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還有南斯拉夫

朝不慵 2023-09-14 13:47:58

男籃世界杯,缺少了包括約基奇在內的數名球星的塞爾維亞隊一路殺進了決賽。雖然最終沒有奪冠,但這支球隊的強大表現還是令人驚訝佩服。

有句老話說,給南斯拉夫人一個球,他就能變成世界冠軍。前南地區的人,在球類運動方面一個個有碰上非凡的天賦。盡管被無限切碎,但切出來的每一個碎塊都盛産足球、籃球和排球天才,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玩到世界頂尖水平。

如果南斯拉夫不解體,東契奇、約基奇、博格丹、博格達、武切維奇這些球星就會出現在同一個隊伍裏,他們會強大到什麽程度?即使美國隊精銳盡出,也未必能夠戰勝他們。然而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卻是,他們會在更衣室裏打得鼻青臉腫,最後什麽也做不了。因爲曆史的原因,南斯拉夫這個只存在于記憶裏的名字,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有著一層親切而傳奇的色彩。我們理解不了,爲何同一個國家裏的人,彼此間會有這樣大的仇恨。然而事實是,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家庭裏的成員越過越親,有一些過著過著卻變成了仇人。南斯拉夫不幸屬于後一種,活成了生動的反面教材。要理解南斯拉夫的故事,首先我們要了解斯拉夫人。斯拉人是歐洲的一個很古老民族,在歐洲活躍的範圍也很廣。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被稱爲東斯拉夫人;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人被稱爲東斯拉夫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波斯尼亞、黑山和馬斯頓人被稱爲南斯拉夫人。理論上這些國家都是斯拉夫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還流著相同的血。然而他們卻都長著一顆不羁放縱愛內讧的心,尤其是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民族一個個心比天高,有大塞爾維亞主義,大保加利亞主義,大克羅地亞主義,有大波黑主義,甚至還有大黑山主義。黑山現在也只有60萬的人口,你們感受一下。可惜的是,他們又命比紙薄,長期處在異族的奴役之下,還被切割成好幾塊。南斯拉夫人大約是在6世紀時遊蕩著來到了巴爾幹半島的。當時巴爾幹半島的主人是拜占庭帝國,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保加利亞人一度闊過,建立過自己的國家。不過到了15世紀時,土耳其人橫空出世,殺入了巴爾幹半島,這些國家紛紛滅亡,被土耳其人收編。我們現在看土耳其,可能覺得它是個小國家,因此覺得它一些雄心很搞笑。其實對歐洲影響很大,整個中世紀裏,它一直是歐洲最大的心病。土耳其人所建立起來的奧斯曼帝國,那時候橫得不行,他們向西擴張,一上手就把歐洲火明的火炬手——拜占庭帝國給幹掉了,隨後整個地中海沿岸都成了他們的地盤。

