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禁tiktok的背後沒那麽多深奧道理就六個字:猶太人不裝了!

文叔逗號 2024-04-01 01:11:05

美國人爲什麽又突然重提封禁tiktok

對于tiktok來說,這一次封禁是非常突然的。tiktok的官方呢似乎是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次大變故的發生。華爾街日報呢就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針對tiktok的立法以及秘密准備了很長時間。

然而在法案推出的前兩個禮拜呢,tiktok的美高管曾經帶著好消息去到新加坡總部,說tiktok在美國的業務啊固若金湯啊,這就使得tiktok呢完全沒沒有做任何的防備。那屬于是裸裝的情況下吃了一波傷害。通常來說呢美國國會呢就像一棟漏漏風的房子,啥消息呢都保密不了。

因爲國會裏的兩黨的利益,在大多數情況下呢是不一致的啊,但是這次呢不太一樣。那看起來呢在對付tiktok的問題上呢,兩黨是團結的。另外這次美國呢對對tiktok的打擊力度非常的大,可當年川普想通過行政法令封禁tiktok呢呢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了。

那次呢只是一個行政命令,法院的法官呢都可以進行否決。這次呢是立法了。那一旦立法成功,基本上呢就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第三呢是這次立法的推進速度啊極快。那這種快呢不但出乎tiktok的預料,甚至呢也出乎美國人的預料。

通常來說呢美國過法院的速度呢是非常慢的。那因爲政客們呢需要充分的時間進行利益交換。但是這次有關tiktok法案的推進速度啊快到驚人。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在三月五日會在公布了強制tiktok剝離美國業務的方案。

那僅僅兩天後呢,衆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呢就以五十比零全票表決通過該提案。三月十三號,衆議院的以352票對65票的結果通過了這一項法案。後續呢這個法案呢還將會被送到參議院進行表決。參議院呢可能會拖一拖,不過呢拜登已經表態了,一旦參議院表決通過,他呢馬上就會簽字。

所以這次有關tiktok法案呢有至少三個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的特點。法案前期呢准備相當充分,對tiktok的打擊力度極大,兩黨的意境呢高度統一。在美國這樣一個相對散狀的國家,這樣的情況呢是非常少見的。那麽爲什麽美國要動用國家機器來對付一個公司呢?哎,好了,現在呢我們再來說說重點啊,爲什麽美國這次要把tiktok往到死裏整?很多人呢會把直接原因歸于tiktok和中國的關系。

但是呢這不是促成這次封禁的直接原因。美國那邊的消息人士指出,那有關封禁tiktok這件事情,美國立法機構裏的一些人呢早就開始推動了。雖然這些人呢用盡了全力,但是推動的一直非常緩慢。

一方面呢是tiktok非常的柔軟。美國政府那那邊呢有任何要求,不管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tiktok呢都基本上予以滿足了。但凡是要點臉啊,那麽確實呢是不好下手。其次呢,tiktok在美國的用戶量已經非常大了,並且呢開始搞直播帶貨綁架經濟那一套了。

那麽除非是立法部門能夠形成共識,否則沖在前面的政治人物呢可能會成爲炮灰。上一次,川普想封禁tiktok啊,被美國人罵的有多慘。那大家呢應該還記憶猶新。

但是一件很關鍵的事兒呢,就導致立法者改變了他們對tiktok的態度。那改變了發生在去年十月以後。那去年十月發生了什麽事情呢?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

按平時美國的傳統媒體給我們渲染出來的固有印象,那美國的人民呢肯定是會支持以色列。但是呢tiktok告訴我們的結果啊,不是這樣的,去年年底公布了他的數據。根據他的計算呢,去年十二月tiktok上支持巴勒斯坦的視頻的觀看量是支持以色列視頻的54倍。

那不是多54%啊,是54倍。然後這個數據呢在十一月的時候啊,還僅有36倍。所以呢後來美國總統競選裏的一個候選人黑利不就表示嗎?那用戶每觀看tiktok半小時,反猶太人的情緒呢就會增加17%。

tiktok上的反猶視頻

咱也不知道這個情緒是怎麽算出來的啊,就反正聽起來就挺恐怖的,每半個小時就增加17%,是什麽概念啊?就是三個小時的就翻一番了。在美國你反猶太人,就是最大的政治錯誤。所以那什麽呢他就想敲打一下tiktok,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更重要的是tiktok的算法呢在大選期間呢,很可能會放大兩大陣營之間的差距。那這次大選來說,很明顯的,川普更有話題度,講話呢更好玩。拜登呢就是已經老到很無聊了嘛。我預估啊就如果tiktok不改變算法的話,川普呢會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可是呢我們看川普第一次篩選的時候。網絡上的聲量呢是不夠的。那好像大部分人呢都在罵他,爲什麽呢?哎,這個就是因爲傳統媒體和和tiktok流量的控制不同。

