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得名的兩個傳說:祭祀春秋名士介子推妹妹,唐朝娘子軍駐紮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3-22 14:16:13

娘子關是山西的東大門,連接山西、河北兩省的咽喉之地。得之者,西退可扼守三晉,東進則逐鹿中原,爲曆代兵家必爭之地。這座關隘要沖,兩千年來風雨滄桑,曆經無數戰火洗禮,與嘉峪關、山海關、玉門關、居庸關等天下雄關並稱中國九大名關。關上至今仍有一幅對聯:“雄關百二誰爲最?要塞三千此關名。”

娘子關自古就是戰火頻仍的關隘要地

這座關口最早是春秋戰國時期戎狄部族所建立的中山國一處重要關口,以後多個朝代都曾在此屯駐重兵,也爆發過多次著名戰役:秦末韓信滅趙走的是娘子關。唐建國之初,娘子關曾幾度易手;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叛唐,宰相裴度親自督師出娘子關討伐。

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朱溫部將葛從周從井陉關攻河東,首戰就是打敗承天軍,攻占娘子關。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長驅直搗北京,還是走的這條路;其後,八國聯軍侵華,最激烈的戰鬥也是發生在這裏;再到抗日戰爭時期,桂系著名將領黃紹竑在此組織了娘子關保衛戰;1940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中,娘子關也曾成爲戰場……

相傳李世民的姐姐曾在此駐紮娘子軍

娘子關名的由來,自古以來就有兩個傳說。其一就是唐初平陽公主曾駐兵于此,因之而得名。如今娘子關還巍然屹立“點將台”、“宿將樓”,相傳爲平陽公主聚將禦敵之所。這位公主爲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與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母同胞。早在李淵爲隋朝鎮守太原時,就把她嫁給“任俠聞名于關中”的山西臨汾人柴紹。

由于臨汾古稱平陽,因此唐朝建立時將其封爲平陽公主。李淵舉義兵時,平陽公主夫婦倆在長安,她一方面力勸夫君奔赴太原,不必牽挂自己;另一方面回到自己的莊園,招兵買馬,建立武裝,由于“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衆”,一時隊伍社大到7萬余人。後來李淵進軍關中,平陽公主挑選精兵萬余與李世民會軍渭北,營中皆稱其隊伍爲“娘子軍”。唐朝建立後,這支部隊曾長期駐紮娘子關,此關因此而得名。

另一則傳說還與唐高宗和狄仁傑有關

另一個傳說源于鄰近這座關隘的綿山。山西介休的那座綿山,因爲春秋時晉國名士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于此,因此名聲遠播。娘子關附近也有座綿山,供奉的則是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婦人炫服靓妝,必興雨電,故曰妒女”,因此人們在山上設立了妒女祠。《舊唐書》上記載一則逸事:某年,唐高宗李治要到汾陽宮(在山西奇岚縣),途經妒女祠。

地方官怕禦駕盛裝通過,再次引起風雨雷雹之災,于是准備征調幾萬民夫要另開禦道。幸好隨行的官員中有一代名臣狄仁傑,他恐地方官員勞民傷財,便進言道:“天子出行,千乘萬騎,風伯來清塵,雨師來灑道,何怕妒女?”高宗于是下令停工,稱贊狄仁傑是個大丈夫!不過,考慮到妒女祠這個名字的確不好聽,幹脆就改爲娘子廟,而娘子關也連帶者因此而得名。

目前的娘子關關城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加上這附近水資源比較豐富,山地之間也有農田可以耕種,現在更是成爲天下聞名的旅遊勝地,因此娘子關並不似其他關隘那樣荒涼蕭瑟,其旁邊至今仍人丁興旺、商業發達。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