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言承旭、彭于晏等人身上,我發現:被吹捧的台灣明星還不如流量

阿毛毛說娛樂 2023-02-26 23:55:18

文|令狐伯光

之前寫了兩篇分析台灣明星的文章,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評論裏有網友支持,也有網友反對。當然這個非常的正常,因爲評論任何一個東西都是多個方面的,是有彈性的而不是固定的,更不用提台灣明星是橫跨數十年,好幾代人這樣一個大的群體。

所以,從這個年代跨越的角度來講,台灣明星也像香港明星一樣是個線性的。早期明星很好,但限于年代原因觀衆了解不深,中期明星封神,不乏幾代中國觀衆男神女神;台灣現在還能在內地市場活躍的只剩下2000年以來那一代中生代明星。

內地觀衆有童年記憶,情懷濾鏡,只要有契機還是非常追捧的。

這幫台灣明星就像華語樂壇的周傑倫一樣,當初爆紅確實在台灣文娛巅峰時期有各自擅長的地方,但時間都到2023年了,那一代大多數台灣影視演員是不如周王陶林在華語樂壇的地位的,我認爲他們遠遠被高估了。

內地觀衆因爲童年濾鏡對于這些台灣明星過于寬容,在當今是不應該的。

咆哮帝馬景濤,第一美人林青霞?誰是你眼中台灣第一巨星

2023年,我們感覺台灣明星不行,特別是和內地明星和香港明星比起來似乎差了一大截。畢竟香港明星有李小龍、成龍、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等等,同時香港電視劇演員也不錯。

2000年前就爆紅的明星唐國強,六小齡童、李雪健、葛優、鞏俐、劉曉慶等等。

原因就是香港文娛巅峰時代影視劇都很成熟。當然港劇在世界上的水平明顯是比不上香港電影的,所以捧出一票國際巨星,港劇演員就只能在華語地區了。內地演員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靠電影走上國際的鞏俐,葛優地位高些,剩下的電視劇演員就在國內。

我們感覺同個時代的台灣明星沒有那麽輝煌,主要是像林青霞、王祖賢、包括舒淇、林憶蓮等台灣明星長時間在香港發展,台灣商業電影不行不如香港電影,捧人也就沒有那麽厲害(同時代台灣樂壇還是很強的,也就捧出一大票知名台灣歌星)。

台灣演員也像內地一樣集中在電視劇演員上,8090年代,內地觀衆熟悉的台劇大概有兩類,這兩類劇捧出的明星內地觀衆也比較熟悉。

一是台灣苦情劇,作品有《昨夜星辰》《婉君》《啞巴新娘》《鬼丈夫》《庭院深深》《九指新娘》《木棉花的春天》《我愛夫我愛子》《真愛一世情》《媳婦的眼淚》等等。

苦情戲年頭更早一些,時間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捧出的台灣明星有李志希、秦漢、秦祥林、林瑞陽、謝祖武、俞小凡等等,90後觀衆應該都只隱約記得童年看過,現在的00後,10後觀衆應該只聽過名字。

當然,台灣苦情戲還捧出一捧知名的明星,但從時間上看明顯更晚一些。

二是8090年代台灣電視劇的代表,瓊瑤劇,捧紅的台灣明星有劉雪華、歸亞蕾、陳德容、蕭薔、劉德凱、我們熟悉的“咆哮帝”馬景濤等等。

瓊瑤劇在兩岸三地捧紅明星的力度,堪比香港娛樂圈的金庸劇吧,內地似乎直到今天都還沒有這樣捧明星的作家IP作品。

因爲瓊瑤劇不止捧台灣明星,90年代末期北上內地市場還捧紅內地明星蔣勤勤、陳紅、小燕子、再到香港的古巨基,台灣的蘇有朋等等。直到2005年後內地文娛産業開始發展,像內地翻拍的《新還珠》李晟、海陸等等,你會發現捧人力度明顯不行了。

說到底,瓊瑤劇在2005年過後就是“過時”了,金庸劇要到2010年過後。

三是這個時代台灣古裝劇還是相當能打的,也捧紅不少華語明星。《新白娘子傳奇》這種就不講了。台灣金庸劇《雪山飛狐》孟飛、龔慈恩。《倚天》用了馬景濤,葉童,這個周海媚顯然捧了一把。

當時實在太火台灣和香港都在力捧的任賢齊,金庸劇和古龍劇都在演。

台灣創作者北上和內地合作拍了不少古裝劇,像《風雲》的何潤東,《蕭十一郎》的吳奇隆,《仙劍1》的安以軒,劉品言,《仙劍3》的霍建華等等(內地明星就不講了),這種兩岸三地合作的古裝劇捧紅了不少內地,香港和台灣中生代明星。

從F4到林依晨,從明道到陳喬恩?誰是你台灣偶像劇明星NO1

2001年,《流星花園》掀起台灣偶像劇時代,可以說是接替了苦情戲和瓊瑤劇,捧明星這一點也達到巅峰,F4、明道、賀軍翔、羅志祥、邱澤、立威廉、阮經天、彭于晏、鄭元暢、安以軒、徐熙媛、徐熙娣、王心淩、徐若瑄、林志玲、張韶涵、陳喬恩、侯佩岑、楊丞琳、林依晨、桂綸鎂、陳妍希等等。

這幫台灣偶像明星當初有多火不用講了吧,但我認爲因爲童年濾鏡他們遠遠被高估了。

這幫台灣明星距離現在只有20年,在8090後觀衆眼中只剩下情懷濾鏡,00後,10後觀衆應該只聽過名字了。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像彭于晏撐過了20年,哪怕巅峰時期的F4,賀軍翔、明道等都只撐了十年多點。

台灣偶像劇最後的輝煌是2011年陳柏霖,林依晨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也就是說,大多數台灣偶像劇演員,當台灣偶像劇巅峰時期結束,他們跟著也就過氣了,只有極少數人火得長點,但撐到20年也就是巅峰,這是爲什麽呢?

