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大模型,科大訊飛走出低谷了嗎?

光錐智能 2024-04-24 11:39:40

文|郝    鑫

編|王一粟

AI 1.0公司想靠大模型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似乎還差一口氣。

4月23日,科大訊飛發布2023年年度及2024年Q1業績報告。全面 All in大模型的一年,科大訊飛交出了首份成績單,2023年營業收入爲196.5億元,同比增長4.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57億元,同比增長17.12%。

但值得深究的是,2023年科大訊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僅爲1.18億元,同比下降了71.74%;公司賬上現金流出量擴大,其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3.5億元,同比減少了44.55%。

來到2024年,這樣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財報顯示,2024年Q1,科大訊飛淨虧損3億元,同比減少了418.99%,扣除非常性損益的虧損擴大至4.4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13.84億元,同比減少了17.04%。

財報指出,科大訊飛淨利潤的減少主要是因爲,在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等方面的投入,不斷擴大的投入,最終拉薄了利潤。

斥巨資,短期內卻難以見成效,AI帶來的增長還在發酵中,這是包括科大訊飛在內一些老牌公司當前共同面臨的問題。

走過營收增長接近停滯、淨利潤跳崖的“至暗2022”,大模型的一年,對科大訊飛來說究竟産生了怎樣的影響?抓住了大模型這根“救命稻草”的科大訊飛,飛出低谷了嗎?

大模型的雙刃劍

高投入&高回報

給科大訊飛算筆賬,大模型是一把雙刃劍,高投入也意味著高回報。

2023年到現在,科大訊飛的重投入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大模型、國産算力底座和産業配套。

和其他國産大模型一樣,科大訊飛也一直在奮力追趕GPT的步伐。

回顧星火一路發展曆程,從去年5月份到今年1月份,以GPT-4爲目標,一共經曆了五次叠代:

2023年5月6日,發布星火 V1.0;

2023年6月9日,升級星火V1.5版本,開放問答取得突破,邏輯推理和數學能力升級、多輪對話能力升級;

2023年8月15   日,升級發布星火V2.0,突破代碼和多模態能力交互能力;

2023年10月24日,發布星火V3.0,能力整體超越ChatGPT,醫療領域超越GPT-4;

2024年1月30日,發布星火V3.5,在語言理解、數學能力、語音交互能力超越GPT-4 Turbo;同時發布星火語音大模型,超過Whisper語音大模型能力。

科大訊飛預告,2024年4月26日,星火V3.5將上新長語音和長圖文、一句話複刻情緒化表達、智能體平台三大新功能。

總體上來看,對內星火大模型完成了劉慶峰當初定下的“三個裏程碑”任務;對外,放到行業之中去比較,星火大模型沒有落下隊,進入了大模型公司的第一梯隊。雖然科大訊飛與阿裏、百度、月之暗面等公司相比,大模型能力尚有一定差距,但其在行業落地的優勢也不容小觑。科大訊飛透露,將在全國産算力平台“飛星一號”上持續提升訊飛星火通用底座七大核心能力,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對標 GPT-4 turbo 當前最好水平,下半年對標 GPT-4V 和 DALL-E3 當前最好水平。在國産算力層面,2023年10月,科大訊飛和華爲合作,開發了支撐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的萬卡國産算力平台 “飛星一號”。産業配套方面,科大訊飛的大模型和AI核心技術已經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 運營商、汽車、金融等行業落地。科大訊飛在財報中透露,2023年共計有20個AI相關的行業項目投入了研發,其中有14個項目已經研發完成。從AI所需的算力,到布局大模型在行業落地,科大訊飛的“重”投入注定了高成本,在財報中也印證了這一點。科大訊飛2024年Q1在大模型研發以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産業鏈可控,以及大模型産業落地拓展等方面,新增投入約3億元。其中,研發費用8.42 億元,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1.26億元。光錐智能在梳理完科大訊飛2017年至2023年研發投入費用及占營業收入比例後發現,七年間內,科大訊飛在研發上的投入持續增長。大模型來了以後(2022-2023年),科大訊飛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穩步上升,正在逐漸回歸2018年的巅峰時期水平。

(光錐智能制圖)

如此高昂的投入,最後給了科大訊飛什麽?基于對標GPT-4的星火大模型,科大訊飛正在進一步增強其生態的屬性。截至去年年底,訊飛開放平台開放了647項 AI 能力與大模型技術能力,面向開發者團隊開放助手生態、 構建 API 矩陣,全場景開放三方插件市場;同時開展行業共建、雙創賦能、高校星火營。在生態的拉動下,實現了快速的增長。自2023年5月6日訊飛星火發布至2023年底,訊飛開放平台聚集了超過578萬開發者團隊,同比增長52%。自5月6日星火大模型發布以來新增超過開發者167.6 萬,同比去年同期增幅 229%,其中大模型開發者數量超35萬。盡管上述的增長還無法在新發布的財報中體現,但能清晰地看到科大訊飛投入大模型後的想象力空間,第一階段的提效已經開始,離創造生産力和價值也不遠了。

