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間》貨不對板?又一個好片被營銷噱頭所誤

影視獨舌 2024-04-05 10:53:37

當電影宣發越來越依賴大數據推送的時候,人們就越來越容易遇到“貨不對板”。

推送信息裏,宮崎駿新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精彩紛呈的異世界冒險,于是在電影開場後40分鍾主角還沒進入異世界時,有些人便失去了耐心。

推送信息還把《草木人間》塑造成了“傳銷版《孤注一擲》”,于是在看到影片裏只有1個小時涉及傳銷,並非《孤注一擲》那樣的犯罪類型爽片後,很多人立即感到些許不爽。

盡管整體口碑還不錯(豆瓣7.3分),但是《草木人間》的評論中不乏僅爲1星或2星的極端差評,且差評的理由也高度一致,基本上高頻重複著“敘事斷裂”“主題偏移”“太文藝”“看不懂”等。

顧曉剛導演拍紀錄片入行,劇情片處女作《春江水暖》曾入選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佳影片。他個人也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導演榮譽。

我們對這樣一位導演的新作,究竟該保持一個怎樣的期待?難道“從《電影手冊》前十變身爲抖音熱榜前十”,就真的是他的追求嗎?

也許,我們應該抛開大數據推送信息給它披上的“傳銷版《孤注一擲》”外衣,從導演角度,去好好理解一下,爲什麽《草木人間》是這個樣子。

割裂,但割裂的不是敘事

無論從故事上還是視聽風格上,《草木人間》的確被鮮明地劃分成了三幕。

第一幕是前30分鍾,主要講述三個主要角色何目蓮(吳磊 飾)、吳苔花(蔣勤勤 飾)、老錢(陳建斌 飾)之間的人物關系。

視聽風格上比較文藝,有較多的外景、長鏡頭、旁白等。

第二幕是中間的1個小時,主要講述吳苔花誤入傳銷組織蝴蝶國際後的“新生”,以及目蓮爲了挽救母親吳苔花而做出的努力。

視聽風格上類似于犯罪類型片,內景、短鏡頭、對話、強情緒的比例都大大增加。

第三幕是最後30分鍾,主要講述蝴蝶國際的騙局被拆穿後,目蓮帶崩潰的母親回到了山林中。苔花在山泉溪水中“浴水重生”。

視聽風格上回到了第一幕的文藝質感,依然有比較多的外景、長鏡頭、旁白等。

“割裂感”對于本片而言,是一種確鑿存在的觀感體驗,只不過這種強烈對比所帶來的割裂感,很可能是導演顧曉剛自己想要的。他不是不會回避割裂感,而是這種割裂感,才契合他想講的故事,想表達的主題。

如果我們抛開視聽上的強烈對比,只看影片的敘事,會發現脈絡上還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幕對第二幕的鋪墊很充足。目蓮和苔花都有非常充分的動機去“人間”經曆一番。

第二幕的初段,苔花和目蓮分開成兩條“事業”線並行。兩條線之間構成對照關系,目蓮線暗示了苔花線的“真相”。

第二幕後段,目蓮發現勸說苔花無效後,潛入蝴蝶國際救母,實現雙線合一。

第三幕,目蓮帶著苔花回歸“草木”後,出現了一些意象化的場景,反襯了“人間”之旅猶如一場夢境。

有虛有實、虛實結合,是顧曉剛爲這個故事選擇的呈現方式。強烈的對比,是爲了區分出“草木”環境和“人間”環境。

換言之,從敘事上看,《草木人間》正好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種異世界冒險的鏡像。

目光放在人物上,主題沒有偏移

如果你認定《草木人間》的主題是“反傳銷”,那一定會在看片的時候覺得主題發生了偏移。

問題是,本片的主題果真是“反傳銷”嗎?

