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一志願軍替犧牲戰友照顧家人,戰友母親:我把女兒嫁給你!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3-08 09:26:52
前言:

世界上最純粹、最真摯的感情莫過于戰友情,從一起扛槍上戰場的那一天起,戰友就是最親的家人。

在江蘇泰興蔣華鎮新市村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志願軍戰士默默照顧戰友家人幾十年,只因他曾對戰友許下了一個諾言。

“如果一方犧牲,活著的就負責照顧對方的家人”

這個諾言發生在1951年朝鮮戰場上,正在戰壕裏依槍待命的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排長劉紹安和副排長張志久之間。

劉紹安原籍山東新泰市羊流鎮,從小家裏一貧如洗,父母無法養活全家,忍痛將他的兩個姐姐賣給了別人當童養媳。後來,父親被日軍活埋,哥哥和嫂子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劉紹安小小年紀就失去了好幾個親人,內心充滿了仇恨。

18歲時,劉紹安參加了革命,替親人報了仇。

而張志久長期與家人蝸居在兩間蘆葦搭成的草棚中,一家人就靠著母親種的一畝二分田維持生計。

渡江戰役前夕,劉紹安選中了張志久當兵,同樣的苦難讓兩人很快成爲了知心好兄弟。調到排裏後,劉紹安更是像親哥哥一樣照顧張志久。

朝鮮戰爭爆發後,劉紹安所在的部隊進入朝鮮參戰,可張志久卻悶悶不樂。經過詢問,張志久才說出了他的憂慮。

張志久說:“打仗本來就是九死一生,我不怕死,可就是放心不下家裏的老母親。”劉紹安哪能不牽挂家人,他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張志久。

沉默良久,劉紹安突然望向張志久被炮彈熏黑的臉說:“這樣吧,我和你來個約定,如果一方犧牲了,那麽活著的人就要負責照顧對方的家人。”

張志久重重地點點頭,心裏的石頭才終于落了地。即便自己光榮地犧牲在了戰場上,他也不用擔心家人沒人照顧。

可一語成谶,殘酷的戰鬥在午夜打響,劉紹安率領的偵察排和敵人交戰起來。志願軍這邊雖然火力充足,卻也架不住敵人暗堡的攻擊。

爲了炸掉暗堡,張志久自告奮勇抱著炸藥沖了上去,在炸藥即將引爆之前,張志久用盡渾身力氣將炸藥扔了出去,自己卻被炸彈擊傷。

解決暗堡後,部隊唯一的障礙被清除,部隊發起了總攻。戰鬥結束後,身受重傷的張志久被擔架擡下火線時已經奄奄一息,他吃力地看著劉紹安,斷斷續續地說出了“母親,妹妹”幾個字,劉紹安緊握他的手表示明白,讓他好好到後方休養。

然而,沒過幾天,後方醫院就傳來了張志久犧牲的噩耗,劉紹安淚如雨下。

劉紹安當然記得對張志久的承諾,他遵守諾言,立誓在今後的日子裏,一定好好照顧張志久的家人。

劉紹安知道張志久是家中的頂梁柱,如果沒有張志久每個月往家寄的津貼,他的家人的生活將會過得極爲艱難。

再三考慮之後,他決定暫時向他的家人隱瞞張志久已經犧牲的消息,每個月發津貼的時候,他就以“張志久”的名義給他的家裏寄錢。

此前,張志久每個月都給家裏寄去10元,雖然劉紹安現在的津貼已經漲到了30元,但他也有家人,也要給家人寄錢。兩個家庭都需要負擔,這讓劉紹安倍感壓力。

劉紹安將兩個家庭的情況進行了一番比較,覺得張志久家裏的人口多,弟妹小,比自己家更困難。于是,他將自己每月給母親寄去的20元調整爲10元,另外10元寄給了張志久的家人。

除此之外,每個月劉紹安都會以張志久的名義給他的家人寫信。就這樣,劉紹安默默往張志久家裏寄了兩年的錢,直到1953年,才被張志久的母親發現了不對勁。

“我把女兒嫁給你”

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後,政府開始根據犧牲烈士名單給烈士家屬發放撫恤金。當收到政府送來的150元撫恤金時,張志久的母親簡直不敢相信。

她詢問當地政府是否搞錯了,她的兒子近期才給他們寄來一筆錢。當地政府一再確認後,明確表示:張志久戰士確實犧牲了!

