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大爺在家挖出魚泉,靠賣魚年入30萬,現在怎樣了?

未央史默事 2024-05-09 09:16:44

前言

2007年重慶巫溪縣的李大爺,每天都做著相同的夢。

他夢到家的底下有著巨大的財富,爲此他不顧家人反對直接挖出了16米深的洞,竟然挖到了源源不斷的“魚泉”。

大爺靠著賣魚成功年入30萬,圓了自己的“發財夢”。

如今16年過去了,魚泉還在往外冒魚嗎?大爺還在靠著這口魚泉生活嗎?

1

李大爺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百姓,平日裏靠著自家的小作坊維持著一家老小的溫飽。

別看他已年過六旬,步履蹒跚,但他的眼睛裏總透著一股堅定的神采,好像內心深處有什麽夢想一直在支撐著他。

可是李大爺接連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裏一位白胡子的神秘老人指點他,在自家的門前埋藏著一處寶藏。

那夢境之真實,令李大爺久久難以平靜,夢中,那神秘老人親自指引他在自家院落挖掘,就在離門口不遠的地方,埋藏著數不盡的金銀珠寶。

隨後,李大爺就看到自己親手從地下挖出了那些璀璨奪目的珍寶,前所未見的財富就這麽毫無來由地降臨在他身上,這個夢境連做了數夜,每一次的細節都是如此栩栩如生。

起初,李大爺也只是將這奇特的夢當作一陣虛妄的念頭,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那夢境的影子卻愈發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裏。

他開始懷疑人生,是否命中注定自己就應該享有這等巨富?盡管心懷疑慮,但那隱隱的期待也在日漸膨脹。

李大爺的兒女們一開始自然是不理解父親的瘋癫,他們嗤之以鼻,擔心父親荒唐行徑浪費錢財。

可是,面對父親的堅持,他們也終于受不了李大爺的千叮咛萬囑咐,只得勉強答應了。

就這樣,李大爺用孝心打動了兒女們的疑慮,並許下重誓,若真沒有所獲,定會獨自承擔一切責任,于是,李大爺動用了全部家當,請來幾名工人,開始了艱難的挖掘工程。

家中的院落原本就不太寬敞,工人們只得在門前的一小塊地方開鑿,可地質異常堅硬,挖掘進展緩慢無比,只能一米一米艱難向下推進。

家人們看在眼裏,歎氣質疑聲不絕于耳,鄰裏也是譏笑不已,然而,李大爺獨自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他視這一切爲自己生命最後的意義。

就這樣,在持之以恒的艱辛挖掘中,工程已推進到十余米,可洞底依舊一無所獲,家人們的懷疑和嘲笑亦在與日俱增。

2

有一天李大爺照常進行挖掘,突然,他的鋤頭挖進了松軟的泥土,一股清涼的水流自地底噴湧而出。

李大爺嚇了一大跳,趕緊退了幾步,定睛一看,水流中竟然混雜著一些五顔六色的小魚!這可真是個怪事。

就在李大爺疑惑間,一位看熱鬧的老人被這詭異的場景吸引住了,老人仔細看了看那些小魚,雙眼頓時放出了光芒:"哎呀,這不是石頭魚嗎?那可是上好的寶貝啊!"

石頭魚?李大爺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老人見他一臉茫然,便給予解釋:"石頭魚通體透明,生存在岩石縫隙中的地下泉水裏,品質極佳,營養價值高,從前可是江湖上的絕世美味,如今早已絕迹了。"

一度被認爲已經滅絕的石頭魚,竟然出現在自家的田地裏!老天爺真是開了李大爺一個大大的玩笑。

他意識到這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必須好好把握住,于是,他開始精心保護這個神奇的魚泉,並暗中醞釀著一個商業計劃。

消息很快在村裏傳開了,大家聽說李大爺挖出了傳說中的"寶藏",紛紛跑來一探究竟,看到那些可愛的小魚在清泉中遊曳,人們個個啧啧稱奇,直誇李大爺這是沾了大福氣。

機會就這樣主動找上了門,李大爺開始收取門票,沒人收取5元,讓遊客們親眼目睹這個奇觀。

一開始只是簡陋的幾間草棚,但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他不得不擴大經營規模。很快,就在這個小村落裏興建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遊客區。