坦白點說呢,傳統媒體賺錢的方法呢就是你給我錢,我就給你流量。那兩黨呢只要有相應的競選經費,就可以打到半斤八兩。川普第一次競選呢吃虧就吃在他不是個傳統的政治人物。那很多宣傳的通道呢沒有打通。所以即便很多老百姓喜歡川普媒體呢,卻對他非常的不友好。tiktok的賺錢邏輯呢就不一樣了嘛。

那他的邏輯呢是中國人的那套免費邏輯。羊毛呢出在豬身上,tiktok的官方更多的呢是想要通過視頻的質量去吸引更多的觀衆進入他們的平台。然後呢,在平台上帶貨賺錢,他們呢就不存在收取某某個政黨的錢,替某個政黨宣傳的意願。

當然他也不敢是吧?那麽這種時候呢就很容易發生什麽問題了。就是即便某一個政黨的競選資金非常充裕,並且呢離真正的大選日呢也還有距離,那輸贏可能就已經特別的明顯了。因爲像tiktok這個平台啊,它會放大候選人個人魅力的優勢,減少傳統政黨本身的資源優勢,啊,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過tiktok崛起一個第三政黨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說爲了選舉的可控性,美國的兩黨呢都有意願控制或者封殺tiktok。這裏面呢又以拜登本人最著急,因爲他的個人魅力呢趨近于零。

tiktok呢想要盡量避免政治,也確實沒有碰政治,但是這種時候呢不作爲也是一種作爲。那當然了,如果tiktok這個時候修改算法,那就真的做了了影響美國選舉罪名,那還是可以搞你。

因爲即便美國的政客不想搞tiktok了,美國的互聯網頭部公司呢也不想放過tiktok。那這個時候呢其實還是跟中國沒關系啊,它就是一個商戰的問題。

tiktok呢目前在美國已經擁有1.7億用戶了,而美國的人口呢一共就3.3億,搞了這麽多年的facebook呢,也就1.8億用戶而已。

那facebook美國呢就跟中國的微信差不多。那tiktok現在在美國的用戶量呢可以說就已經達到了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天花板了。

那它一旦和美國互聯網公司開始競爭,那産生的殺傷力呢肯定也會非常的大。大家看tiktok和美國的哪些公司産生競爭呢?

那youtube肯定是和tiktok有直接競爭,facebook、twitter這些存在社交屬性的平台,也和tiktok有競爭。

那現在tiktok呢又有搜索功能,和google形成了競爭。tiktok上呢還賣貨,和amazon又形成了直接競爭。

那應該說tiktok幾乎和美國的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有或多或少或少的競爭。大家呢可能以爲高端的商戰啊是我要把産品做的比競爭對手更好。

但實際上你想多了啊,真正的商戰呢就是給政治人物更多的競選經費,讓他們呢幫忙打壓一下自己的競爭對手。

tiktok的問題呢現在是上升的速度太快,那瞬間呢給自己樹立了大量的競爭對手,然後呢他自己又沒有政治現金這一塊的經驗,無法在政界尋找到自己的保護傘。

我個人認爲呢tiktok找一個新加坡的CEO啊是失敗的決策。

字節跳動選周受資作爲tiktok的CEO呢也可以理解。首先呢他們不能找中國人做CEO,但是呢他們又不想找個美國人做CEO那真找了容易被國內嘛。

另外這個美國人呢跟國內的高層交流起來啊也累了,而且呢說不定很難控制。那所以最後呢,他們找了一個在美國接受教育的啊,有中國公司工作背景的新加坡人,看起來呢皆大歡喜。

但是呢我覺得周壽資呢他不適合做這個CEO啊,我不是說周壽資不優秀,周受資哈佛大學畢業的。

但是第一份工作呢是在俄羅斯投資基金工作。第二份工作呢是在小米做手機席財務官,做的都非常好。他做字節的c f o呢肯定是夠格的,但是他真的就沒有和美國政界交道的經驗。

其實美國也是一個標准的人情社會,美國的老板還有職業經理人呢一樣,也是天天高爾夫蘿莉島。那周受資呢一看就是個謙謙君子。那這些潛規則的事兒呢,他估計都沒碰過。

就你看看馬斯克,總有人愛過馬斯克是個天才啥的。那他公司的産品又不是他自己做的,他的能力呢是講故事、拉投資,整合資源,跟當地的政府談判建廠。但是周受資呢可能就不擅長做這些。那另外呢,他平時都在新加坡上班,能怎麽去美國的政界處關系呢?

