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多少位追尊的皇帝?其中哪些人實至名歸,又有誰引發爭議呢

樓哥看明史 2024-04-04 17:23:35

前言:過一把皇帝瘾,大概是每個中國男人的終極浪漫。有的時候不但自己做了皇帝,還要追尊老爹甚至曆代先祖爲皇帝,這個就叫追尊爲帝。

明代大一統的時候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南明時代又出現了四位,然而追尊的皇帝人數卻高達十二人。那麽這十二人之中,有哪些是名正言順,又有哪些會引發爭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朱元璋稱帝劇照

追尊四祖

吳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吳王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天在南郊即位之後,新鮮出爐的大明天子,帶著吳王世子朱標,捧著四代先祖的神主牌位前往太廟,將他們追尊爲皇帝和皇後,明細如下:

謹上皇高祖考尊號曰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後。皇曾祖考尊號曰恒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後。皇祖考尊號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後。皇考尊號曰淳皇帝,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後。—《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

從朱元璋自己撰寫的《朱氏世德碑》可知,其家出自金陵句容通德鄉朱家巷,名字可考的最遠先祖爲其五世祖朱仲八。然而根據五服制度,最終朱元璋只追尊了四位皇帝,仲八公隔的太遠,無緣享受大明王朝的香火供奉。

盱眙明祖陵

朱仲八娶妻陳氏,生三子:長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第三子即德祖朱百六。

德祖娶妻胡氏,生二子:長子朱四五、次子即懿祖朱四九。

懿祖娶妻侯氏,生四子:長子即熙祖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第四子朱初十。

熙祖娶妻王氏,生二子:長子追封壽春王朱五一、次子即仁祖朱五四。

仁祖娶妻陳氏,生四子:長子追封南昌王朱重四、次子追封盱眙王朱重六、第三子追封臨淮王朱重七、第四子即朱元璋(朱重八)。

德祖、懿祖在元朝都是農民,但是戶籍卻是淘金戶。由于句容不産黃金,只能靠種地收入去采買交差。到了熙祖這一代,因爲“困于役”,也就是交不起了,只能放棄田地,帶著兩個兒子逃往泗州盱眙縣。

太祖朱元璋劇照

等到熙祖去世後,朱家再一次“家道日替”,壽春王和仁祖不得不先後逃往濠州鍾離縣討生活,並在此定居,直到元末戰亂的發生。

朱元璋雖是“淮右庶民”出身,但他稱帝後並沒有攀附先賢,比如傳說中的朱熹,而是老老實實地追尊四代老農民先祖爲皇帝。這就是大明王朝的追尊四祖,可謂實至名歸。

興宗康皇帝

朱標,生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朱元璋嫡長子,生母馬皇後。在老爹登基稱帝並追尊四祖之後,被冊立爲皇太子。

作爲大明王朝最正統的接班人,朱元璋在朱標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早在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時候,當時大儒宋濂就被請來爲六歲的世子授“經學”。

皇太子妃常氏劇照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開國第二武臣、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嫡長女常氏,被冊封爲皇太子妃。到了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開始逐步放權,命諸司: “今後常事啓皇太子,重事乃許奏聞”。而到了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老朱進一步提升朱標的地位,命群臣: “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啓皇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換句話說,此時年僅二十三歲的朱標,已經成爲了大明王朝的常務副皇帝。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標暴疾去世,終年三十八歲,谥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東。當年九月,朱元璋冊立朱標在世諸子中,倫序最長的朱允炆爲皇太孫。

皇太子朱標劇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年)閏五月,一代雄主朱元璋駕崩,廟號太祖,遺诏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次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新天子追尊生父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而在靖難戰爭之中,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篡位成功之後,爲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來自于父皇朱元璋,廢黜了大哥的皇帝尊號。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遷其主于陵園。蓋建文初,尊谥懿文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升祭于太廟。至是禮官言考之古典,于禮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園,仍舊谥號曰懿文皇太子,歲時致祭如常儀。—《明太宗實錄卷九下》

朱允炆追尊朱標爲帝,屬于絕對的名正言順。因爲沒有朱標的儲君身份,就不可能輪到朱允炆來做皇太孫,進而繼承大統。

朱標陵寢遺址

睿宗獻皇帝

興宗一脈斷絕之後,明朝的帝系由太宗朱棣,傳至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因土木堡之變轉爲景皇帝朱祁钰,再經奪門之變轉回英宗,再傳至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