答案很簡單,近現代影視劇就是工業娛樂産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你別看它當時多火,流行文化更新換代很快,背後的明星自然也就同樣更新換代了。

那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解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圈子人脈資源能夠保障優秀作品一直跟得上。這件事太難,明星往往5年一個小坎,10年一個大坎,你跳得過能火上20年就是巨星,你能火過30年往上就是傳奇。

另外是你當初參演的作品藝術成就很高,或者曆史意義高,這東西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它能征服各個時代的觀衆。因爲觀衆回溯那個年代避不開這部作品,那麽作品背後的明星觀衆自然也就避不開。

這時明星未必有多火但好歹是個藝術家,或者說活在人們的口中,甚至不時玩梗。

電影是流行文化裏傳播力最強的,也是最容易搞藝術和曆史意義的。所以你看香港頂級電影演員如成龍、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劉德華、周星馳等等,都60歲往上了仍然能演電影絕對男主角。

電視劇同樣講藝術成就和曆史意義,8090年代這一點內地電視劇最強,央視《四大名著》就是代表,六小齡童、李雪健、孫彥軍、鮑國安、陸樹銘、陳曉旭等等,像唐國強這些年都成爲教員禦用演員,但觀衆是沒辦法避過他的。

從這點上分析,不但2000年代台灣偶像劇演員被高估,你會發現8090年代台灣苦情戲,瓊瑤劇都一定程度被高估(至少藝術成就上輸了,曆史意義似乎差不多,因爲你回顧台劇曆史避不開瓊瑤劇),台灣演員也就一個道理。

《流星花園》橫空出世,爲何22年過去了?台灣明星紛紛“過氣了”

這幫台灣中生代明星基本上是70後,也就是40歲到50歲之間。內地嚴肅劇資源,他們演技不行,口音和氣質違和,也就競爭不過同一輩內地中生代演員;雖然演技略略強一點,但因爲年齡原因又競爭不過流量小鮮肉。

有些人可能就要說了,你流量小鮮肉還能吹呢?然後片酬不敬業什麽來了。

這就是台灣中生代明星還不如內地流量明星的地方,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中生代台灣明星除了極個別像張震、周渝民和霍建華,其它明星古裝造型都不咋滴(甚至很醜),華語偶像劇你不能演古裝劇,那你還玩什麽。

台灣新生代明星王大陸,許光漢,陳立農,古裝造型那就更糟糕了。

當然,台灣更早的城市化和現代化,讓台灣明星在都市偶像氣質這點(如何裝X卻不油膩),就像香港都市職場劇一樣很值得內地明星學習。特別是內地中生代男明星,差距真的很明顯,如何裝x不油膩是個技術活兒。

最後,當年港台繁榮都和大陸離不開,好多明星,創作者都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大家都知道林青霞祖籍是山東,王祖賢祖籍安徽,瓊瑤祖籍湖南衡陽等等。那個時候過去的都是人才,在經濟發展起來後自然碰撞産生很多令人振奮的好東西。

現在人才的池子只有那麽大,展示的舞台也只有那麽大。

前些年香港金融圈還能是世界級頂級的,這些年都要退化成亞洲頂級了。台灣電子行業背靠美國抓住機遇,但無可挽回的是越來越邊緣化,爲台灣年輕人留下的頂級舞台更少,自然産生人才的氛圍就更少了。

說到底,2010年後流行文化基本上都被大陸吊打,文娛産業也就很難産出有實力的明星藝人,甚至單純審美都開始不符合內地觀衆審美,這些年台娛熱捧的年輕明星王大陸,許光漢,內地捧紅的陳立農,本土的朱軒洋、傅孟柏。

我說得難聽些,這要是內地熱捧的年輕明星,網友早就什麽“四大普男”,內娛完了來了。到時會像蔡徐坤一樣成梗在互聯網永流傳,但現在是台灣明星,還有網友跟著吹的。演技差就吹長相,長相差就吹演技,長相演技都差就吹台劇有尺度——

明明沒有演技,卻營銷成實力派?這些台灣明星的畫皮,早該扯下了

多提一句,台灣演員和韓流明星一樣,哪怕沒有作品背後資本都經常瘋狂搞營銷,大家不要以爲台灣演員就不算是流量藝人,實際上內地流量炒作,爭番位這些東西就是港台那邊傳進來的。

像彭于晏演技口音多少年沒有什麽長進,不就是靠顔值,健身和全民老公還有營銷火起來的麽?同時期其他人都轉型了,就他還在玩營銷走努力純情大男孩人設,跟現在的流量藝人有區別?

同期趙又廷在《三生三世》後深情的姑父營銷演技,王大陸嘴巴大的梗能營銷八百年。

當然,這些固然是作品和明星屬性帶來的梗的傳播,但大家仔細回憶一下。一個台灣明星有作品火了過後,是不是各種各樣的頂級影視資源就到位了,是不是各種鋪天蓋地的營銷就來了。

他們的顔值演技就那樣,甚至北上多少年口音也沒變化。最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內地影視圈裏,資源餵土了都跟不上來,最後慢慢就過氣了。

0 阅读:7

阿毛毛說娛樂

簡介:用心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