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背後的兩個男人

理財者網 2024-05-10 10:47:34

《投資者網》喬丹

專精特新小巨人天孚通信(300394.SZ)近日發布了2023年度財務報告,業績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62%、81%,每股基本收益達到1.8482元,同比增80%。

天孚通信是國內光通信元器件細分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憑借一顆陶瓷套管的創新,成功打破了日本的技術壟斷,實現從基礎到高端、從國內到海外、從單一元件到全面解決方案的跨越式發展,公司不斷擴大業務版圖的同時,業績也顯著增長。

但一路高歌的天孚通信並非高枕無憂。在光通信領域,高速光模塊配套的光器件産品對工藝、品質及擴産速度均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對公司的生産良率和技術實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特別是在AI人工智能、硅光技術等新領域應用不斷湧現的背景下,光通信光器件産品的技術升級速度日益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關鍵市場和産品的銷量已經出現了下滑。

同時,在天孚通信發布了業績大幅增長的年報之後,多位核心高管宣布了減持計劃。而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也在2023年卸任了所有職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和業績增長前景的擔憂。

銷量下滑

天孚通信是一家典型的光模塊産業鏈上遊企業。主要從事光器件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包括光無源器件、光有源器件,應⽤于光通信、激光雷達、生物光子學等領域。

2023年,天孚通信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19億元、7億元,同比增62%、81%。進入2024年,公司繼續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第一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達到7億元和2.8億元,同比增155%、203%。

從盈利能力角度來看,天孚通信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也在穩定增長。2023年的毛利率爲54.3%,2024年第一季度提升至55.5%;淨利率則從2023年的37.7%微增至38.2%。

但從銷售情況來看,天孚通信的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産品價格的提高,銷量實際上出現了下滑。

年報披露,天孚通信光器件的主要收入來源地爲亞洲(不含中國)及北美洲這兩大市場。2023年,光器件在這兩個市場的銷售量分別爲2753萬個、3421萬個,銷售收入分別爲15億元、0.43億元,單價分別爲55.87元、1.24元。

相比之下,2022年在這兩個市場的銷售量更高,分別爲3612萬個和1.04億個,銷售收入爲5.66億元和0.83億元,單價則分別爲15.72元和0.8元。

雖然産品銷量有所下降,但通過提升産品單價,天孚通信仍然實現了業績增長。這一策略在短期內有助于維持公司的盈利水平,然而,從長期角度出發,公司可能需要面對由此帶來的挑戰,尤其是考慮到當前的良率水平並不理想,這可能會對公司的持續增長和市場競爭力造成影響。

天孚通信年報中提到,光器件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多數産品的價格呈現下降趨勢。此外,公司在4月23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指出,當前的良率與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持續改進,並配合客戶降本。

5月6日的網上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關于未來幾個季度光器件銷售量是否能穩步增長以及明年銷量預期的問題,公司回應稱將根據客戶需求動態調整産能,具體銷量將取決于客戶的實際需求。

高管減持,創始人離任

在天孚通信披露年報後不久,內部高管迅速宣布了一系列減持計劃,這在投資者中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4月23日,天孚通信宣布,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王志弘計劃在公告後十五個交易日的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4.48萬股;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陳凱榮計劃同期減持不超過2.1萬股;財務總監吳文太也計劃減持不超過5400股。所有減持都將在非窗口期通過集中競價交易進行,減持原因爲個人資金需求。

從天孚通信的市值表現來看,受益于AI浪潮的推動,公司股價自2023年上漲明顯。2023年初,公司的股價(除權)在26元/股上下,至2023年6月19日,股價已經飙升至125.59元/股的階段峰值,此後經曆短暫調整後再度上升,截至2024年5月7日收盤,公司股價上漲至145.5元/股,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公司市值從100億元大幅增長至575億元。

自2023年起,正當公司股價節節攀升之際,包括上述高層在內的多位股東已經陸續減持了股份。此外,公司創始人朱國棟也進行了減持。

而朱國棟此前因違規減持行爲受到了江蘇證監局的警示。2022年1月17日至2月10日期間,朱國棟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391.05萬股公司股票,超出了其減持計劃上限的1.05萬股,且這部分超額減持的股票未按規定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高管減持簡況;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朱國棟的履曆生涯頗爲豐富,他擁有清華大學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本科學曆。在加入天孚通信之前,朱國棟曾在上海空調總廠和兩家新加坡公司擔任工程師。2005年,他與鄒支農共同創辦了天孚通信,並在此後的時間裏擔任了公司的重要職務。

而在職期間,朱國棟的薪酬一直處于相對“低調”的水平。自2015年公司上市起,朱國棟的年薪從14萬元逐步提升,2017年增至37萬元,2022年進一步調整至41萬元,並于2023年達到68萬元。盡管薪酬穩定增長,但與另外兩位年薪超百萬的副總經理王志弘及陳凱榮相比,顯得保守很多。

高管薪酬簡況;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年報披露,朱國棟已于2023年12月1日任期屆滿,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和副總經理職務,也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小巨人背後的另一位男人

天孚通信盡管在經營上遭遇了一些挑戰,但其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顯而易見。

公司的前身是蘇州天孚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其名稱“天孚”源自“Technology First”的諧音,寓意對技術領先的追求。公司最初以生産一粒米大小的陶瓷套管起家,如今已經發展成爲擁有15條産品線的綜合性企業,與全球光模塊的主流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這與公司成立之初的願景“成爲光器件領域發展的國際領先企業”不謀而合。這一成就與公司的靈魂人物之一,鄒支農的技術背景和遠見卓識密不可分。

鄒支農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江西人,1987年考入吉林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專業,1991年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推薦至吉林省四平市鼓風機廠工作,擔任技術科工程師。期間,鄒支農負責的“風機CAD項目”榮獲省級科技成果獎,這一成就標志著他在技術創新上的初步成功。

90年代末,鄒支農的職業生涯進入了新的階段,他轉職至四平大衆電腦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開始深入探索計算機技術。2001年,鄒支農南下蘇州,加入豪億數碼網絡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經理,這一職位更替進一步擴展了他在信息技術領域的見識和經驗。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鄒支農洞察到了光纖通信技術的廣闊前景,並決定將其作爲創業的起點。

2004年,他成立了蘇州工業園區名展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專注于光通信系統的集成與測試。2005年,鄒支農與合夥人朱國棟共同創立了蘇州天孚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即現在的天孚通信,專注于光通信無源器件的研發與生産。鄒支農親自挂帥,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確保公司在研發和生産上保持行業領先。

在鄒支農的引領下,天孚通信不斷推出創新産品,2009年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的支持,2015年成功在資本市場上市。經過18年的發展,鄒支農和他的團隊在精密陶瓷、工程塑料、複合金屬、光學玻璃等基礎材料領域積累了衆多全球領先的工藝技術。

鄒支農個人也因其在科技領域的傑出貢獻獲得了“江蘇省科技企業家”、“IFOC2021光通信時光人物”和“上市公司十大創業領袖人物”等榮譽。2024年3月2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鄒支農以135億人民幣財富位列榜單第1855位。(思維財經出品)■

0 阅读:0

理財者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