戰爭和侵略在古代很正常啊,蒙古人不就剛剛橫掃過亞歐大陸,爲啥歐洲人偏偏那麽害怕土耳其?因爲土耳其人信仰跟他們不同啊,蒙古人只是想打劫而已,土耳其人卻可能會改變他們整個文明的顔色,這對歐洲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滅頂之災。因此,所有那些能夠在這場持續數百年的對抗穆斯林的拉鋸戰中立功的,歐洲人民都不會忘記。塞爾維亞古代最光輝的業績之一,就是六百年前曾經率領保加利亞人、克羅地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一起在科索沃平原抗擊土耳其,並且在6月15日這天成功刺殺了土耳其的皇帝。這事他們到現在還在紀念。西班牙人後來的發家暴走之路,也開始于戰勝並趕走入侵的穆斯林。也正是因爲土耳其人橫在亞洲和歐洲的中間,歐洲人才被迫去開辟新航路,以便繼續和亞洲做生意,沒想到這一招竟意外地戳中了文明的加速鍵。南斯拉夫人被土耳其統治了一段時間,北面的奧地利人也雄起了,他們建立起了奧匈帝國,勢力也擴張到了巴爾幹半島,先後吞並了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波黑這些地方。換句話說,後來成爲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幾個加盟共和國,長期被兩夥人統治,形成了巨大的差別。比如語言,雖然發音相同或相近,但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用拉丁字母書寫,塞爾維亞幾個卻用基裏爾字母。又比如信仰,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信仰的是天主教,塞爾維亞信的是東正教。土耳其人又帶來了許多穆斯林。信仰的不同,成爲他們相互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怎麽看對方都不是自己人,而且幾百上千年過去都不會改變。經濟方面,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一直比塞爾維亞、波黑、黑山這些地方好。斯洛文尼亞現在也是前南地區裏頭最富裕的。被兩夥人統治,又剛好在最前線,這使得他們經常得各爲其主,互相殘殺。戰亂的環境下,人口流動也很頻繁,一些塞爾維亞人逃去了克羅地亞,一些克羅地亞人跑去了波黑,這些很正常的事後來都變成了沖突的緣由。苦日子過了幾百年,到了19世紀時,土耳其和大清一樣已經衰落得不行了,人稱“西亞病夫”。歐洲人覺得複仇的時候到了,不斷給巴爾幹民族拱火:兄弟們,你們怎麽可以一直受欺負呢,快點起來站起來打倒土耳其,建立自己的國家吧。其中跳得最凶的,是俄羅斯。俄羅斯那時候跟土耳其互相爭霸,幾百年裏打了12次俄土戰爭。當然俄羅斯越打越大,土耳其越打越小。19世紀初時,俄羅斯正好打敗了歐洲的小魔頭拿破侖,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巅峰,一副老大哥的模樣滿歐洲橫著走。他們以斯拉夫兄弟的名義把伸到了巴爾幹,鼓動塞爾維亞們從背後給土耳其搞破壞。直到現在俄羅斯都會覺得巴爾幹應該是他家的前院。當然巴爾幹的民族們確實有獨立的夢想,在19世紀裏,經過了一系列艱難的鬥爭,誕生或重生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意大利這些國家。當然了,大哥帶你們獨立創業,並不是爲了學雷鋒做好事,而是因爲符合它自身的利益。而且這也不是免費的,時不時得出去給人當炮灰,利益分配時又得看別人眼色行事。明明是自己的國界線,卻只能由大國按自己的利益,隨便劃來劃去。比如1878年,第十次俄土戰爭後,巴爾幹國家的邊界,就由著俄羅斯、英國、法國、奧匈帝國、德國和意大利幾個在會議桌上任性地劃分,把巴爾幹一個老老實實的孩子,生生劃成了歐洲的火藥桶。明明是自家的領土,突然被劃給了鄰居,是不是得帶把刀去搶回來啊?爲了擺脫被動的命運,巴爾幹的小國家們決定聯合起來自己幹革命。1912年,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和希臘幾個組成了聯軍,一起去削土耳其。把土耳其揍得鼻青臉腫,最後只能哭著去求英國調停。這次戰爭被稱爲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耳其基本上丟光了它在歐洲的領土。不過這倒黴孩子後面還有它倒黴的時候。戰爭勝利了接下來要瓜分果實,這一次沒有大國插手了,于是便歡快地拉開了內讧的序幕,史稱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那時候祖墳冒起了青煙,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十分威武,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保加利亞就比較慘,賠光了家底,因此特別恨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的暴走之路這時候剛剛開始,准確的說,南斯拉夫的故事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裏的勝利,讓塞爾維亞人覺得實現偉大曆史夙願的時候到了:他們要建立起一個以塞爾維亞人爲核心的南部斯拉夫人聯盟。幾個世紀來,南部斯拉夫人到處被欺負,日子過得好慘,要是聯合起來建立南斯拉夫,就能強大起來,不再受欺負了。這個想法,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黑山、馬其頓等幾個小兄弟當時是贊同的,只不過他們個個都默認了聯盟裏的老大顯然是自己。塞爾維亞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得去冒犯另一個惡霸——奧匈帝國,大家想必還記得波黑、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是在奧匈帝國手裏吧?明著搞當然是不敢的,只能暗中去支持小兄弟裏的民族主義者,讓他們起來鬧。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老王子帶著老婆去波黑的薩拉熱窩巡視,他們正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跳出來一個波黑籍的塞爾維亞青年,用槍把他們夫婦倆給殺掉了。

