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共有8萬紅軍,接受改編後多出3萬5千人,毛主席的安排真巧妙

南書房 2024-05-08 19:01:27

1937年8月,日軍在中國北方攻占平津,在南方威逼淞滬,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一個振奮的消息橫空出世:

“陝北數萬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一個月之後,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地區痛擊日軍板垣師團,全國軍民抗戰的士氣得到了極大鼓舞。

然而,紅軍改編的過程並不順利,如果蔣介石不刁難,平型關的勝利或許可以提前到來……

一、首次接觸、分歧巨大

1937年2月,西安事變剛剛結束三個月,周總理和葉劍英就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來到西安,與國民黨代表進行談判。

這次談判中,國共雙方代表首次談到了紅軍改編的問題,周總理表示:“將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受南京中央政府領導。”

同時,周總理還提出紅軍要編成一路軍,下轄軍、師、旅、團,並設立總指揮部和正、副司令職務。

按照周總理提出的方案,紅軍將改編成4個軍、12個師,但是國民黨代表顧祝同卻堅決反對,顧祝同說:“經委員長考慮決定,紅軍只能改編成2個師、8個團,共編一萬五千人,不能設立總指揮部。”

實際上,蔣介石不僅嚴格限制紅軍改編的人數,還提出了師長以下軍官均由南京政府派遣的無理要求,這導致談判陷入中斷。

爲了顧全合作抗戰的大局,毛主席指示周總理在原有方案上作出讓步,新方案是紅軍改編成4個師、12個旅,共計7萬人,師以上設立總指揮部,軍官必須由延安來選派。

中共中央的讓步,沒能換來國民黨方面的妥協,顧祝同仍然堅持只給2個師的編制,而且不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就在談判再次陷入僵局時,毛主席給周總理發來電報:

“對蔣不要抱太大希望,談判不可操之過急,要靈活機動一些,只要蔣同意我們改編,那就是勝利。”

對于毛主席的意見,周總理十分認同,畢竟當時的形勢已經不再是西安事變時的樣子,如果一直糾結編制和軍隊數量問題,很有可能喪失改編的時機,進而脫離合作抗戰的路線,

在隨後的談判中,周總理等人一再讓步,最終促成“三八協議”。

二、談判破裂、自行改編

1937年3月8日,國共雙方達成統一意見,紅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編成3個師、6個旅,共計四萬五千人,師以上設立總指揮部,軍官人員由延安選派,再報南京批准。

令周總理等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簽訂協議時,蔣介石出爾反爾,指派心腹賀衷寒前來幹涉協議的簽訂。

賀衷寒再度提出紅軍編爲2個師、不設總指揮部和軍官由南京選派等要求,這樣一來,協議就無法簽訂。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這麽做,是想要借助這次紅軍改編的機會,利用“摻沙子”的陰謀分裂紅軍。

3月20日,蔣介石邀請中共談判代表到杭州繼續談判,周總理憑借過人的談判技巧,最終迫使蔣介石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方案。

兩個月後,周總理和葉劍英前往廬山,出席紅軍改編的最後談判會議,蔣介石將原東北軍三個師的番號劃給了紅軍。

會議上,蔣介石又一次反悔,提出了紅軍改編不設總指揮、師副職必須由國民政府委派,且團級以上部隊設立政訓處。

最過分的一點是,蔣介石要求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必須離開紅軍部隊,其想要控制紅軍和陝甘邊區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對于蔣介石的要求,中共中央自然不會同意,周總理堅持由朱總司令領導改編後的紅軍,反對國民政府委派人員到紅軍,

這次談判讓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失去了耐心,6月25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了“紅軍自行改編”的命令。

命令中規定如果蔣介石不同意設立總指揮部,紅軍將在8月1日自行改編,具體的改編方案爲:

“紅軍改編成3個正規師,每個師編至一萬四千人上下,地方部隊編爲保安隊或民團,共計1萬人,其他編爲師直屬隊。”

三、你有政策、我有對策

盧溝事變爆發後,抗戰形勢驟然緊張起來,中共中央和一衆紅軍將領聯名上書蔣介石請求收複失地,並表示願意在蔣介石的領導下抗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

7月14日,中共中央正式下達改編命令,要求紅軍必須在十天內完成改編工作。

與此同時,周總理再次前往廬山與蔣介石談判,但是蔣介石仍然不顧國家民族利益,企圖削弱紅軍武裝力量,談判再次不歡而散。

時間進入8月份,日軍加快了侵略的步伐,先是攻占平津,後又大舉進攻上海,抗戰形勢的急劇變化,最終促使國民黨同意了中共中央的改編方案。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改編的方案與“八一改編”相同。

由于蔣介石想要削弱紅軍武裝力量野心始終未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對紅軍改編後的規模進行了嚴格限制,要求每個師定員一萬五千人。

當時,在陝北的紅軍部隊將近8萬人,國民政府的改編要求,意味著有3.5萬紅軍沒有編制。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作了巧妙的安排,其中主要包含三個措施:

一是精兵簡政,裁掉部隊的老弱病殘,讓這些人轉入地方工作;

二是每個師增設一個團,如115師獨立團、120師教導團,但是國民政府是不承認這三個團的;

三是增加師直屬隊的士兵數量,擴大師直屬隊下轄的騎兵營和特務營等編制的規模,使每營實編人數與團級相當。

關于這三點對策,電視劇《亮劍》中基本都有提及,如李雲龍帶新一團過黃河,因沒有編制被國民黨358團阻攔,後來只能跟著772團一起過河。

李雲龍的這段經曆,其實是楊成武的遭遇,1938年8月底,楊成武率領115師獨立團過黃河受阻,不得不與868團一起過河。

總而言之,紅軍改編對抗戰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改編後的紅軍戰鬥力依然強悍,最好的證明就是平型關大捷,此戰不僅是全面抗戰的首次勝利,而且還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5 阅读: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