朱祐杬,生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憲宗第四子,生母邵貴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冊封爲興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九月之國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鍾祥)。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興王朱祐杬去世,享年四十四歲,谥曰“獻”。守孝期間,由嗣子朱厚熜暫管府事。如果僅僅如此,那麽這位興獻王和其他的明朝親王之間,也沒有任何的區別。

朱祐杬陵寢

然而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駕崩,因其無嗣,故而在遺诏中,命“興獻王長子厚熜”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嗣皇帝位”。對于遺诏的起草者、內閣首輔楊廷和來說,朱厚熜只有過繼給伯父孝宗,才能以武宗弟弟的身份繼位。換句話說,新天子只能稱伯父孝宗爲“皇考”,而稱生父興獻王爲“叔父”。

朱厚熜對此堅決不從,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皇帝以當廷杖死十六名五品以下官員的代價,取得了大禮議之爭的階段性勝利,將興獻王的尊號定爲“皇考恭穆獻皇帝”,孝宗則改稱爲“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六月,致仕揚州府通判同知豐坊向朝廷上奏,建議讓獻皇帝稱宗祔廟。這個馬屁拍得,連最擅長拍馬屁的嚴嵩都看不下去了,上疏表示獻皇帝不需稱宗。皇帝大怒,讓嚴嵩立刻回答自己一個問題:“文皇帝誰之祖,獻皇帝誰之父”?

先是致仕楊州府通判同知豐坊奏: “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請複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 下禮部會議。—《明世宗實錄卷二百十三》

睿宗朱祐杬畫像

在皇帝的壓力之下,最終文皇帝(朱棣)的廟號由太宗改爲成祖,獻皇帝的谥號改爲“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並且祔享太廟。

恭宗孝皇帝

朱厚熜駕崩後,廟號世宗,隨後皇位傳于穆宗朱載坖,再至神宗朱翊鈞。

朱常洵,生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神宗第三子,生母鄭貴妃。神宗長子朱常洛,乃宮女出身的王恭妃所生,素不爲皇帝所喜。次子朱常溆也是鄭貴妃所生,但因爲懷孕時候被神宗動了胎氣,結果出生不久便夭折。

無論是抱著對鄭貴妃的愧疚還是喜愛,神宗曾經對她許下一個誓言,一旦鄭貴妃再有一個兒子,一定封他做太子。然而皇長子尚在,皇帝又不敢改立鄭氏爲皇後,一場所謂的“國本之爭”,就此在神宗和文武大臣之間拉扯了十多年。

鄭貴妃劇照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一切的一切塵埃落定,朱常洛被冊立爲皇太子,朱常洵則被冊封爲福王。此後無論是神宗、鄭貴妃還是福王,都不肯甘心。直到萬曆四十一(公元1613年)年六月發生了企圖行刺太子的“王曰乾案”,神宗一面向大臣們表示自己始終支持太子,一面讓福王于次年三月之國河南洛陽。

當皇祖時,皇考與景王名封比肩,故人心猜疑。今皇太子與福王名分不同,大義已定。又有諸皇孫,何疑之有?況祖制親王之國舉行在春,今已踰期。昨已谕卿明春舉行,必不再遲。—《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九》

福王朱常洵劇照

此後神宗駕崩,傳位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一直到崇祯帝朱由檢,福王一直生活中洛陽,日子倒也過得悠閑。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義軍攻陷洛陽,福王朱常洵遇害,終年五十六歲。消息傳到京師,朱由檢爲之“長歎泣下”,賜谥曰“忠”。

福忠王遇難之時,福世子朱由崧缒城逃走,避難于懷慶府,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襲封福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這位小福王再次開啓逃難之旅,從懷慶一路到衛輝再到淮安,寓居于湖嘴舟中。

李自成劇照

當年三月二十九日,義軍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盡殉國。朱由崧則在江北四鎮的擁立之下,在南京登基稱帝,改明年年號爲弘光,故也被稱爲弘光帝。由于“睿宗”的珠玉在前,福忠王也被追尊爲皇帝,谥曰“貞純肅哲聖敬仁懿孝皇帝”。而在永曆帝朱由榔繼位後,又爲這位伯父加上尊號曰“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廟號“恭宗”。

唐藩四帝

朱聿鍵,生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四月,唐世子朱器墭嫡長子,生母世子妃毛氏。隆武帝自小與其父一起,被祖父囚禁于王府承奉司內。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朱器墭被人毒死,朱聿鍵則在地方官員陳奇瑜的斡旋下被冊立爲唐世孫。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朱聿鍵襲封唐王,並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杖殺了當年害死他父親的凶手:兩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和安陽王朱器埈。當年八月,清軍直逼北京,朱聿鍵率兵勤王,事後卻被削爵廢爲庶人,監禁于鳳陽高牆,由其弟朱聿鏼進封唐王。