從前邊的分析可以看出,傳銷其實是作爲一個故事環境存在的。影片的核心主題,並非“反傳銷”。大數據推送給我們的這個信息,有誤導性。

本片中間的1個小時,是可以進行場景替換而不從本質上影響主題的。比如有些類似主題的電影,會選擇戰爭環境、江湖環境、宮廷環境、異世界環境等等。

顧曉剛之所以選擇傳銷作爲故事中的這一環,一方面是因爲他在生活中接觸過誤入傳銷的人,一方面是傳銷環境具有極致性,可以把人物推得更遠。

《草木人間》不是一個類型爲先、故事爲先的電影,而是人物爲先。主題是落在人物身上的,主題探討是由目蓮、苔花在三個階段裏的所有選擇來承載的。

如果我們的預期是“反傳銷”電影,那就會認爲片中如此細致地描繪洗腦話術,是爲了揭秘傳銷組織的邪惡手段,從而讓觀衆提高警惕,防範傳銷。

如果我們把目光落在人物身上會發現,影片講述的,其實是苔花被騙的必然性。

在第一幕裏已經鋪墊了,由于丈夫何山離家出走後十年間杳無音信,苔花內心存在著巨大的缺失。她與老錢情投意合,但組建新家庭的提議,被兒子目蓮反對。

在被老錢母親趕出茶山後,失去工作的苔花內心的缺失已經達到了最大值。她本身就極度渴望“新生”,才會對蝴蝶國際那一套“分享經濟”的蠱惑之言照單全收。

導演顧曉剛在路演時講述,他曾想盡一切辦法去勸說一位進入傳銷組織的人,發現起不到絲毫作用。後來他研究了大量的資料,發現被騙入傳銷組織的人,並非智商有問題,而是傳銷套路存在一種人性上的深層欺騙性。

正因如此,《草木人間》並非單純地想要“以嚇反詐”。苔花和其他那些被騙入蝴蝶國際的人,其命運的悲慘,直接責任是傳銷做局者,而根源責任則在他們的親人和自己。

顧曉剛想要探討的,是人內心缺失的彌補,以及何爲真正的“新生”。

何山,見與不見

何山是《草木人間》裏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物,盡管演員表裏根本沒有他。

何山是苔花的丈夫、目蓮的生父。影片一開始就交代了一個信息:何山于十年前離家打工,之後和苔花、目蓮的聯系中斷了,甚至是死是活都無人知曉。

十年間,苔花和目蓮都沒有停止打聽,但苔花的用心程度明顯不及目蓮。苔花甚至已經和老錢好上了。目蓮對尋找生父的堅持,以及偶爾獲得新線索後的興奮,甚至會惹得苔花的不滿。

在第二幕裏,雖然提及何山的頻率變低了,但他還不至于缺席。因爲何山是苔花和目蓮母子之間,一個解不開的疙瘩。

苔花和目蓮之間緊張的代際關系,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在對何山的態度上分歧嚴重。

何山爲什麽離家呢?其實觀衆可以從細節中找到原因——何山是性取向上的少數群體。

具體細節有二。其一是苔花在和采茶工友聊天的時候,提到他們夫妻倆“做那個事”的時候,每次都得是她去求何山。

其二是目蓮勸說苔花離開蝴蝶國際時,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苔花脫口而出,罵目蓮和他“變態的老爸”一樣。

人在情緒激動時往往會暴露平時隱藏著的心裏話。在苔花心裏,何山就是個“變態”。

于是,何山的離開,就不再等同于普通農村家庭裏的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是被動的出走;而何山的離開,是主動的。他的秘密同樣在他的心裏造成了很大的一塊缺失。遠離妻兒,就是他彌補缺失,尋求“新生”的選擇。

苔花不想繼續尋找何山,是因爲她心中有恨。目蓮執意尋找何山,是因爲尚未經曆“人間”的他,還誤以爲父親的離開和不與家人聯系,都是被客觀條件所迫的。他仍想問清緣由,想與父親團聚。

然而,經曆過第二幕裏的事之後,目蓮懂得了,一個人是很難去幹預另一個人的自主選擇的,或者說人有必要去理解和尊重另一個人的自主選擇。缺乏理解的批判,是徒勞的。

只靠勸說無法讓苔花脫離蝴蝶國際,因爲在蝴蝶國際獲得“新生”,是苔花的自主選擇。苔花享受這種“新生”,哪怕它是虛妄的。

此外,目蓮還找到過一個何山曾經的落腳點。他看到父親留在這裏的木雕蓮花,與自己脖子上一直挂著的一樣。手裏拿著木雕蓮花,目蓮一下觸摸到了父親的心——何山從來沒有忘記過目蓮。

思念湧上心頭的夜晚,何山也會難熬吧。可是即便要承受思念的煎熬,何山還是選擇斬斷與妻兒的聯系。那他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

全片的結尾,目蓮在一個寺廟祈福後,突然有人告訴他何山就在這裏,並去叫他來見目蓮。此時,顧曉剛給了目蓮一個不算短的鏡頭,記錄著目蓮等待時的神情。

在這個鏡頭持續的期間,你的第一反應裏,目蓮是能、還是不能見到何山,將體現出你與顧曉剛導演是否達成了同頻共振。

鏡頭的結局,也是影片的結局。目蓮沒有等寺廟的人叫來何山,便自行離去了。

目蓮爲什麽不等個結果,而是要先行離去呢?因爲他看到父親最後的選擇是寺廟,也就明白了父親的選擇是“不見”。

目蓮選擇尊重父親的選擇,因爲那是何山自主選擇的“新生”。

【文/滿囤兒】

0 阅读:8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