他們想用暗殺的手段來恐嚇奧匈帝國,逼迫奧匈帝國放掉自己,讓自己可以跑去和塞爾維亞組建南斯拉夫。然而奧匈帝國並不害怕,還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幕後的塞爾維亞,向塞爾維亞發出了傷害性和侮辱性都極強的十條通牒。盡管塞爾維亞基本全部瑟瑟發抖地答應了,但奧匈還是決定得暴打他一頓。在一個不祥的日子裏,奧匈帝國進行了戰爭動員,准備摧毀塞爾維亞。一系列連鎖反應杯劇性地展開了:俄羅斯聽說有人要在它前院砍人,也進行了戰爭動員。德國聽說俄羅斯動員了,根據它和奧匈的同盟條約,也進行了動員。英法聽說德國動員了,根據它們和俄羅斯的條件,同樣進行了動員。土耳其這倒黴孩子這時候押錯了寶,悄悄加入了德國那一邊,後來底褲都讓人給扒光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降臨到了人類的頭上。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本質上是因爲新貴德國和老霸主英國爭搶地盤,但踢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確實是塞爾維亞人南斯拉夫夢想的不恰當實現方式。戰爭開始後,塞爾維亞毫無懸念地被迅速滅國。不過德國人還是低估了盎撒系的實力,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借著大戰混亂的時機,悄然完成了對大英的超越,成爲世界頭號強國。英法美領頭的協約國最終取得了世界大戰的勝利,塞爾維亞不但順利光複,還得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這幾個首惡全部被肢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波黑終于拿到了離婚證,和塞爾維亞組建起了新家庭,非常耿直地取名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新家庭組建伊始,就出現了不祥的苗頭。爭吵從來沒停,共識幾乎沒有。塞爾維亞人覺得這江山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打回來的,當然得由他們做主。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覺得好你個大塞族主義者,結婚沒幾天就准備家暴了是吧?塞爾維亞想搞實質性的王國,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只想組建松散的聯邦或邦聯,名義上是一家,其實各過各的。吵了大約十年後,他們的國王亞曆山大發動了政變,消滅了議會,讓所有人都閉嘴。這波操作屬實讓人目瞪狗呆。亞曆山大派他的基友出來主政,並把國名改爲南斯拉夫。他想用這個中性的名字,來淡化各個民族之間的沖突。克羅地亞人的回應是,那就把國王殺了吧。1934年,亞曆山大訪問法國時,被一名克羅地亞刺客刺殺,連法國的外交部長都一起被殺掉。克羅地亞的報紙高興壞了,接連發文章慶祝。不過克羅地亞的離婚企圖一時沒能實現,亞曆山大的兒子繼承了王位,弟弟出來攝政,暫時維持住了王國。轉頭到二戰前夕,南斯拉夫那時面臨著德國的巨大威脅。德國人在一戰中落敗,喪師失地,怒氣沖沖地積攢力量准備複仇。希特勒在這個背景下,當上了德國的總理。小胡子瘋狂地發展軍事實力,沒幾年竟重新崛起,他准備帶著德國去搶回一戰中失去和本可得到的一切。我們現在看兩邊實力的對比,會覺得德國是瘋了。但在當時的人看來,德國的優勢非常大。捷克和奧地利被他們吞並了,北歐被掃平了,法國只支撐了一個月就投降了。美國隔岸觀火。只剩下丘吉爾一個人還在吹牛,說英國決不投降。南斯拉夫旁邊的幾個國家,保加佳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這時候已經全部加入了希特勒那一夥。小胡子拿槍頂著南斯拉夫的腦袋,不斷問他小兄弟你到底加不加入?時間不多了哦。丘吉爾雖然拿著個喇叭遠遠在喊“不要答應他”,但顯然啥也給不了。1941年3月25日,驚恐萬狀的南斯拉夫攝政王派人去和希特勒簽了軸心國同盟條約,第二天一早,就被憤怒的南斯拉夫老百姓給推翻了。丘吉爾聽說後,高興地說道:“南斯拉夫人拯救了他們的靈魂,拯救了他們的未來。”然後又搖搖頭說,“不過拯救不了他們的領土。”憤怒的希特勒出動了58個師,從四面八方攻入南斯拉夫,僅用十天的時間便滅掉了這個國家。後來曆史學家們認爲,這十天的意義重大,因爲希特勒爲此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時間,結果打到莫斯科城下時冬天來了,倒在了俄羅斯最後的撒手锏——寒冰魔法的手上。這套說法有沒有道理只能是見仁見智。不過南斯拉夫在二戰時,對盟軍真正的貢獻是遊擊戰。他們在克羅地亞人鐵托的帶領下,遊擊戰打得有聲有色,拖住了軸心國很多部隊。不過克羅地亞人相當分裂,因爲他們也成立了一個克羅地亞獨立國,和小胡子混到地塊,甚至還屠殺過塞爾維亞人。二戰結束後,鐵托帶領南斯拉夫成爲了社會主義國家,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那一個南斯拉夫。

我們重點說他們的內讧吧。這個版本的南斯拉夫,有6個加盟共國和兩個自治省,是一個聯邦國家。以往存在的那些爭吵和矛盾,事實上仍然存在,社會主義溫暖的大家庭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心,無法真正將對方視爲一家人。爲了平衡發展,鐵托長期實行扶持落後地區的政策,這些地區可以拿到補助經費,可以優先使用國外的貸款,像馬其頓和黑山。這些錢當然不是白白長出來的,而是相對發達一些的區域,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掏出來的。這讓他們非常的不樂意,更神奇的是,那些受了資助的落後地區同樣不滿意,因爲他們覺得得到的幫助太少了,導致他們一直落後。代表權的問題,信仰的問題等等也一直是矛盾重重。鐵托在時還好,強人可以掩蓋很多矛盾。1980年鐵托去世後,撕逼就漸漸從台下放到了台上。八十年代末發生了很多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緊鑼密鼓地准備跑路。大家吵吵鬧鬧地討論著怎樣分家,要不要降格爲邦聯,名義上仍然在一起,給未來留一些機會。最不情願的當然是塞爾維亞,南斯拉夫是他們牽頭組的局,他們也付出了最大的代價。但沒有人願意再聽他們的,分家已成爲必然選擇。更大的悲劇是,南斯拉夫人不能好聚,也無法好散。鍋碗瓢盆怎麽分,一個個都爭得頭破血流。幾個民族的人遷來遷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家後這些人怎麽辦,現在成了大問題。