崇祯帝朱由檢劇照

朱由崧即位後大赦天下,朱聿鍵也得以恢複自由,並改封爲南陽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清軍大舉南下,並于五月攻陷南京,棄城而走的朱由崧則在蕪湖被俘。當年閏六月,南陽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命自七月初一日起改弘光年號爲隆武元年,故而其也被稱爲隆武帝。

唐藩的始祖唐定王朱桱,是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換句話說,朱聿鍵和崇祯帝、弘光帝那一脈大明皇室之間的血緣關系,大概只能稱之爲我們兩百年前是一家。但是身爲皇帝也不能不追尊先祖,好在老朱當年的成例,朱聿鍵也追尊了四代先祖爲皇帝:

並于登極之日,上朕高、曾、祖、考尊谥曰惠皇帝、惠皇後,順皇帝、順皇後,端皇帝、端皇後,宣皇帝、宣皇後。伸此尊親之典,盡朕孺慕之誠。—《曆代寶案》

隆武帝朱聿鍵劇照

高祖父唐敬王朱宇溫:協天安道敬正恭聖熙文淵武戴仁恪孝惠皇帝,廟號哲宗。

曾祖父唐順王朱宙栐:笃天成道欽昭獻穆理文定武居仁體孝順皇帝,廟號純宗。

祖父唐端王朱碩熿:象天統道莊敏睿質長文信武齊仁顯孝端皇帝,廟號定宗。

父追封唐裕王朱器墭:宣皇帝。

朱宇溫是唐定王的曾孫,輩分與明英宗朱祁鎮相當。而隆武帝輩分,則與明神宗朱翊鈞相當,是崇祯帝和弘光帝的叔祖輩。

禮宗端皇帝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九月,清軍攻陷仙霞關,隆武帝撤離延平,打算取道汀州去江西,但不幸在此被清軍追上,並遇害殉國。

朱由榔,生于天啓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桂王朱常瀛第四子,生母馬氏。天啓七年(公元1627年)隨父之國衡州府(今湖南衡陽),並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被冊封爲永明王。

永曆帝朱由榔劇照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張獻忠義軍攻陷長沙,朱由榔等桂藩宗室倉皇出逃,寓居于廣西梧州。次年十一月,桂王朱常瀛去世,享年四十九歲,谥曰“端”。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七月,嗣封桂王朱由楥去世,谥曰“恭”。因其無嗣,由永明王朱由榔襲封桂王。

隆武帝遇難之後,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推舉朱由榔監國。作爲神宗唯一在世的男性後裔,也爲了和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即紹武帝)爭奪正統地位,朱由榔于當年十一月在廣東肇慶即位稱帝,改明年年號爲永曆元年。

和隆武帝這樣的遠枝宗室不同,永曆帝的高祖父世宗、曾祖父穆宗、祖父神宗都無需追尊,于是桂端王朱常瀛被追尊爲皇帝,谥曰“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廟號“禮宗”。

禮宗陵寢:興陵

結語:從明朝的追尊爲帝來看,可以稱得上越來越禮崩樂壞。朱元璋追尊四祖,可以說是天經地義,每一個王朝都會做這件事。朱允炆追尊朱標,從禮法上來說也沒有問題,畢竟這位懿文皇太子本來就是皇儲,而且他的兒子也做了皇帝。

最大的爭議在于睿宗,這位興獻王既不是皇儲,也沒做過一天皇帝,他的“稱宗祔廟”,完全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世宗只有追尊生父爲帝,才能擺脫文官集團對他的掣肘。我們不妨想一想,既然過繼給孝宗就有資格做皇帝,萬一世宗不聽話,是不是可以換一個來人過繼呢?

而弘光帝稱帝之後,其實還比較規矩,因爲他只追尊老爹福忠王爲皇帝,並沒有給他廟號,這一點其實很重要。但是隆武帝作爲遠枝宗室,他不得不給幾位先祖上廟號,來穩固自己的合法性。至于永曆帝,爲了和紹武帝爭名分,必須要給自己老爹一個廟號,當然也順帶著給伯父上了一個“恭宗”的廟號。

當然在“我大清”看來,除了四祖以及孝康皇帝和睿宗,其他這些一概都不能承認。

2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