李大爺不僅出售門票,還捕撈石頭魚現場供遊客品嘗,由于石頭魚在市面上的確屬于絕無僅有的稀罕物品,加上獨特的口感和極高的營養價值,立刻就成了搶手貨。

遊客們紛紛豪擲重金,只爲一嘗這種世間少有的美味。

魚泉景區生意紅火,收入節節攀升,就這樣,李大爺一家由過去的貧窮農戶,一躍成爲當地首富。

他們設身處地地改善著景區的硬件設施,使其更加舒適優雅。從服務到環境,處處體現出了主人翩翩上佳的經營智慧。

不過李大爺直到要想真正把這筆餡饽撈個幹淨利落,餐飲服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3

遊客們觀賞完神奇的魚泉,定然會渴望一嘗那些上好的石頭魚料理,于是,他開始大手筆投資人工養殖,以確保魚類供應的持續性。

原本魚泉內的石頭魚存量是非常有限的,完全無法滿足遊客們對魚肉的殷切需求。

爲此,李家建起了數座巨大的魚塘,裏面密密麻麻全是石頭魚,有了這筆豐富的"蓄水池",景區內專門的餐飲區應運而生,烹制各種石頭魚美食成爲重頭戲。

遊客不僅可以觀賞神奇的魚泉奇觀,還能在餐廳內品嘗美味的石頭魚宴。

這種"吃住遊"一體化的創新經營模式,很快就贏得了遊客們的青睐,生意越做越紅火。

李大爺可謂是個有識之士,他並未止步于此,而是開始醞釀把自家的小景區做大做強,直接向大型旅遊農家樂發展。

山清水秀的村莊環境,加之當地獨特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無疑能爲此助力不少,很快李大爺一年的收益便達到了30萬元。

然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父子二人在發展理念上的分歧也開始漸漸顯現,李大爺的眼光更加放在眼前的經濟利益上,他希望能盡快擴大捕撈規模,以滿足遊客對石頭魚的需求。

爲此,他不惜大肆破壞魚泉原貌的生態環境,在泉眼四周修建了一圈巨大的鐵桶阻擋,以便增大捕撈面積。

這種作法無疑給景區的自然風貌蒙上了一層陰影,隨時都可能引發濫捕濫伐的生態災難。

4

與父親的拜金主義理念不同,兒子從年輕一代的環保視角出發,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考慮。

他清楚地意識到,過度捕撈必將加速石頭魚這一珍稀物種的消亡,最終葬送了整個景區的根基。

因此,他堅持主張要在開發利用中時刻注重保護,嚴格控制捕撈強度,並且大力發展人工養殖業,以減輕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這種保護與開發兩種觀念在父子二人之間産生了明顯的對立。

一時間,魚泉景區內矛盾四起,有人支持兒子的環保理念,有人則偏向于李大爺的拜金主義。

就在這種僵局難以打破之際,有關部門開始介入監管,漁政、林業、環保等多個執法單位陸續進駐景區,對過度捕撈等違法違規行爲進行嚴厲查處。

他們發現,由于無序捕撈的緣故,魚泉內野生石頭魚資源已經岌岌可危,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生存危機。

爲了防止這一寶貴物種徹底絕種,有關部門不得不連番出台永久性禁捕令,要求全面禁止捕撈野生石頭魚。

與此同時,政府出于支持和鼓勵的目的,爲兒子的人工養殖事業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持,以確保景區旅遊業發展所需魚類來源的可持續供給。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魚泉景區經營模式最終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正軌,在政府的嚴格監管下,一切保護與開發措施都得以理性實施,避免了過度索取的貪婪情節。

現狀

如今,旅遊觀光與人工養殖兩大産業並重發展,遊客們不僅能欣賞到石頭魚泉區原始自然的壯麗景象,還能在餐廳品嘗到來自人工養殖的上佳石頭魚美食,真正做到了觀賞與食用兩相宜。

這種發展模式的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果斷監管和兒子這一代年輕人科學環保的理念。

李家的事業終于走上了正軌,未來的發展也將會更加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重慶晨報——2015-06-22《老人因夢家中挖"魚泉" 泉中湧出魚年收入30萬》

央視網——2024-04-09《十年禁漁看長江|從水域之治轉向生態之治 長江大保護仍需久久爲功》

0 阅读:7

未央史默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