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子女這一生的認知、前途和命運

舒山有鹿 2024-04-21 11:58:25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與人之間,是存在“階層”差距的。

你是大官,他是平民,那你跟他就不是一個階層;你是富人,他是窮人,那你跟他也不是一個階層。差距,由此而生。

如何理解階層呢?可以理解爲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決定地位高低的,有這三點,首先是權勢,其次是資産,第三是家庭背景。

我們經常說的改變命運,本質就是改變階層。你從農村到了大城市,從低産變成了中産,那你就等于改變命運了。中産變成了高産,也是如此。

一個家庭的孩子,從他一出生開始,就已經被劃分了階層了。比如說,你是北上廣深的土著,他是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雙方就存在一輩子難以填補的差距。

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孩子這一生的認知、前途和命運。

一、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孩子的教育情況。

談及小孩子的成長,就不得不談及“教育”。從古至今,教育資源都是極其昂貴、稀少的。尤其是高級的教育資源,更是少之又少。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每個人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樣的嗎?很遺憾地說,不一樣。

高學曆、名校出身的老師,都在高級的學校教書,不可能去到低級的學校。孩子想要進入高級的學校,需要拼什麽?毫無疑問,要拼階層、出身。

舉個例子。你世代都是老北京土著,可以接受全國最好的教育,高考的難度也比較低,認真點211隨便進。

反之,你出生在落後的人口大省,就只能接受一般的教育,高考難度極大,可能600分都考不上一本。你努力,身邊的人比你更努力。

真正高級的教育資源,都是用金錢、階層堆出來的。教育方面跟不上,孩子各方面就容易落後于人。

二、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孩子的認知狀況。

環境、教育、出身,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所謂的認知,就是對于這個世界、社會、人心、運行規則的了解程度。

談到認知,就想起某乎上的一個帖子。

帖主是某農村出身的孩子,由于會考試,所以考上了某985大學。一開始,帖主認爲,大家都是考上985的學生,肯定差距不大。

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人與人之間差距太大了。有的同學,擅長管理集體;有的同學,擅長通過互聯網賺錢;有的同學,擅長各種人情世故;有的同學,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父母安排好工作了......

這些孩子,毫無疑問,都來自于大城市的中産家庭。而跟他一樣的農村孩子,這也不懂,那也膽怯,活成了小透明。

這個帖子,引起了無數農村孩子的共鳴。大家都是同齡人,可認知就是不一樣。老板的孩子擅長駕馭人心,流水線員工的孩子老實聽話,只會幹活。這就是差距。

三、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孩子的人生下限。

網絡上有一個金句:有的東西出生時有就有,出生時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還是拿北上廣深來舉例子。這孩子一出生,就有上海幾套房,那孩子一出生,連奶粉都吃不起。

隨著這兩個孩子長大,這兩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你可能會說,讀書沒用嗎?有用。不過,有錢人家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會更好,所就讀的學校會更高級。

別人有上海幾套房,隨隨便便就能海歸博士,這就是他們人生的下限。而連奶粉都吃不起的孩子,可能連書都沒錢去讀,哪能跟別人比較呢?

談到這個,就想起廣州城區的鄙視鏈,住珠江邊的,看不起住老城區的,住老城區的,看不起住郊區的,住郊區的,看不起鄉下的......

階層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所擁有的資源、人脈、背景。哪怕是真正的好崗位,也都是有能者居之。這裏談到的有能者,就是有背景的人。

四、父母的階層,會決定孩子的命運軌迹。

普通人的命運,基本上,是可以預測的。

農村家庭的孩子,差一點的,初中畢業就出來打工,早早結婚生子;好一點的,讀了大學,卻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孩子。

前者,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因爲沒有知識,也沒有接觸過優質的教育,只能成爲流水線的一員。後者,讀過書,有了知識,卻因爲知道了現實的殘酷,而絕後了。

城市富有家庭的孩子,就不太好預測了,因爲他們的選擇太多了。有的孩子,出國留學;有的孩子,一畢業就是重要崗位的一份子;有的孩子,衣食無憂,享受詩與遠方......

如果我們經常看新聞,就會疑惑,每一次有什麽爆紅的網紅景點,都有一窩蜂的人去旅遊,難道這些人不用上班賺錢的嗎?有很多人,真的不用上班賺錢。

我們處于什麽階層,命運,大致就固定了。至于說變數,很少。英雄不怕出身低,但我們這些普通人,絕對怕出身低。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199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