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多年,越吵感情越好:婚姻裏的聰明人,都懂說話的“小心機”

張德芬空間 2024-05-09 12:05:37

《幸福三重奏》裏的嘉賓郎朗和吉娜,一向被公認是恩愛的一對。

但其實,也有不和諧的時刻。

節目中,吉娜認真專注地下廚,動作一看就是下過廚的“熟手”。

郎朗在一旁看著,卻有些擔心。

當吉娜往餐具裏倒油時,郎朗忍不住伸手拉了一下吉娜,著急道:“起來,那油……”

吉娜很生氣:“我知道那是麻油。”

郎朗還一臉問號,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麽。

好在還有張國立給他解圍:“看到沒,說話都得小心點兒。”

緊接著,張國立指導郎朗如何用更溫柔的語氣來和妻子說話。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片段,同一句話,不同態度說出來,聽者的心情不一樣,關系也會不一樣。

尼采曾說過:

“在邁入婚姻殿堂前先要問一問自己,你相信能和這個女人好好交談,白頭偕老嗎?

婚姻中其他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兩人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交談。”

深以爲然。

一句話可以冰凍三尺,一句話也可以春回大地。

夫妻之間,想和諧相處,幸福相守,需要在平凡小事中修煉。

想擁有好的婚姻,就從“愛的表達”開始。

惡語相向,是人爲的劫

@小亞34歲,結婚5年

小亞和老公感情在外人看來非常好,日常形影不離,仿佛他們之間就沒有秘密。

但小亞的真實感受並不是這樣的。小亞知道老公愛她,可是老公每次說出口的話都讓她難受更難堪。

比如,小亞買了件心儀很久的旗袍,晚飯後高高興興地穿給老公看;

但正在打電話的老公瞟了一眼後對著電話說:“你嫂子在家臭美呢,買那裙子穿上不凸不翹的,可好笑了……”

小亞漲紅了臉。

還有一次過節,小亞新學了幾道菜,想在婆家親屬面前露一手。

但老公滿不在乎地直接道:“你做飯真難吃,就別丟人現眼了。”

這句話,直接澆滅了小亞的所有熱情。

有時候,脫口而出的話,會成爲射向伴侶的利箭,傷人而不自知。

你以爲的幽默感,是不在乎;你以爲的親密調侃,是彰顯自己的優越。

說白了,就是沒有分寸感,不懂尊重,不懂換位思考,不懂進退。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自以爲成熟,卻因爲說話沒有分寸感,而嫌棄、否定伴侶,讓他們很受傷。

這種說話方式,讓伴侶感受不到愛,更像是親密關系裏的一場PUA,讓伴侶備受煎熬。

@綠綠39歲,結婚6年

綠綠和老公戀愛4年結婚6年,感情一向很好。但時間越久,綠綠越發現自己和老公無法溝通了。

因爲老公在她面前總是一副很嫌棄她的樣子,讓她都有些懷疑,這還是曾經那麽寵愛她的人嗎?

有一次綠綠半夜餓了,她問老公:“要不要點宵夜?”

老公看都不看她,冷冷地:“你都胖成什麽樣了?”

一句很簡單的話,但老公那嘲諷的表情,讓綠綠感受到了濃濃的被嫌棄氣場:“我不夠好,我不可愛。”

那天,綠綠一個人躲著哭了好久。

還有一次初夏,綠綠決定全家去露營。

老公搭帳篷的時候,她想和他一起搭,拉近彼此距離。

怎知老公又冷著臉:“你就這點辦事能力,別摻和了。”

總是說些悲觀、打擊人的話,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情緒內耗。

總是傳遞著與“愛和希望”相反的東西,又如何能把愛傳遞出去呢?

@阿荷42歲,結婚9年

朋友阿荷跟丈夫結婚9年,最近爭吵越來越多。

每次在氣頭上,阿荷都會很氣憤地說:“日子沒法過了,離婚!”

一開始,丈夫還是有所忌憚的,只要阿荷說“離婚”,他必定會繳械投降。

可後來,丈夫也生氣了,冷暴力,不回應。

阿荷被架在那裏,不知所措。

她開始抱怨這糟糕的婚姻,抱怨自己命不好找了這個不讓人省心的丈夫。

但她卻從未反思過,習慣性地用“恐嚇”“極端語言”等方式威脅丈夫,這會有多傷人。

“分手,離婚,滾出去”等惡言一旦出口,彼此的情分就打了折扣,感情,也會越吵越脆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杜威曾有一個觀點,說人性中最深層的動力是“對重視的渴求”。

這種“對重視的渴求”,也就是心理學中的“認同感”。

那些脫口而出傷人的、極端的話,會給對方你根本不認同TA之感,好像TA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在你這裏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些口無遮攔的話,在夫妻關系中,會構建出一種疏離的“我他關系”,好像婚姻可以隨時分崩離析。

這就很容易引起對方的逆反情緒。

好好說話,多說“我們”,多說溫柔細心的話,會構建出一種更親密的“我你關系”。

婚姻也會進入一種更幸福更和諧的“我們”狀態。

婚姻裏的聰明人,

都懂說話的“小心機”

