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患者保住生育力後,孩子喊了她14年“醫生媽媽”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5-12 14:00:37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醫生媽媽母親節快樂,希望您身體健康、萬事順意。”在母親節到來前,14歲的笑笑(化名)給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首席專家陳亦樂發送了一則短信。

16年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笑笑母親張天(化名)被多家醫院告知:想保命,就必須切除子宮。可她想要自己的寶寶,想要保留成爲母親的可能性。而陳亦樂,讓這種希望變成了現實。抗癌結束後,張天通過自然受孕,擁有了她心愛的小女兒笑笑。從笑笑能說話起,張天就告訴笑笑:“陳醫生救過媽媽的命,她是你的醫生媽媽。”

而這聲“醫生媽媽”,一喊就是整整14年。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首席專家陳亦樂。受訪者供圖

“醫生,我能不能不切子宮?我真的很想要一個自己的女兒。”時間撥轉回2008年,陳亦樂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張天的時候——32歲的張天焦慮、恐懼,混雜著對未來強烈的不安。

張天來就診時已經出現了長期不規則陰道出血,病理切片結果顯示爲子宮內膜癌。“現在還是子宮內膜癌早期,病竈小于2厘米,惡性程度相對較低,想要保留生育力是有可能的。”陳亦樂的話就像一針“安心劑”,也是張天當時能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保留子宮,意味著走向藥物保守治療。但這不是一條輕松的路,抗癌曆時三個階段,整整九個月。因子宮內膜癌與內分泌激素水平的失調高度相關,治療中使用了大劑量的孕激素。用激素後,人就像突然腫了起來,張天最胖的時候到了整整220斤,治療過程中還經曆了多次刮宮。痛苦的背面,是一位渴望成爲母親的人戰勝疾病的決心。

九個月後,治療結束。但因爲子宮內膜癌仍有複發的可能,藥物治療結束後的每一天,仍然是在跟癌症“賽跑”。成爲母親的決心支撐著她,她跑贏了。

2011年4月,陳亦樂收到了來自張天的喜訊:“陳醫生,我懷孕了,我真的要當媽媽了!”當年年底,笑笑出生了。孩子出生的那天,張天仍不忘記告知陳亦樂:“是個健康的小女孩,整整4.45公斤呢!”

一年後,張天是抱著笑笑來找陳亦樂複查的,她告訴陳亦樂:“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叫您媽媽,您就是她的醫生媽媽。”

時間流轉,張天總是在每年節假日的固定時間告訴陳亦樂她和笑笑的近況。今年年初,她們去爬了衡山,也爲陳亦樂祈了福。在給陳亦樂的短信中,她寫道:“希望您長命百歲、萬事無憂。”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首席專家陳亦樂(右一)爲患者檢查。受訪者供圖

陳亦樂從2004年開始進行婦科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工作。20年間,她已經爲300多名婦瘤患者保住了子宮,也成了許多孩子的“醫生媽媽”。

談起這項事業,68歲的陳亦樂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能把一個人的癌症治好,給人活下去的可能性,還能讓她們擁有是否要成爲母親的選擇權,于我而言,真是再幸福不過了。”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