大模型時代

科大訊飛的變與不變

從2016年開始重押深度學習,科大訊飛一直很重視AI和應用的落地,也因此獲得了5年業績翻倍的成果。在大模型之前,科大訊飛的業績陷入了增長的困境中,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又抓住了大模型的救命稻草。“在保持單點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領先基礎上,持續拓展科技樹的廣度和深度”,科大訊飛曾如此闡述其做大模型的思路。上升到整個AI業務層面,科大訊飛早在2017年就制定了“平台+賽道”的戰略。在大模型時代,該戰略被重新賦予了內涵,“平台”即訊飛開放平台,爲開發者提供AI能力及一站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構建AI産業生態;“賽道”指AI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 運營商、汽車、金融等重點賽道落地應用,並在AI 學習機、 智能辦公本、智能錄音筆、翻譯機、智能助聽器、訊飛聽見等C端消費者産品上形成品牌優勢和可持續流水型收入。

截至2023年底,科大訊飛搭建起了以大模型等核心技術爲中心,城市+教育+醫療+消費者+企業的AI生態。從2017年至2022年,教育領域的業務一直是科大訊飛的第一大現金牛業務,2023年成爲了關鍵的轉折。從結果來看,2023年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占營收收入比例略超過教育領域業務,成爲了科大訊飛第一大業務,其次是智慧城市、運營商、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

(光錐智能制圖)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是目前科大訊飛的第三大業務板塊,也是科大訊飛的新興業務中,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被科大訊飛寄予了厚望。

該業務板塊具體被分爲三部分:開放平台、智能硬件、還有移動互聯網産品及服務。財報數據顯示,開放平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1.61%,是科大訊飛增速最快的業務;智能硬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2.35%;移動互聯網産品及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7.08%。開放平台是當前科大訊飛最活躍的部分,既聚集了龐大的開發者和企業用戶,也利用大模型盤活了一些老業務。例如,在工業領域,羚羊工業互聯網平台基于訊飛星火推出工業大模型,可針對企業需求給出專業化建議策略、精准匹配資源,發布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平台用戶總量提升59%,平台服務企業次數增加88%;在代碼方向,訊飛星火應用級産品智能編程助 iFlyCode 最新版本可在編程的設計階段提效50%、開發階提效 37%、測試階段提效44%。C端的智能硬件用AI改造了一遍後也迎來了銷售額增長的小高峰,2023年消費者硬件GMV 同比增長 84%;消費者硬件618全周期內銷售額同比增長125%,雙 11 全周期內銷售額同比增長 126%;訊飛翻譯機全年銷量同比增長超300%。但對于科大訊飛的老業務(教育、智慧城市、運營商)而言,卻呈現出了下滑迹象。2023年,教育産品和服務收入同比下滑了9.7%;智慧城市部分業務收入同比下滑了28.75%;運營商業務下滑了0.05%。在老業務面臨增長乏力的同時,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業務開始冒頭。2023年,智慧汽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9.71%,智慧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5.41%,智慧金融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3.01%。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行業利用大模型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些行業的場景和需求雖然明確,但存在數據量龐大、特定領域知識要求高和流程繁瑣等痛點。大模型的文本總結、概括、分析和推理能力運用後,可以減輕人工的壓力,提升工作效率,還能輔助決策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因而成爲了大模型來了以後第一批跑出來的業務。在變化中找尋新的增長方向,正是基于此,面向2024年,劉慶峰曾提出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戰略的年度四大目標:星火大模型國內領先對標GPT-4;賦能智能硬件終端1000萬、獨立軟件用戶數過億;教育、醫療、金融、汽車、央國企、城市行業市場第一;彙聚100萬大模型開發者打造行業第一生態。劉慶峰認爲:“星火大模型成功有三大標志,即:核心技術第一、終端用戶數第一、産業生態第一,這也是科大訊飛的長期目標。”總的來看,科大訊飛的業務正處于一個轉型期,新老交替之際,如果能借助大模型破舊立新,還是有機會再沖一把。

結語

2016年,仿佛是一夜之間,AI突然熱了起來,滾燙的創業潮中,一大批以CV計算機視覺爲主導的創業公司成爲了主角,AI四小龍估值突破百億,奔跑著沖向上市。然而直至今日,AI四小龍仍深陷虧損泥淖,但科大訊飛卻曾經盈利過。科大訊飛之所以能夠在AI行業公司普遍虧損中實現盈利,主要得益于其早期對于政企市場的布局更早、渠道更強,相當于CV界的老巨頭海康威視和大華。但彼時,當AI四小龍還在緊盯to B渠道,爭奪項目競標機會的時候。科大訊飛則感到“吃夠了政企業務的苦”,一掃此前企業級業務的形象,在2017年的AI 1.0浪潮中,布局了面向開發者的開放平台和面對普通消費者的智能硬件和App業務,開創了新的增長曲線。曆史的軌迹在某一瞬間也發生了偶然的重合,百度重押自動駕駛還沒有成功,但C端的業務卻意外地生長了出來,比如小度、百度網盤等等。如今,大模型作爲AI領域重要裏程碑,正掀起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商業應用浪潮。究竟走B端路線還是C端,落地何種産品服務,形成何種商業模式,最終還需由市場來決定。在上一輪的深度學習浪潮中,AI公司的持續虧損,一方面是由于研發投入過大,且收入依賴定制化的項目過多,很難實現平衡。在大模型浪潮來臨後,帶來進一步效率的提升,讓AI公司們看到了靠C端産品付費的可能性,也讓toB業務得到了更多輕量化部署的可能。那麽,AI公司持續虧損的境遇,能否改變呢?

0 阅读:0

光錐智能

簡介:AI産業第一媒體,關注千行百業的數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