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千古名方,群方之首”

苗苗聊健康 2023-01-14 00:20:05

桂枝湯

出處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古代劑量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

桂枝(9g,去皮) 芍藥(9g) 甘草(6g,炙) 生姜(9g,切) 大棗(3枚,擘)

煎服法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方歌

1.《長沙方歌括》陳修園

項強頭痛汗憎風,桂芍生姜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藉粥之功。

2.《湯頭歌訣》汪昂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陽如瘧此爲功。

3.《方劑學》鄧中甲

桂枝芍藥等量伍,姜棗甘草微火煮,解肌發表調營衛,中風表虛自汗出。

4.

太陽中風桂枝湯,芍藥甘草棗生姜,

解肌發表和營衛,啜粥溫覆汗易釀。

《方劑學》李冀主編

桂枝湯(《傷寒論》)

[組成]桂枝去皮,三兩(9g) 芍藥三兩(9g) 甘草炙,二兩(9g) 生姜切,三兩(9g) 大棗擘,十二枚(3枚)

[用法]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功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幹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方解]本方證爲外感風寒,營衛不和所致。外感風邪,風性開泄,衛氣因之失其固護之性,“陽強而不能密”,不能固護營陰,致令營陰不能內守而外泄,故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脈浮緩等;邪氣郁滯,肺胃失和,則鼻鳴幹嘔;風寒在表,應辛溫發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故當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即祛邪調正兼顧爲治。方中桂枝爲君,助衛陽,通經絡,解肌發表而祛在表之風邪。芍藥爲臣,益陰斂營,斂固外泄之營陰。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爲針對衛強營弱,體現營衛同治,邪正兼顧;二爲相輔相成,桂枝得芍藥,使汗而有源,芍藥得桂枝,則滋而能化;三爲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補。此爲本方外可解肌發表,內調營衛、陰陽的基本結構。生姜辛溫,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棗相配,是爲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爲佐藥。炙甘草調和藥性,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芍藥酸甘化陰以和營,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藥雖五味,但結構嚴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柯琴在《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上中贊桂枝湯“爲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本方證中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湯發汗?蓋本方證之自汗,是由風寒外襲,衛陽不固,營陰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營衛不和,則汗不能止。桂枝湯雖曰“發汗”,實寓解肌發表與調和營衛雙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營衛和則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後,則原證之汗出自止。

爲了區別兩種汗出的不同性質,近賢曹穎甫稱外感風寒表虛證之汗出爲“病汗”,謂服桂枝湯後之汗出爲“藥汗”,並鑒別指出:“病汗常帶涼意,藥汗則帶熱意,病汗雖久,不足以去病,藥汗瞬時,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錄自《經方實驗錄》卷上)此屬臨證有得之談。

本方的治療範圍,從《傷寒論》與《金匮要略》以及後世醫家的運用情況來看,不僅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而且還運用于病後、産後、體弱等因營衛不和所致的病證。這是因爲桂枝湯本身具有調和營衛、陰陽的作用,而許多疾病在其病變過程中,多可出現營衛、陰陽失調的病理狀態。正如徐彬所說: “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金匮要略論注》卷上)這是對本方治病機理的高度概括。

麻黃湯和桂枝湯同屬辛溫解表劑,都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麻黃湯中麻、桂並用,佐以杏仁,發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爲辛溫發汗之重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寒發熱而無汗喘咳之表實證;桂枝湯中桂、芍並用,佐以姜、棗,發汗解表之力遜于麻黃湯,但有調和營衛之功,爲辛溫解表之和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風發熱而有汗出之表虛證。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爲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惡風,發熱,汗出,脈浮緩爲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芪益氣,以扶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熱、産後及病後的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荨麻疹等屬營衛不和者。

4.使用注意 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物。

3 阅读:197

苗苗聊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