張志久的母親聽到噩耗也顧不得考慮是誰給他們寄的錢,就暈了過去。醒來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給他們寄錢的好心人。

經過打聽,張志久的母親終于知道了真相,她忍痛給劉紹安寫去一封信,表示了感謝:“你也有家,也要贍養父母,我們不能再拖累你了。”

劉紹安仍記得當初的約定,他不願意放棄戰友的家人,一如既往地往張家寄錢。

半年後的一天,張母又寫了一封信給劉紹安說:“你的大恩,我家無以爲報,如果還沒有談對象,我把女兒嫁給你。”

這是張母的一片真情,可劉紹安爲難了起來,不是他不願意接受張家的好意,而是自己的母親已經爲他准備了一門親事。

原來,在劉紹安在外參戰的這些年,他的母親經常生病,一名叫楊鳳英的姑娘不辭辛勞地照顧著她。爲了表達對姑娘的感謝,劉母決定促成姑娘與兒子的婚事。

一邊是對父母有著奉養之恩的姑娘,一邊是有著生死約定的戰友的妹妹,手心手背都是肉,劉紹安輕易選擇一方,都是對另一方的不負責任。

劉紹安輾轉反側,深思熟慮後終于做出了決定。他告訴母親,若自己與楊鳳英成了家,就與張志久的家人相隔千裏,無法遵守當年的約定。他讓母親把家裏所有的家産都給楊鳳英,當作她的嫁妝,讓她找個好人家。

面對母親和戰友兩邊的艱難選擇,劉紹安最終還是選擇了履行承諾。不久,張志久的妹妹張桂芳帶著一雙她親手做的布鞋,來到朝鮮,與劉紹安結爲了夫妻。

1963年,劉紹安將要從部隊轉業回家。按照規定,他將要被分配到老家工作,然而,這卻並不是劉紹安想要的。

劉紹安左磨右泡,向上級反映自身情況,請求將自己調到張志久的家鄉。上級很爲難,但也十分欣賞劉紹安這種不忘約定的精神,最終,部隊同意了他的請求。

張志久的家鄉是江蘇泰興,從回鄉的第一天起,劉紹安就和妻子義不容辭地擔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

1964年,張志久的母親患上了食道癌,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爲了照顧老太太,劉紹安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從30多公裏的供銷社回家,整整一年,酷暑嚴寒從未間斷。

這年冬天,老太太自知時日無多突然想吃黃瓜。黃瓜是夏季的食物,哪裏是冬天吃得到的?可劉紹安爲了滿足老太太的願望,幾乎跑遍了整個縣城,卻依舊沒能找到。

劉紹安十分傷心,認爲自己沒有照顧好老太太,就連這一個小小的願望也不能實現。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想到了辦法。他到商店買了幾根醬莴苣,回家用水泡了泡,再抹上糖給老太太吃。

老太太問:“兒呀,怎麽不像黃瓜呀?”劉紹安說:“娘啊,黃瓜凍了就是這個味道,您就吃一點兒吧!”老太太吃到了“黃瓜”非常高興,只誇劉紹安孝順。

終于,老太太的生命來到了最後一刻。她吃力地握著劉紹安的手說:“你不是我的親兒子,卻比親兒子還要孝順,你爲張家受夠了苦,我們全家人對不住你。”

劉紹安的眼淚止不住地流,這些年他確實爲兩個家操盡了心,但他不後悔。晚年,劉紹安回憶起與張志久的約定說:“他爲了國家連命都不要了,骨灰都沒有帶回來,我最起碼活著,就應該替他照顧家人。”

0 阅读:391
评论列表
  • 2024-03-08 15:57

    [點贊][點贊][點贊]英雄~鐵漢柔情的好軍人好男人[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08 23:13

    戰友戰友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