這幾年,我們看多了親密關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終結。

攻擊,似乎是一種本能。

哪怕面對的是親密的人,是能信任的伴侶,也會忍不住惡語相向,或者沒有惡語,但非語言狀態中帶著厭惡和嫌棄。

但,也有例外。

有位讀者曾講述她們家的故事。她說公公婆婆之間相處融洽,讓她很羨慕。

她的公公是個急脾氣的人,據說年輕的時候動不動就跟人“幹仗”,負面情緒多,經常因爲一言不合就和人吵架。

但和婆婆在一起後,兩個人都沒有吵過架,公公的性格也肉眼可見地穩定下來。

婆婆是個充滿喜悅,很溫柔的人。

婆婆不害怕分享自己的弱點,常常會撒嬌,喜歡在浪漫的氣氛下和公公談心等方式,打開公公的心扉,袒露彼此不爲人知的一面。

一段時間後,婆婆發現公公的暴脾氣來自原生家庭。

公公的父母常年不合還不離婚,整日在家裏吵架,還經常咒罵公公,導致他對人際關系沒有好感,又不知道怎麽表達。

人是關系的産物,婆婆用自己日常的語言和行爲引導公公,讓他逐漸恢複了好好說話的溝通能力。

而且,婆婆很愛笑,她可以用笑容安撫住公公的暴脾氣,也可以用一個擁抱化解公公遇到麻煩事時的煩躁。

婚姻裏的大部分問題,一個充滿愛意的擁抱、一場敞開心扉的夜談、一個鼓勵的眼神就可以解決。

如同張愛玲所言:“擁抱的感覺真好,那是肉體的安慰,塵世的獎賞。”

肢體語言和能量狀態,在感情裏舉足輕重。

當夫妻雙方緊緊相擁時,仿佛整個世界都靜止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呼吸聲。

如果愛,就仔細了解他,陪伴他,學會良性溝通,而不是成爲彼此攻擊的枕邊敵人。

做到這幾點,好好表達愛

第一:提升覺知,難得糊塗

蒙田在隨筆集裏面寫道:“有人說,美滿的婚姻要由瞎子女人和聾子男人締成。”

然而,夫妻之間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重新建立親密的。

首先,提升覺知,主動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情緒,在話說出口之前要有意識,這樣就不會沒有分寸感。

對方說話時,試著先放下自己的念頭,注意聽聽對方在說什麽。

自己開口前,注意自己是否在盛怒下是否在批判性的思想中。

注意自己表達時的語氣、聲調、音量和情緒,覺知它們是否能正確傳達自己的思想。

第二:咽回脫口而出傷人的話

有的人,在一段關系裏想要占據主動權,卻從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話有多傷人。

“分手,離婚,滾出去”等惡言一旦出口,彼此的情分就打了折扣,感情,也會越吵越脆弱。

那些很難聽的話,如同難收覆水,造成的傷痕是不能輕易被抹平的。

但萬一惡語脫口而出了,便首先要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覺察自己的情緒。

自己可能會內疚,自責,都可以。

仔細理解自己爲什麽會生氣。

可能是小時候的創傷,也可能是潛意識地需要關心等。

等情緒平穩之後,再用“愛的表達”去和對方溝通,讓對方知道自己是愛他的。

第三:少講道理,多談感情

有位男士在評論區提過,說他和妻子很喜歡夫妻夜話,每天睡前要聊至少20分鍾。

他認爲這是他婚姻幸福的秘訣所在。

如果夫妻雙方,能非常放松地彼此分享日常、趣聞、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會讓夫妻關系處在一個甜蜜升溫的狀態。

第四:多用肢體語言,多笑著說話

以前跟團旅遊的時候,見到過這樣一對情侶。

在景區,女人每次摘下遮陽帽准備拍照的時候,男人都會上前把她翹起來的頭發捋順了,動作小心翼翼地像是擦拭一件珍寶。

在《非暴力溝通》中,有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親密關系中,想要幸福下去,不光要用語言來溝通,還要通過傾聽、換位思考、細心觀察等五官感受的參與,來讓兩人情意相通。

“我希望你下班早點回家,可以多陪一會兒孩子。”

“我希望你多抱抱我,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

“你不要氣餒,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運氣有些不好。沒關系,我們重新來。”

當這些表達清晰且真誠地傳遞給對方的時候,感情一定會發生化學反應,不再冰冷。

接納彼此,才能讓婚姻幸福地往前推進。

關系再親密,分寸不能有失;彼此再了解,語言不可過激。

千萬別把最差的脾氣和最傷人的話,留給相伴的人。

允許對方說話,能平靜地和對方溝通,是一種親密關系裏的傑出能力。

每一段婚姻都經營不易,每一段親密關系都值得珍惜。

好好說話,好好表達愛,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

德芬老師也曾說:“親密關系是我這輩子躲不掉、緣分最深的一門功課。”

曆經感情上的風風雨雨後,如今年過60的她,可以非常笃定地說,自己終于掌握了親密關系的奧秘。

她非常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少吃一點苦。

邀請大家加入德芬老師親自設計並帶領的課程《3天親密關系體驗營》。

願你我此生都能體驗,兩顆心之間真正的親密。

*本文由戀小暖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策劃丨李絢彥

編輯丨李小豆

0 阅读:13