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每年夏天要用多少冰,負責采冰的機構和職官都有哪些?

左都禦史有料 2024-04-24 08:13:43

《雍正王朝》中,八爺、九爺、十爺有一次夏天聚會,八爺府下人准備了冰鎮西瓜,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古代的“冰箱”。禦史對這個橋段印象很深,一直以來也想與諸位聊一聊清代的“冰政”。

可能大部分讀者對“冰政”一詞還很陌生,其實在清代的官方史料中這個詞彙出現的概率也不多,禦史僅在《大清會典》中見過較爲詳細的記載。

冰政系統所設之職官

冰政主要是爲皇室服務的,爲皇帝妃嫔以、王公貴族以及各處陵寢提供酷夏所用之冰,不列入國家核心行政事務,所以也沒有成立單獨的衙門對此進行管理,而是以工部兼領具體事務。

凡采冰、儲冰與頒冰之事,由工部都水清吏司負責,按定例額設“冰窖監督”滿洲一人、漢一人。冰窖監督也不是正式的職官名,屬于“差遣”和“兼職”的範疇,其人選由工部堂官與司官中揀選。

司官的範圍較大,包括郎中、員外郎以及主事,冰窖監督的任用原則大致遵循誰有空誰兼任,沒有固定的人事選拔程序。且冰窖監督屬于臨時性的差事,工作也比較辛苦,故而任期爲一年。

因冰政涉及到皇室,所以內務府也會派出相關人員參與具體工作。按定例,采冰、儲冰、頒冰都有相應的官員負責,級別爲七八品小京官。至于搬運一類的工作,則由工部或內務府雇用各類工匠,按日給予口糧和薪酬。

采冰、頒冰的具體時間以各地地方用冰來源

皇宮大內、各處王府、陵寢以及京師各部院衙門用冰皆有定數,即“量歲之所需而藏于窖”。采冰工作通常都在每年的冬至三九後,采冰期之前,工部要行文內務府奉宸苑溝通協調,然後由奉宸苑在指定的地點進行開采。

爲了確保冰的質量,奉宸苑通常會指定在水質好、背陰處進行開采,以免在開采中因日光照射帶來的諸多不便。

采冰期通常不會超過一個月,到了來年的仲夏時分,各處冰窖按照固定的數量提供所用之冰。時間也有規定,即從農曆五月初一日開始供冰,至農曆七月三十日截止,爲期三個月。

清代的陵寢距離京師較遠,交通不便花費也較大,所以各處陵寢所用之冰,皆由當地官府原地取材以節省用冰成本。具體情況大致如下:

昭西陵由遵化州與薊州按年輪流供應;景陵由遵化州供用;景陵妃園寢由薊州供應;孝陵、孝東陵、裕陵,則由豐潤縣供應;泰陵、泰東陵以及妃園寢等,俱由易州供應。

因禦史采用的是嘉慶朝《大清會典》的記載,故而只有以上各處陵寢的資料,不過嘉慶帝陵寢以及後世帝王陵寢的供冰原則,大致也都是采用這一制度,由所在地官府提供。

清代皇帝喜歡巡幸,如果是盛夏季節,那麽有關部門也要爲皇帝做好用冰的後勤工作。比如熱河行宮每年額定之冰爲2000塊,周圍的喀喇河屯冰300塊、巴克什營、兩間房、常山峪、小營、波羅河等七處各屯冰100塊,以供皇帝隨時取用。

再如康熙、乾隆兩地南巡,江浙兩省各府州縣也要提前屯冰。南巡之年,蘇州、淮安二府都要在本府設冰窖藏冰,江甯、揚州、徐州、常州、鎮江等府,則雇用蘇、淮二府窖戶在宿遷及各府收藏以備禦用。

浙江本省雖然也要提供藏冰,但自乾隆朝開始一直派專人于蘇州府設冰窖,待皇帝抵達蘇州府後,再運至杭州。

京師各處冰窖的分布情況

藏冰必設冰窖,京師所用之冰數量最多,隆宗門外設有五個冰窖,藏冰數量爲25000塊;景山西門外設冰窖六個,藏冰54000塊;德勝門設冰窖三,藏冰26700塊;德勝門外土窖一個,藏冰20000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60000塊。

各處冰窖所藏之冰皆爲統一尺寸,即寬厚皆爲一尺五寸。這些冰窖主要是皇室和各部院衙門服務,那麽這麽多的冰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當然皇帝用冰是無數量限制的,想用多少就多少。不過各部院衙門用冰,則有嚴格的數量限制,大體情況如下:

吏、禮、兵三部每日各6塊,戶部16塊,刑部20塊,工部17塊;國子監7塊,都察院16塊,理藩院5塊,宗人府3塊;稽查欽奉上谕事件處、總理火器營、中書科、光祿寺、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鴻胪寺、翰林院、太醫院等計36處衙門,每日各給冰1塊。

各處王府用冰數量也沒有統一的標准,事實上朝廷並沒有專門爲他們提供藏冰,只是皇帝經常給予賞賜,具體的數量自然也就無法統計。

在京的王公大臣用冰,通常都是個人掏腰包,他們或按時價委托工部和內務府一體開采,或專門雇用民工開采,總之在炎熱的夏天,王公貴族們肯定不會沒有冰用。

2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