年羹堯穩定,現在還不是跟年羹堯翻臉的時候,哪怕是輕輕敲打都不行,要知道,年羹堯手裏還有幾十萬“只知有軍令,而不知有皇帝”的將士,對于年羹堯,雍正只能暫時忍住怒火,做好安撫,才能穩住年羹堯及其的黨羽。

而此時孫嘉誠正好蹦出來彈劾年羹堯,雖然符合雍正的心境,但勢必會擾亂大局,于新政不利,雍正爲了穩住年羹堯,請年羹堯吃頓飯,以軍隊理財爲由,讓年羹堯配合孫嘉誠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因此將年羹堯和孫嘉誠這兩個死對頭拉在一起,讓他們自我消化去了。

孫嘉誠是雍正用來對付年羹堯的棋子

雍正這一招,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兩個死對頭,一個心狠手辣,目中無人,一個清流耿直,脾氣又倔,這樣的倆個人一起,不是年羹堯被氣死,就是孫嘉誠被殺死,年羹堯連皇帝都不放眼裏,何況是孫嘉誠一個小小的“芝麻官”呢,孫嘉誠難道真的不怕死嗎,不知道這是一步死局?

他當然知道,別看孫嘉誠長相醜,還有一些滑稽的表現,但他是聰明人,明知這是一步死局,他就敢去接招,十三爺胤祥曾說道:“你孫嘉誠自比龍鳳比幹?”其實,孫嘉誠就明白了,言外之意就是龍鳳比幹是指千古終臣楷模,是以死明志。

孫嘉誠知道,雍正已經對年羹堯起疑心了,這會鑒于形勢當局,不好對年羹堯下手,但雍正的這一招,是想借孫嘉誠清流耿直的性格來制約年羹堯,監督年羹堯的一舉一動,殺孫嘉誠並不是雍正本意,但將孫嘉誠當一顆棋子,損失孫嘉誠,就是他下一招狠棋,就是爲了圖最大的子,找理由對年羹堯下手,就算孫嘉誠死,也死得其所。

所以雍正用一根筋的孫嘉誠,去監督驕橫跋扈的年羹堯,給年羹堯畫的一條底線,如果年羹堯跨過這條線,他也離死期不遠了,正所謂“打死敵人除掉外患,打死自己人平內亂!”

雍正這招棋下得又狠又黑,在情理之中,他殺年羹堯功臣不是出于私心,而是順應百官和清流們的想法,這樣才不會落個殺功臣的罪名。

孫嘉誠的死,年羹堯的悲劇也來了

年羹堯殺了孫嘉誠,激發清流們對年羹堯咬牙切齒,強烈抗議,紛紛要求給年羹堯治罪,雍正知道這些人早就抱有這樣的想法,此時更是一種唯恐天不亂的心態,雍正一時無法下定決定。但張廷玉的一番話,讓雍正下定了決心,決定徹底懲治年羹堯。

雍正馬上將年羹堯大將軍兵權收回,降職到杭州去守門,到此時年羹堯都覺得雍正會看在當年他擁立功勞份上,會站在他這一邊,不會要了他的命,但是他高估了他在雍正的心中地位,他竟然還穿著黃馬褂到處招搖,簡直就是目空一切,並沒有要收斂的態度,所以雍正幹脆連他這條命都不想留了。

當雍正問張廷玉:“衡臣,年羹堯就真的該死嗎?”

張廷玉向來都是謹言慎行的,遵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張廷玉,知道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關系很好,按理說,以張廷玉的性格不會輕易給出建議的,但是年羹堯罪過太重,一旦放虎歸山必然引起大患。張廷玉給出來除掉年羹堯的三個理由:

第一,朝廷正在整肅吏治年羹堯僅僅貪汙一項就貪了四百六十多萬兩銀子,數額巨大,觸目驚心,如果不殺年羹堯,對朝廷推行新政影響非常大。

第二,雖然年羹堯功過相抵,但是其余罪過要加在一起,年羹堯的罪大過于功,按制度他都是死有余辜。

第三,在杭州穿著黃馬褂招搖過市,皇上的,年羹堯要是一日不殺,皇上的顔面就一日受到玷汙!

不得不說,張廷玉是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張廷玉給出的理由,足以讓雍正鐵定了心除掉年羹堯了,所以雍正直接派李衛了結了他,這種位高權重的日子年羹堯也並沒過了多久。

特別是最後,年羹堯要死之前有一個畫面,年羹堯和牧童下棋中有一定的含義,一個西北擁有二十萬兵馬的大將軍,竟然淪落到和一個牧童下棋,此時年羹堯才悟出,輸贏早已不重要了,自己不是下棋的那個人,不過是別人的一顆棋子罷了。

所以年羹堯的死,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也可以說是鳥盡弓藏。

結語

說到底,無論孫嘉誠還是年羹堯,他們也不過是皇權下的一個附庸品,孫嘉誠去西北前線,他的目的也很明確,一心想除掉年羹堯這個“奸臣”,所以到西北後,對年羹堯的一舉一動都不滿意,便橫挑鼻子豎挑眼,硬要拿“雞蛋碰石頭”,逼著年羹堯殺了自己,當孫嘉誠死後,清流們氣勢洶洶,都想著以後不會像孫嘉誠一樣死在同僚之手,把矛頭都指向了年羹堯,而雍正正是借勢除掉囂張跋扈的年羹堯,這樣不會落個鳥盡弓藏的罵名。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