內戰一場接一場的爆發。克羅地亞境內有許多塞爾維亞人,這些人擔心克羅地亞獨立後,他們會受欺負。既然克羅地亞可以根據民族自決原則跑路,那他們也可以獨立出去,然後加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死活不同意,這自古以來就是克羅地亞的領土嘛,哪能說跑就跑。雙方談不到一塊,也覺得沒必要談,拿起槍來幹就是了。塞族人有自己的武裝,後面還站著塞爾維亞。兩邊都不是善茬,都是往死裏打。僅僅半年的時間,就打死了12萬人,制造了50萬難民。克羅地亞球星莫德裏奇這時候還是個孩子,他家就在戰火中淪爲難民,一部分家人被塞族武裝所殺,童年的記憶充滿斑斑血淚。克羅地亞內戰被聯合國出面調停,塞族人跑路計劃最終沒有成功。盡管一度通過全民公決成立了一個共和國,但克羅地亞用武力收回了這些領土。然後是波黑的內戰。波黑的情況更複雜,因爲有三夥不同的勢力,分別是穆斯林、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穆斯林是土耳其統治的遺産,塞族和克族則是戰亂和遷徙的結果。穆斯林想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而塞族和克族則希望從波黑跑路,分頭加入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三夥人都是行動派,手上都有槍,背後都有人支持。血腥的內戰很快便爆發了,克族人和穆斯林結成聯盟,一起打塞族。塞族人先勝後敗,最後誰都打不下去了,只能坐到談判桌前。

波黑戰爭極度血腥,三年多的戰爭打死了30萬人,200多萬人淪爲難民,幾乎整個波黑都被打成廢墟。中間發生了許多不好的事,1995年7月,塞族武裝幾乎當著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面,在斯雷布雷尼察屠殺了7000名穆族人,其中還有許多是孩子。這樣的事並不是孤例,其實兩邊都幹過,只是沒有這一次這樣嚴重和惡劣。1995年11月2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波黑終于達成了協議,把波黑一分爲二,各自過活,只是在名義上仍然是一個國家。波黑戰爭結束沒幾天,塞爾維亞就後院起火了。這一次是他們境內的科索沃。科索沃生活著許多阿爾巴尼亞人,數量比塞族人多。阿族人也想跑路,加入隔壁的阿爾巴尼亞。但在塞族人看來,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領土,甚至是他們的文化起源地,因此堅決不能同意。阿族人同樣有武裝,同樣是行動派,在沖突中毫無意外地又發生許多不好的事。很可能兩邊都不幹淨,但兩邊都不承認。這一次美國插手進來了,勒令塞爾維亞從科索沃撤軍,米洛舍維奇不同意,于是在1999年3月,就發生了以美國爲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的事件。因爲當時黑山還沒跑路,名義上仍然叫南斯拉夫聯盟。這是我們這代人親曆過的一次戰爭。1999年5月8日,美國派出一架B2轟炸機,從本土起飛,橫穿大西洋來到貝爾格萊德上空,向我們的大使館投下了5顆炸彈。

塞爾維亞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雙方力量實在太過懸殊。到了6月份,米洛舍維奇只能妥協,南聯盟軍隊退出了科索沃,北約停止了轟炸。盡管塞爾維亞現在也並不承認,但科索沃自稱它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北約的轟炸,造成了2000人死亡,數十萬人淪爲難民。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更改國名爲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和塞爾維亞和平分手,變成兩個國家。南斯拉夫的故事,到這裏徹底畫上了句號。經過百年的分分合合,它們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碎成一地,未能達成那個團結起來變得更強的夢想。回望曆史,有的國家迅速擴張,但始終不能真正融爲一體,最終失去奪得的一切。有的國家緩慢生長,卻慢慢建立起深度的認同和內在的血脈相連。也許就和家庭一樣,當這個家庭傾向于建設和成長,當其中的每一個成員更願意付出和承擔責任時,他們就越來越親近。共享利益,共擔禍患。而如果一個家庭傾向于內部互相計較,互相爭奪時,最後免不了就只能分道揚镳。

1 阅读:75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