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突破道德底線的4件事,司馬昭弑君上榜!

情懷曆史 2024-05-08 19:22:41

三國是古代曆史上的著名戰亂時期,不管是諸侯還是權臣,都面臨著十分激烈的鬥爭。于是,爲了擊敗對手,取得勝利,這些人物可以說是用盡手段,窮盡計謀。當然,“兵者詭道也”,只要能夠取得勝利,確實可以不用考慮手段和方式。可是,在三國時期,以下四件事情最突破道德底線,所以令人不齒。

一、呂布弑殺義父

呂布初因勇武被並州刺史丁原任爲主簿,受到了信任和重用。不過,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後,誘其殺丁原,並任騎都尉,後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呂布背叛丁原這位主公,固然是拉低道德水平的行爲,不過,這放在漢末三國時期,還能說是突破底線。

可是,在跟隨董卓,特別是和董卓誓爲父子後,呂布卻沒有收手。公元190年,關東軍起兵討董卓,呂布參戰,因與將領胡轸不和,被孫堅戰敗。到了公元192年,呂布被王允、士孫瑞、楊瓒等拉攏,成功刺殺自己的義父董卓,任職奮威將軍,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在重視孝道的古代曆史上,背叛甚至弑殺義父的行爲,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自此之後,呂布也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最終,公元199年,呂布被曹操下令處死。

二、呂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是在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末期,東吳呂蒙襲擊荊州、消滅關羽的一場行動。因爲在渡江過程中,呂蒙讓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樣子,所以這次戰役被叫作“白衣渡江”。在三國之前,無論各國交戰多麽頻繁,穿著“白衣”的商賈都享有特權,能夠在各大勢力間“穿行”,卻不會遭遇攻擊。如同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一樣,雙方也不會對商人下手。

現在,呂蒙的“白衣渡江”,開啓了“軍人僞裝商人的先河”,從而導致“白衣渡江”之後,曆史上再也沒有軍隊給“商隊不受檢查,穿行無羁,交換有無”的特權,這顯然也是突破“戰爭規則”與“倫理底線”的行爲。

三、司馬懿洛水之誓

早在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曾在洛陽洛水邊鄭重發誓,誓言絕不因爲兄長被朱鲔所害而展開報複,這一傳世佳話即爲洛水之誓。

而在公元249年,司馬懿也效仿光武帝,在洛水處發誓,表示不會對曹爽進行報複。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爲相信司馬懿的承諾,曹爽在高平陵之變中放棄了抵抗。可是,之後司馬懿的行動卻讓人大跌眼鏡,他不僅背棄誓言,還殘忍地消滅了曹爽及其親信的三族。

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如果規則不被信服,無法形成共識,那社會將無法維系,只能回到野蠻狀態。因爲司馬懿違背承諾,尤其是向洛水這個神聖地方的誓言,這同樣拉低了當時的道德底線。當然,比起司馬懿的洛水之誓,他的兒子司馬昭可謂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四、司馬昭當街弑君

司馬昭弑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于魏都洛陽的著名事件。當時,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弑殺于南阙。事後司馬昭另立曹奂爲帝,曹髦被追貶爲庶人,忠于曹髦的大臣王經及親屬被殺,成濟則作爲替罪羊被夷滅三族。

盡管最後禅代成功,司馬昭弑君事件仍成爲了司馬氏集團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東晉,據《世說新語》記載,當晉明帝聽王導講述晉朝建立的過程,聽到司馬昭弑君等事時也忍不住捂住臉說:“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