在産品競爭力上呢,tiktok確實強,但是在美國國內的政治競爭力上,tiktok呢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了。商戰打到如今這個地步,那整個美國tiktok幾乎找不到一家媒體,一個名人,一個政客爲他們發聲。弱者呢就是要被欺負的。

你賺再多錢,有再多用戶在政治上呢沒有保護傘,那就還是個弱者。那最終呢就難逃被瓜分和肢解的命運了。

當然就tiktok肯定要比這個一般的美國公司更慘一點啊,就美國的大型公司之間互相使絆的,這個是很常見的,但是很少有被搞到這個程度的,有那種得罪猶太人財團的公司,通常呢只要做出相應的整改,都不會被趕盡殺絕。

facebook當年呢也曾經明目張膽的幹預大選。那狂黑川普是吧?結果川普上台之後呢,就只是惡心了小紮幾次,也沒有讓facebook傷筋動骨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匹無無罪,懷璧其罪,美國就是想明搶

美國以外的國家憑什麽可以擁有一家世界第一的公司呢?恰巧呢現在這間公司又得罪了天選之足,得罪了總統,得罪了一群大公司。美國人就要擺明了要強奪。

美國呢向來如此,拿半導體裏最牛的一些公司來說吧。台灣之光台積電78.5%的股份呢由海外機構所持有,海外機構裏呢又以美國占了大頭。

光是花旗托管的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呢,持股比例呢就高達20.54%。那台灣只不過持股6.83%而已啊。

號稱工業明珠之最的光刻機制造商SML,雖然呢是家荷蘭公司,但是第一大股東呢是美國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呢是美國的黑岩集團,第三大股東呢是英國國際投資。再往下呢股東還有英特爾、台積電等等。

說到底呢這些世界第一的公司呢只是在台灣、在歐洲或者在日本韓國,本質上呢還是美國公司。

目前美國對tiktok的極限施壓,真正的目的呢應該不是要把tiktok趕出美國,tiktok離開美國呢是一件兩敗俱傷的事情。美國這邊呢要損失兩樣東西。那因爲tiktok之前呢各位有韌性啊,就使得現在美國當著全世界的面呢用下三濫的招數。所以呢就美國他已經失去了聲譽。

那如果最終tiktok這個會下蛋的母雞,離開煮熟的鴨子飛了,那美國呢還要再失去實際利益。

那至于說什麽信息安全啊,這個中國通過tiktok影響美國之類的啊,那個都是無稽之談,那正是因爲民間有這樣的質疑,政府呢就有借口對這些公司高標准嚴要求。

tiktok真正的優勢呢是它已經搶到了先機,擁有非常大的用戶基數。全世界呢有超過13.5億的英語人口。那目前tiktok呢已經基本覆蓋到了。

而美國呢只有三億多的人口,還不到30%。那如果美國徹底封封禁tiktok,也許美國的部分用戶沒辦法,那必須要使用美國本國的軟件。但是呢美國以外的用戶恐怕不會買買這個賬。因爲更多的用戶呢就代表著更多的利益。

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怎麽樣呢?衆議院不是說tiktok要徹底交出美國的控制權嗎?不然就滾蛋,是吧?參議院呢可以說:哎,要不大家呢各退一步,那給個40%的股票出來吧,40%也不行是吧?那30%吧,總之呢就是能拿多少拿多少。

大家覺得我這個劇本行吧?但是美國的最終目的,還要要一點點吃掉tiktok,未來也就走一步看一步把。

3 阅读:1387
评论列表
  • 2024-04-01 21:01

    這扯什麽蛋呢?封殺抖音涉及違反美國的基本國策,即言論自由和種族歧視兩大原則,這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政府只是想在特定的時間段壓制抖音,避免自己選舉失敗。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