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上瘾:椰樹廣告語風波背後的文化反思

錢誠溢彰 2024-05-08 18:10:47

在今日的商業大潮中,品牌宣傳的邊界日益模糊,一些企業在追求眼球效應與話題熱度的過程中,不慎觸犯了社會公序良俗,引發了公衆的廣泛爭議。椰樹集團有限公司便是這樣一家企業,其再次因使用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語被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分局罰款40萬元,這不僅僅是一則簡單的新聞,更是一次關于商業道德、社會責任與文化價值觀的深度探討。

據信用中國網站消息,5月6日,椰樹集團有限公司因使用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語,被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分局罰款40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月6日,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分局收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轉辦函》(廣函[2024]13號)線索轉辦,反映椰樹集團有限公司在自設網站發布的宣傳圖文,出現使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商業營銷的情形,並使用“用椰子擦乳”“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飛機場’”等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語,涉嫌違反廣告法有關規定,同時附有廣東中科司法鑒定所電子數據固定文書。龍華分局當日予以立案調查。

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當事人的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七項和第十七條的規定,罰款40萬元。

回溯事件的始末,我們不難發現,椰樹集團此次被罰並非偶然。早在之前,椰樹集團就因使用類似“用椰子擦乳”等具有挑逗性、暗示性的廣告語而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批評。然而,椰樹集團似乎並未從中汲取教訓,反而將這種風格作爲品牌宣傳的“特色”,頻繁地出現在其廣告與宣傳中。此次被罰,更是將這種“特色”推向了風口浪尖。

對于椰樹集團而言,這種“罰款上瘾”的行爲也許本身就是一種短視的商業策略。他們或許認爲,通過制造話題與爭議,可以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與曝光率,進而促進産品的銷量。但是,筆者認爲,他們卻忽略了這種策略背後所隱藏的風險與代價。

首先,這種策略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品牌形象。一個企業的品牌形象是其長期積累與經營的結果,它代表著企業的價值觀、文化理念與社會責任。而椰樹集團這種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宣傳,無疑是對其品牌形象的極大損害。它不僅讓消費者對品牌産生負面印象,更讓公衆對品牌産生質疑與不信任。

其次,這種策略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與批評。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于商業行爲的道德標准與價值觀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一個企業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而椰樹集團這種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宣傳,無疑是對社會價值觀的踐踏與挑戰。它不僅引發了公衆的廣泛不滿與批評,更讓企業在社會輿論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筆者認爲,面對這種“罰款上瘾”的行爲,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應該認識到這種行爲的危害性與風險性。一個企業的成功與發展,不僅僅取決于其産品的質量與品牌的知名度,更取決于其對于社會責任與文化價值觀的堅守與擔當。只有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堅守文化價值觀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其次,應該加強對企業的監管與約束。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企業的監管力度,對于違反廣告法、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爲進行嚴厲打擊與處罰。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于企業廣告的宣傳與引導,鼓勵企業創作積極向上、符合社會價值觀的廣告作品。

最後,應該提高公衆的媒介素養與道德意識。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廣告信息。而作爲一個消費者與公民,應該具備辨別是非、明辨善惡的能力。對于那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挑戰道德底線的廣告信息,應該予以抵制與譴責。

筆者要強調的是,椰樹集團因使用違背公序良俗的廣告語被罰款40萬元的事件,不僅僅是一則簡單的新聞,更是一次關于商業道德、社會責任與文化價值觀的深度探討。應該從中汲取教訓、反思自我、堅守道德底線、提高媒介素養與道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美好的商業環境與社會氛圍。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9:01

    看完小編說,我感覺非常氣憤,怎麽可以這樣呢?但是眼見爲實,耳聽爲虛,我決定買10箱椰樹回來看看有沒有

錢誠溢彰

簡介:心順、言順、事順,千順萬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