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挖出飛碟是謠言,爲什麽它總能與外星文明聯系在一起

看鑒 2024-04-17 17:21:14

近日,一張網絡圖片再度提及“三星堆文明外星起源說”,引發關注。

圖片中的考古挖掘現場有一個飛碟型的青銅器物,上面有許多紋路、部件,看起來科技感十足。

但很多網友跟帖提醒,這只是AI生成的網絡梗圖。記者搜索發現,有網民3月底就曾轉發此圖,並明確標注爲“AI段子,切勿當真”。

可是,我們反過來想一下,似乎正是因爲三星堆自帶的“神秘感”,才能讓這個梗不胫而走。

01

三星堆不是外星文明,也不是來自西亞

讓三星堆與外星文明聯系到一起的原因是這裏出現的文物,造型和紋飾非常奇特、獨特。

例如出土的銅面具,形狀像太陽神鳥或者飛行器,還有一些類似于外星人的頭盔。

由于這些文明沒有文字記錄,對于我們破譯文物背後想要傳遞的信息就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也就符合很多人想象的“憑空消失的文明”,給各種傳聞提供了靈感。

至于那種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看起來與中國人面容明顯不同的面具,其實能透露出兩種信息:

縱目面具|出自網絡

這是當時人們對神靈、祖先的崇拜和想象所影響的結果,神靈要與人有明顯的特征差異,所以形象越誇張越能滿足先民們的心理需求。

再有三星堆出土的多個人首蛇身的青銅人像與《山海經》“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的記載相吻合。

專家認爲直目就是縱目,這與《山海經》中“燭龍”的記載相應。

還有就是三星堆處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邊緣,這一地區地勢平坦,水土資源豐富,適宜人類居住和生産。

加上這一地區又是連接西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聚居和交流的重要場所。

因此,三星堆文明的獨特文化現象可以說是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和交織的結果。

可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爲三星堆文明受到了外來文明的影響,就認定三星堆文明是“西來”。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有人推測這象征著權力,與埃及法老的權杖是一個意思。

金杖|出自網絡

但古埃及金權杖通常爲30-50厘米,通常執于法老遺體的胸前,同時通常爲彎頭、或者帶有鞭帶。

三星堆的這件文物與其說杖,不如說更像棍,長度也達到了143厘米。

還有青銅神樹,有人說兩河流域、北歐的神話中都有神樹這個概念,可不要忘了,在瑪雅文明中也有“木棉神樹”的概念,是瑪雅文化各種神話傳說和宗教信仰的起源。

不能因爲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某一指向性,就草率地斷定三星堆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東傳到此的。更可能是,每個文明的初代階段一些共性。

02

三星堆跟明朝滅亡後的朝鮮類似

青銅神樹這件文物反映的其實是中原上古宇宙觀念中的內容。當時中原信仰是宇宙中心有建木、若木這些神樹。

青銅神樹|出自網絡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東經》又雲:“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裏,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淮南子·地形》:“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就是說,中原文明信仰東方有扶桑,中部有建木,西部有若木,這三棵大神樹,樹上住著十個太陽。

甲骨文中的“西”是一個鳥巢形狀,負載太陽的鳥會降落到地下的黃泉水中,遊過地下世界,回歸到扶桑之上,依次輪回。

圖片出自網絡

中原文明信仰中太陽就是神鳥,《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烏。”《春秋元命苞》:“日中有三足烏。”

古蜀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很形象地展現了古蜀人的太陽就是神鳥這種世界觀,明顯和中原一模一樣。

三星堆青銅神樹上面鑄造的九只鳥,就是在扶桑一類神樹上的太陽鳥。

可能有細心的朋友會問,既然是十只金烏,神樹上怎麽只有九只?因爲一只就在我們頭頂值班。

由神樹反映的觀念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仍然屬于華夏文化圈,中原文明已經強勢滲透到了巴蜀。

至于三星堆出現的比青銅時代更早的陶禮器、象牙玉璋,這些文物在中原二裏頭遺址隨處可見。

象牙玉璋|出自網絡

這就可以推斷出,中原出現了最早的王權國家後,對周邊的開發,還有一些民衆的遷徙路線。

由于處在西南,所以當商朝入主中原後,古老的“夏禮”得以在三星堆保留。

“禮失求諸野”,這能讓我們聯想到,清朝建立後,李氏朝鮮仍舊沿用崇祯年號,由于沒有經曆“剃發易服”,所以較好地保存了“華夏衣冠”。

03

三星堆的獨特性

從出土文物的數量、形制、禮俗來看,三星堆毫無疑問是以中原文明爲主體的。

但是,夏商周時代的體制與秦皇漢武以後是極其不同的,大禹、商湯這些人物的角色更類似于“方國共主”,也可以理解爲社團話事人。

就是他們的小弟都有各自的地盤和堂口,在他們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

三星堆文明不同于中原文明的一點是存在著大量的“黃金崇拜”。

三星堆的金制文物|出自網絡

在二裏頭一些文明遺迹,中原雖然出現過黃金制品,但數量極少。除了黃金的來源問題值得考慮外,或許是華夏先民從一開始就對黃金不怎麽感興趣。

戰國時期,黃金的使用開始普遍,但一開始就被當作世俗貨幣使用,沒有上升到禮樂高度。

後來,銅也成爲了貨幣來源,華夏文化中帶有超凡脫俗意義的就成了“玉”。

三星堆的這個特點說明了華夏文化的向心力強大之余,就在于尊重各地方風俗,

《禮記·曲禮下》說:“君子行禮,不求變俗”。三星堆文明是中華體制毋庸置疑,但保存著自身特點,正是“求同存異”在上古時期的表現。

這種和諧共生、以中爲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流傳到了現在,是中華民族解決國際爭端的重要智慧。

大禹接見諸侯|出自網絡

至于爲了給三星堆文明增強神秘性,說無端消失了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中華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繼承性,你有這種觀念,是受到瑪雅同人作品的影響。

假如你還不信,金沙遺址可不幹了!它奮力地拿起教鞭,敲著黑板:看這裏、看這裏!

注:本文參考李競恒先生的一系列文章、訪談、講座內容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系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